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解夢師解夢實錄情感真相

中國解夢師解夢實錄情感真相

《中國解夢師解夢實錄情感真相》是2012年中國商業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成實宗。本書通過夢境解析探討了人類內心精神世界和情感世界。

內容簡介

《中國解夢師解夢實錄:情感真相》內容簡介:《中國解夢師解夢實錄》系列書是一套以科學解夢為手段,通過夢境解析來探討人類內心精神世界和情感世界,並從而增進對他人和自我的認知書籍。是目前市場上為數不多的深度夢例解析書籍,也是一種以夢例分析來說情感的一種新型情感類題材的書籍。

叢書根據案例性質的不同和讀者群的口味,分為四本,分別為《情感真相》、《心靈真相》、《職場真相》、《女人真相》。

《中國解夢師解夢實錄:情感真相》是一本由不同身份,不同年齡的女人的夢例組成的書,通過對她們的夢例分析,揭示了情感的秘密,以及夢背後的人格密碼。情感和人格的成長,能讓人生幸福。  

編輯推薦

《中國解夢師解夢實錄:情感真相》編輯推薦:作者歷經15年,採訪11000餘人:上班族,同性戀,少女……

收錄上萬個真實案例,寫成國內第一套夢境訪談實錄你曾經以為那不是你嗎?深度解夢,為你揭開隱藏在夢中的真相。一部顛覆《周公解夢》深度挖掘潛意識真相的科學解夢書。夢裡夢外,那個是真的你?

專業書評

當大部分民眾還深陷《周公解夢》的迷陣中時,當大部分專業心理學工作者還徘徊在弗洛伊德《夢的解析》所劃定的範疇之中時,成實宗博士已經走得很遠了。他顛覆了傳統迷信的解夢方法,創新了現代科學解夢技術,最終實現了夢境與現實之間證據式的銜接,這是科學解夢理論和方法論上的一大突破。

——李子勛,著名心理學家,央視《心理訪談》特邀專家

我的職業是精神分析,分析夢是我的工作的一部分。但我對夢的興趣跟成實宗兄相比,實在是非常小了。成兄懷著對人類內心生活的極大興趣,多年以來,連續不斷地記錄和分析自己的和他人的夢,成績斐然,單就是幾百萬字的案例積累,就足以讓我這個專業的精神分析師汗顏。

——曾奇峰,著名精神分析專家,中德心理醫院創始人、首任院長

這套書就是成實宗饋贈給眾生的珍貴的禮物:你想了解真實的自己嗎?你想知道自己五顏六色的情感嗎?你想經由自己的“夢鄉”抵達人生的“原鄉”嗎?這不僅關乎你的過去、現在和將來,也關乎你和別人、和自然、和社會。

——柳之升,著名詩人,社會文化活動家,時尚集團投資人

夢是潛意識的鏡子。

——成實宗

作者簡介

成實宗,心理學博士,中國科學解夢權威。曾擔任中國保健科技學會心理醫生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是中國偵探式深度解夢創始人,在專業領域內享有盛譽,透過夢境找尋背後的真相,已為上萬人解夢解惑,是當今理論與實踐完美結合的實戰派解夢專家。

目錄

1. 願望——面對同一個男人的姐妹情懷/001

姐妹同嫁和姐妹同愛的例子古今中外比比皆是,無論是一夫多妻制的過去還是一夫一妻制約束下的當今,然而,當這種現象造成親情的衝突,甚至釀成人倫慘劇的時候,我們有沒有挖掘表象下的人性真相?悲劇是出於制度的約束還是人性自身的自私和狹隘?

是的,人性的本質是自私的;然而,人之所以為人,卻正是因為人性的光輝..

2. 胡瓜的淚——宛如割肉般的父女情深/010

父女之情到底有多深?作為女兒,在父親的沉默木訥背後,能感受到那炙熱的情感嗎?

