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信息
出版社: 華齡出版社; 第1版 (2010年9月1日)
叢書名: 思想者書系
平裝: 304頁
正文語種: 簡體中文
開本: 16
ISBN: 7801787560, 9787801787569
條形碼: 9787801787569
尺寸: 23.8 x 16.2 x 2.2 cm
重量: 558 g
作者簡介
作者:李波 叢書主編:賀雄飛 合著者:(美國)孫隆基
內容簡介
《中國食文化批判:如何走出"民以食為天"的囚籠》是一本帶有追問、自剖、懺悔、既顛覆又具建設性的亞學術著作。作者經由獨特、幽微的美食文化,來梳理和解讀中國的母文化和國民性,為中國人的文化認知提供了一個新的視角。
作者的追溯、論證及結論頗具警示意味:中國口腔文化對味覺的片面追逐,導致了中國人的饑民心理、饑民人格、現世感和身體化生存,並形成了和他人、環境、信仰以及自我的緊張關係。作者錐心泣血地吶喊,一個人要想獲得靈魂的自由,首先必須擺脫和超越口腔的囚禁。同時,必須將“民以食為天”予以顛覆,回歸到“食以民為天”,中國人才能走出“口腔化生存?的精神囚籠,凝視自己,仰望星空。
媒體評論
李波的這部書從一個新角度對中國人的自我理解和自我救贖同時做出了努力,毀滅的同時給予了建設,不將希望徹底窒息。
這本書給我的震盪絕非三言兩語可以平息,它使我看到“口腔化研究”還有大片待耕耘之地。這本書加上拙著《中國文化的深層結構》,必然對老式的中國人研究產生衝擊,這個研究是掀開新頁的時候了。
——[美]孫隆基(著名歷史學家)
李波振聾發聵地提出:“中國人主要靠味覺在認知自己,認同同類,認知這個世界,也是通過味覺來表達這個世界。”作為一個極具本土特色的研究課題,倘若能夠深入下去,甚至可以像福柯的“性史”、精神病院研究那樣產生出極其豐富的研究成果。
——蔣勁松(清華大學科學技術與社會研究所副教授)
李波是我的老朋友,這本書是第四次再版,既說明了它的學術價值,又顯示了它的現實意義。當中國人仍然沉溺於大吃大喝和“逮什麼吃什麼”的物質追求時,這個民族就沒有真正的希望。心、肝、肺、口條……什麼東西都敢吃的人,就意味著什麼事都敢幹,多可怕呀!中國的歷史已經證明了這一點!
——賀雄飛(著名出版家、猶太文化研究專家)
目錄
第一章 好了腸胃,忘了痛
(一)由亞當和夏娃的“國籍”說起
(二)天譴已經降臨
(三)吃的就是心跳
第二章 “口腔民族"是如何形成的
(一)我食,故我在
(二)民以食為天
第三章 口腹之慾如何成為文化
(一)審美、文化源於味覺
(二)文人讓“吃”看上去很美
第四章 超級美食大國的盛宴
(一)瓷器:中國的名字
(二)中國是個大餐桌
(三)滿漢全席
第五章 中、西方口腔文化的主要差異
第六章 饑民和饑民社會
(一)饕餮的傳人
(二)饑民:吃出來的國民人格
第七章 讓我們吃喝,因為明天我們就會死去
(一)生當做人傑,死亦為饕餮
(二)生當封侯,死當食廟
第八章 “吃"是一種秘密武器
(一)飯桌上的政治啟蒙
(二)既是矛,又是盾
(三)致命性武器
(四)非致命性武器
(五)酒是一副藥,喝了跑不掉
第九章 “吃”等於立場和榮譽
(一)嘴巴:人格的大門,腸胃:道德的容器
(二)吃出來的軟骨症
(三)兩大口腔文化,一樣的悲哀
第十章 中國已經被吃垮過N次
(一)火山口上的宴席
(二)鴉片戰爭:吃出來的戰爭
(三)西方人、日本人對鴉片的態度
第十一章 在魔鬼炮製的液體裡迷失
(一)酒是“通神之物”還是“作案工具
(二)酒是“靈感源泉”還是“靈感毒液
(三)酒是“靈魂安慰劑”還是“靈魂蒙汗藥”
(四)酒是“瓊漿玉液”還是“魔鬼飲料
(五)“醉”是一種什麼樣的商品
第十二章 美食家為我們帶來了什麼?
第十三章 別了,美食故鄉
(一)喝,還是不喝,是個問題
(二)且慢,休閒
第十四章 “我們會-覺醒來變成甲殼蟲嗎?”
(一)中國遭遇食品恐怖主義
(二)誰在謀殺中國人?
(三)“懶貓和老鼠的遊戲
第十五章 我們還有多少家底可吃
(一)黃色與綠色的戰爭
(二)脆弱的生態系統
(三)國有資產:唐僧肉
第十六章 誰來養活中國
(一)越飢餓,越繁殖
(二)一個外國學者的挑戰
(三)中國人能夠養活自己嗎
(四)警鐘已敲響:明天的早餐在哪裡?
第十七章 誰來捍衛動物的權利
(一)動物在中國的血淚史
(二)醜陋的廣東食文化
(三)“動物權利”、“獸道主義”及“動物福利”
(四)對動物的殘忍就是對人類的殘忍
第十八章 素食主義救中國
(一)過度食肉者鄙
(二)中國本是食草民族
(三)素食者萬歲
附l 誰讓我們變成了病人?
附2 傳統文化的口腔化批判(蔣勁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