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台山,位於廣元市蒼溪縣雲峰鎮境內。東漢時期,道教創始人張道陵在川西、川北和漢中地區設道場或教會,共二十四治(後來與二十八宿合併增加到二十八治)。漢安二年天師張道陵設立的二十四治,分上品八治、中品八治、下品八治。雲台山是下品八治的第一治(《雲笈七籤》卷廿八《廿四治》)。《道藏》中的《珠囊》引《二十四治圖》、《七簽·蜀中廣記》引《二十四治圖》、《洞天福地岳瀆名山記》、《天師治儀》以及清人彭定求的《道藏精要》中,均說雲台山治在巴西郡閬州蒼溪縣。《太平寰宇記》卷八十六在“雲台山”條目下引《周地圖》說:“漢末張道陵在此學道,使弟子王長、趙升,投身絕壑,以取仙桃。長等七試已訖,九月遂成,隨陵白日升天。”《十道記》說蒼溪雲台山即“張道陵升真之所”。
雲台山呈太極八卦圖形,這是道教文化在自然山川形勝中的集中反映。
中國道教研究所所長、張天師第六十五代嫡系傳人、中國道教協會副會長張繼禹道長為雲台山題詞:“天師二十四治之蒼溪雲台山”。 1995年,山西師範大學美術系教授袁有根來此實地考察,意外驚喜的發現:雲台山全貌竟與“太極陰陽八卦圖”驚人的相似!雲台山黛青的山體呈魚形,“魚頭”所在叫“捨身崖”,據傳當年張道陵命弟子王長、趙升在此投身絕壑以取仙桃,由此脫去凡軀,得以升仙;白霧飄渺的山側空谷亦呈魚形,“魚眼”為谷底一天然清泉,泉水清澈甘甜,冬暖夏涼。兩“魚”一黑一白,一動一靜,一實一虛,一陰一陽,首尾相交,渾然相合。主山體周圍還有八個山丘,分別為紫陽山、銅鼓山、博樹埡、文成山、雙山埡、文筆埡、北斗山、冒火山,構成“八卦”。
大量史料和事實表明,蒼溪雲台山是張道陵初創道教時的二十四治中的第十七治,其對於中國道教的歷史地位和現實意義不言而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