3. 亂倫的焦慮——糾結焦慮的忘年戀情/013

亂倫到底該如何定義?如果從社會關係來定義,到底幾代或者幾輩之間可以定義為亂倫?如果從年齡差距來定義,到底相差多少就可以定義為亂倫?其實,嚴格的亂倫定義並不包含年齡的差距,年齡差距再大也不構成亂倫事實,然而,如果從作為集體無意識的民俗和作為個體潛意識的當事人心理來看,又會是怎樣的情況呢?

4. 永遠失去的味覺——穿越古今的愛情情結/019

很多人對前世來生很感興趣,特別是對在催眠中或者夢境中回到前世或去到來生更是痴迷。經常有人將信將疑地問我,到底有沒有前世來生?我的回答是,這要看從什麼角度來看。而我說的角度,其實就是兩個:物理的和心理的。本文的案例,就是一出穿越古今的愁腸百結的愛情故事。

5. 肉腸安檢——大齡女未婚青年的焦慮/032

女人經常問:是到底先有性還是先有愛?甚至自詡她們才是先有愛後有性的,而男人則是先有性後有愛的禽獸。其實,性與愛的關係就如同雞與蛋的關係一樣,似乎永遠都說不清道不明。或者我們可以這樣說,性與愛的關係就如同硬幣的兩面一樣,是相互依存的。

6. 撕心裂肺的吶喊——失去的痛楚之情/048

很多人相信夢的預兆,認為夢是神靈給我們傳遞的未來的信息。因此,當我們做了關於父母、親友生病,甚至死亡的夢時,每個人都會惶恐不安,擔心噩夢成真。真實的情況是不是這樣的呢?夢境中的信息到底是神靈的啟示,還是我們自己內心的某種情結呢?讀了這個案例,你會找到答案。

7. T台秀——撕心裂肺般的金蘭之情/057

同性之情與同性之戀的界限在哪裡?是以性的關係為界還是以情的性質來判斷呢?有時候,情的深度遠超於性,而我們又如何為一段感情下一個關於性與情的定義呢?

8. 前男友與現女友——迷惘的愛情/070

關於愛情,原來我們以為是兩性相吸,但是,當後來我們發現同性也可以相吸時,頓時就傻眼了——到底什麼是愛情?其實,最能說明愛情本質的,既不是異性戀,也不是同性戀,而是雙性戀!因為雙性戀充分證明了愛情與性別無關,甚至與物種無關,正如本文女主角所說的那樣:“我愛的既非庸男,也非俗女,我愛的是那顆心。”

9.眾人皆醉我獨醒——婚姻不是一種愛情的交易/095

一轉眼,“剩女”問題已經成為一個社會問題,這么多的優秀女孩竟然被“剩”了下來,原因何在?是她們不夠優秀嗎,抑或是她們過於優秀?或者我們應該從深層次的潛意識心理上去找原因——人們恐懼婚姻,可能並不是害怕失去愛情,而是害怕失去自我。

愛情從本質上來說,其實並不是一次情感的選擇,而是一種生活方式的選擇——對自我生活方式的取捨。

10.童年的噩夢——童年的創傷到底可以有多深/104

你今天為什麼會成為這個樣子?你為什麼會有這樣的心理狀態?你為什麼有這樣的人際關係狀態?為什麼你的內心總是惶恐不安?你為什麼會找到這樣的情侶?這些都與我們童年的經歷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很多人根本不了解這一點,一直生活在惘然和困惑之中。童年的經歷到底會對我們今天的生活產生什麼樣的影響呢?看完這個童年的噩夢你就會知道。

11.柏拉圖貞女——另一種愛情觀/116

愛情是什麼?兩性相吸?不一定,前面我們說了,同性之間也可以相吸,甚至存在雙性戀現象。那么,是靈與肉的結合?也不一定,難道沒有肉體關係就一定沒有愛情?看來人類對愛的理解實在是太膚淺了,我們總以為這樣才是愛情,沒有想到過了不久就會出現那樣的愛情;看來愛情並沒有固定的定義,它存在於每個人的心中,你覺得愛情是什麼,它就是什麼,正所謂“愛與不愛,存乎一心”。

