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近代慈善事業研究:以晚晴江南為中心

第一節 第一節 第一節

圖書信息

出版社: 天津古籍出版社; 第1版 (2011年7月1日)
叢書名: 吳文化研究叢書
平裝: 264頁
正文語種: 簡體中文
開本: 32
ISBN: 9787806969113
條形碼: 9787806969113
尺寸: 20.8 x 14.4 x 1.4 cm
重量: 299 g

內容簡介

《中國近代慈善事業研究:以晚晴江南為中心》以“中國近代慈善事業研究”為正題。所謂“近代”,指從鴉片戰爭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這一歷史時期(1840-1949),這是《中國近代慈善事業研究:以晚晴江南為中心》研究的大體時間範圍。為便於分析和對比,書中對1840年之前和1949年以後的情況也有部分涉及。“慈善事業”這一提法在清末以後才開始通行,此前一般稱作“善舉”,《中國近代慈善事業研究:以晚晴江南為中心》採用目前通行的辭彙。寬泛而言,但凡政府之外的個人或機構不計經濟效益地增進社會福利的舉措均可納入慈善事業的範疇。在清代和民國時期,慈善事業涵蓋了濟貧、賑災、放生、惜字及修橋鋪路等諸多方面的活動。明清以來,中國的慈善事業一般是依託善會、善堂等機構開展的。日本學者夫馬進認為:“善會是個人自願參加的、以實行善舉為目的的自由結社,而善會辦事機構的所在以及具體實施善舉的設施則是善堂。”此外,義倉等機構雖然一般不被稱作善會或善堂,但同樣可以納入慈善事業的範疇。這類機構是《中國近代慈善事業研究:以晚晴江南為中心》的主要研究對象。

目錄

緒論/1
第一節 學術史回顧/2
第二節 研究思路、結構與主要內容/15
第三節 方法、理論和資料來源/20
上編 傳統慈善組織的近代發展
第一章 傳統倉儲制度的近代發展——以晚清蘇州府長元吳豐備義倉為例/25
第一節 備荒倉儲的源流/26
第二節 豐備義倉的出現/30
第三節 長元吳豐備義倉的運營和職能/36
第四節 長元吳豐備義倉職能變化的原因/45
第二章 清代江浙地區棲流所的運營實態及近代發展/49
第一節 棲流所的出現/50
第二節 嘉、道年間棲流所的設立與運營/54
第三節 晚清棲流所的發展/62
小結/71
中編 近代以來新型慈善組織的出現
第三章 借錢局的興起與消融/75
第一節 “因民之所利而利之”:借錢局的出現/75
第二節 官民共舉:借錢局的推廣/82
第三節 青苗還是社倉:關於借錢局舉辦方式的爭論/89
第四節 復興與演變:從借錢局到貸款所/93
餘論/99
第四章 洗心局、遷善局的出現與演變/103
第一節 出現於江蘇:馮桂芬與蘇州洗心局的創立/105
第二節 興盛於浙江:洗心局、遷善局的推廣與發展/111
第三節 波及全國:遷善局與清末刑獄制度改革/116
餘論/123
第五章 濟良所的出現與推行/126
第一節 濟良所的出現/127
第二節 濟良所的推行與運營實態/132
第三節 濟良所的利弊及其影響/140
下編 近代慈善事業的幾個問題再探討
第六章 晚清中國人眼中的西方慈善救助事業/147
第一節 眼界初開:《四洲志》與《海國圖志》所見/148
第二節 親臨其境:出洋者的觀察/151
第三節 自西徂東:來華傳教士的介紹與實踐/156
第四節 用“夷”變夏:西方慈善救助事業對晚清社會的影響/166
第五節 “西方”與“對西方的認識”的差異/171
第七章 “教養兼施”的演進——兼論現代勞動教養制度的起源/173
第一節 “教養兼施”的淵源:以恤孤局撫教局和育嬰堂為
例/174
第二節 “教養兼施”的發展:西潮衝擊與社會變遷/181
第三節 “教養兼施”的推行:從戊戌變法到清末新政/187
第四節 “教養兼施”的表現:工藝廠局的推行與運營/194
第五節 從“教養兼施”到“勞動教養”/205
第六節 對“教養兼施”的反思:救助還是懲罰/211
第八章 清代慈善組織中的國家與社會——以蘇州育嬰堂、普濟堂、廣仁堂和豐備義倉的收入和管理為中心/213
第一節 清代前期蘇州“官民合作”的慈善組織/214
第二節 晚清蘇州慈善組織的管理模式和財政收入/225
第三節 近代“市民社會”和“公共領域”的再思考/237
結束語/241
第一節 近代慈善事業的特徵/241
第二節 近代慈善事業發展中的“傳統”與“現代”/242
第三節 近代慈善事業對當今社會的啟示/243
參考文獻/247
後記/263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