中國高校院系調整

中國高校院系調整已在中國大陸進行了兩次,分別是1950年代初期將大批綜合性大學拆分和1990年代開始的大量高校合併。 又如,上海同濟大學醫學院內遷武漢,合併創建不久的武漢大學醫學院,重新命名為“中南同濟醫學院”。 又如,整合山東大學、復旦大學和廈門大學海洋學科而組建的山東海洋學院(現已發展成中國海洋大學)。

中國高校院系調整已在中國大陸進行了兩次,分別是1950年代初期將大批綜合性大學拆分和1990年代開始的大量高校合併。它從一個側面反映了中國高等教育學習借鑑國外模式的發展歷程。一般所說的院系調整僅指1950年代的那一次,而1990年代開始的高校合併尚無同用說法。

第一次:蘇聯模式的調整

1950年代初期,由於政治氣候和實現工業化的壓力,也由於蘇聯教育模式(一種國家集中計畫、中央政府各部委和省級政府分別投資和管理的體制)與中國傳統教育價值的某種相容性和一致性,新政權通過改造舊教育,重建教育體系,否定歐美式教育制度而移植蘇聯模式,院系調整即其產物。調整方針是撤去綜合性大學中設立的專門學院,建立獨立的專門學院,以適應當時國家經濟建設急需專業人才的現實需要,這使原來的綜合性大學被拆分,若干重要組成部分或者與其他院校的系科合併成立新的學校,或者調整出省(市)與外省(市)部分學校的系科合併成立新的學校。例如四大工學院——華中工學院(現華中科技大學)、南京工學院(現東南大學)、華南工學院(現華南理工大學)、大連工學院(現大連理工大學),例如現在北京學院路上的八大學院——北京科技大學(原北京鋼鐵學院)、中國地質大學(原北京地質學院)、原北京醫科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中國礦業大學、中國石油大學、中國農業大學、北京林業大學等。又如,上海同濟大學醫學院內遷武漢,合併創建不久的武漢大學醫學院,重新命名為“中南同濟醫學院”。又如,整合山東大學、復旦大學和廈門大學海洋學科而組建的山東海洋學院(現已發展成中國海洋大學)。
此次院系調整,中國的高等院校數量大幅增加。本次院系調整造成了諸多問題。原綜合大學成了文理學校,與新建的學校,在本質上與原來高校的傳承在實質上並無差異,然而繼承了原來校名的文理學校常以原來院校正宗繼承人自居,造成了校友歸屬混亂不清等問題。南京工學院更名為東南大學,與南京大學爭奪校史校友便為其中一個經典案例。而後來所謂的綜合性大學,實質為文理學校,新建大學,多數也屬於專業性較強的文科或者理工科苑小,全國大學多數學科單一,發展不均衡。

第二次:歐美模式的調整

1992年起,由於觀念上的轉變,以及蘇聯解體等影響,中國逐漸開始了高等教育管理體制改革和布局結構調整,即由原先的蘇聯模式向歐美模式(主要是美國模式)轉變。高校合併實際是一種教育資源的重組,是聯合辦學、最佳化資源配置的最高形式,是體制改革中體制變動最深、涉及各方利益最深的一種形式。於是這類專業院校又開始與綜合性院校合併成新的綜合性大學。如北京醫科大學併入北京大學,上海第二醫科大學併入上海交通大學,上海醫科大學併入復旦大學,杭州四所校區分散的高校合併組建新浙江大學,華中理工大學與同濟醫科大學合併,更名華中科技大學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