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資料
學名:Goniurosaurus luii
原產地:中國廣西省和海南島
適溫:攝氏21-28度
Goniurosaurus屬的守宮都擁有華麗的外表,也都是和一般豹紋守宮非常類似的地棲守宮,也有眼臉,因此在20世紀早期, Goniurosaurus屬原本合併在豹紋守宮的Eublepharis屬之中,後來隨著發現的種類逐漸增加,才單獨獨立成為新的Goniurosaurus屬。
本屬總共包括了五個種類,其中有三種分布在中國境內,那就是Goniurosaurus luii,和 Goniurosaurus lichtenfelderi以及Goniurosaurus bawanglingensis;有一種分布在日本境內: Goniurosaurus kuroiwae,另外一種則分布在越南境內: Goniurosaurus araneus。
生活習性
中國豹紋守宮是極少數棲息於熱帶雨林中的夜型性地棲守宮,需要較高的濕度和較溫暖的環境。
棲息環境:熱帶森林石灰岩洞穴區域。食物則以蟋蟀和麵包蟲為主。
體態特徵
體長:全長18-22公分
幼體身上只有黑白相間的條紋,隨著成長而逐漸出現豹斑。
豹紋守宮有可移動的眼皮,沒有腳趾墊,屬於“Eublepharis”亞科,拉丁名為“Eubiepharinae”翻譯為“真的眼瞼”所以大部分爬蟲飼主稱它為“eyelid geckos”— 有眼瞼的守宮,學名:“Eublepharis macularius” macularius意思是“有斑點的”。
豹紋守宮原產於印度及巴基斯坦,棲息於沙漠或乾草原,通常以大石的縫隙或孔洞為遮蔽所,當乾燥時這些區域不會烘烤的有如沙漠,今天豹紋守宮大多可在寵物店看到,但都是人工繁殖的而非野生的,成體全長(含尾巴)約為20cm,最大可達25cm。
豹紋守宮的尾巴與其他蜥蜴一樣具有防衛作用,如果施加壓力,尾巴很容易斷掉,而且尾巴斷掉後會不斷蠕動,這稱為自割。其功用為分散掠奪者的注意力,趁機脫逃,尾巴基部略為收縮處便是自割處,此處於尾巴自割後,血管會自動封閉,尾巴於自割後會自動重新長出來,但不如先前的好看,重新長出的尾巴比較寬,但長度約為原來的一半,顏色與質地都不均勻,失去尾巴並不會傷到守宮,除非有一段的時間未進食,因為守宮的尾巴是用來儲存脂肪,於食物缺乏時提供能量來源。有些爬蟲將尾巴當作脂肪的貯藏庫,如果食物缺乏時,則爬 蟲將拒絕自割。
繁殖
雄性有明顯的股孔和腫大的泄殖腔,在繁殖上比一般豹紋稍難一點,主要是中國豹紋需要經過低溫催化的階段,在冬季每周只餵食一次,把溫度降到18-22度間維持2-3個月時間,然後逐漸加溫到26度左右,再大量餵食,就會出現交配行為。雌性每次產卵兩顆,每季可產六次左右,產下的卵在25-26度間約60-80天可以孵化.初生幼體就可以餵食螞蟻蟋蟀。經過大約6-10個月就能成熟準備進行繁殖。
分類
最受寵物市場歡迎的種類就是中國豹紋守宮(Goniurosaurus luii),型體類似的中國洞穴守宮(Goniurosaurus lichtenfelderi)居次,再來就是越南豹紋守宮(Goniurosaurus araneus),也有人稱之為中國虎紋守宮.中國豹紋和越南豹紋都沒有亞種,只有中國洞穴守宮分為兩個亞種:越南洞穴守宮(G. l. lichtenfelderi) 分布於越南,而中國洞穴守宮(G. l. hainanensis)則分布在海南島.這些守宮的名稱頗為分歧,很容易混淆.特別是中國豹紋守宮和中國洞穴守宮很多人都誤認是同種或亞種.最好要認清學名.洞穴守宮的由來是因為不論是中國豹紋守宮或是中國洞穴守宮多半都棲息在石灰岩洞穴區域,因此被統稱為洞穴守宮(cave geckos)。
發展
是在1996年才進入市場.但是很快就成為寵物市場的新寵,許多追求豹紋守宮特異個體的人或許還沒體認到,其實中國自己出產的這種華麗的中國豹紋守宮比一般豹紋更具有特色.尤其是那橘紅色的貓眼,透出詭異的眼神.中國豹紋目前極少人工培育,市面上多是野生個體.其中又以紫色個體最為出色.在人工培育上,中國報紋守宮還有著很大的發展空間和潛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