12.退伍女兵的秘密——恥辱的到底是什麼/128

女兵是我們眼中一個神秘的群體,可以引起人們無限的遐想。然而,女兵的生活總是如我們所想像的那樣充滿浪漫的情調嗎?這樣的生活又會留下什麼樣的烙印呢?一位曾經的女兵,退役之後總是做一個跟部隊有關聯的夢,這是一種什麼樣的情結呢?我們來看看這位女兵的敘述。

13.13歲開始的懷孕恐懼——恐懼的到底是什麼/137

你擔心過懷孕嗎?懷孕的擔憂困擾你和你的情侶嗎?影響到你們的性生活方式並進而蔓延到其他的心理層面嗎?如果你還是一個情竇未開的小女孩,或者說你還只是處女,卻擔心懷孕,是不是讓人覺得匪夷所思呢?然而,人們有沒有想過,這其中又蘊藏著怎樣的心理創傷呢?

14.戰士的宣言——婚姻的寬度和廣度/147

如果有人要問,婚姻中最不能容忍的是什麼?我相信很多人會回答:出軌。那么,如果要再深一步問,如果只能容忍一種出軌,那么,你是願意容忍精神出軌,還是願意容忍肉體出軌?估計絕大部分人都不知道怎么回答。如果我們反過來問,出軌真的那么可怕嗎?婚姻中愛的本質是什麼?是占有,還是寬容?

15.雙重的夢——我們的愛情是如何萌芽的/160

愛情是永恆的話題,在愛情這一話題中人們最常談論的是性,而最容易忽視的是心靈的溝通。其實,性與心靈對於愛情來說,猶如一對孿生姐妹,形影相隨,難解難分。當人們墜入愛河時,又無法分辨到底是因心而愛還是因性而愛。那種無盡的愛的感覺,真的很美妙!

16.暗戀·學長——婚姻的困局/176

這個夢是9月14日凌晨2:36以前做的,因為我在凌晨2:36醒來。醒來時,夢中的情節我記得清清楚楚,但當時我有些累,沒有馬上把夢境記錄下來。睡不著,於是,我看關於博士考試的資料書,直看到天蒙蒙亮。這份記錄是後來做的,夢中的有些情節已經模糊不清了,但夢中的情緒我依然記得很清楚。

——2011.9.14 9:15

17.夢到老公跟人走了——我們害怕的到底是什麼/190

決定情侶關係最重要的因素是什麼?愛?包容?責任感?都不是,其實情侶關係的確立是由“第三者”來決定的。而這個“第三者”,就是父母。父母是情侶、夫妻關係背後的潛意識第三者,我們童年時形成的與父母的關係模式,決定我們長大之後的情侶關係模式或者夫妻關係模式。匪夷所思嗎?那就看看下面的案例吧。

18.廁所·初戀——原始的恐懼/206

當晚做了兩個夢,15日凌晨4:21醒來,做了挺規整的夢。4:30再入睡, 5:48又醒來,又做了個很繁雜的夢,情緒感受如此清晰,以至於之前的夢境全都忘了..

——15日 6:00

19.愛的舞蹈——愛情競爭到底拼的是什麼/220

在愛情競爭中的落敗者,會有太多的想不通:自己比她學歷高,比她漂亮,比她有錢,比她有氣質..然而,為什麼他仍然選擇了她?難道男人都是瞎了眼嗎?其實不然,愛情中的勝利者,一定是本能地抓住了愛情本質的人,而你的眼中所見,都是愛情的表象,而不是愛情本身。

序言

夢是人格開出的花

曾奇峰

籠統地說,每個人都活在兩個世界裡,一個是現實世界,另一個是夢。分辨現實與夢,似乎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但是往深處想,卻並不容易。電影《盜夢空間》那個旋轉的陀螺,在夢中也是可以倒下去的:因為夢可以呈現現實中的一切。

現實世界從來不是平面的,我們的過去會以豐富的形式和內容影響我們的現在,這使得所有的現實都有歷史的縱深感。而夢比現實生活更加具有縱深感,因為我們的感覺器官在做夢的時候相對遲鈍了,所以歷史事件獲得了跟現實事件一樣的表達機會,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夢是一個時間攪拌機,它把過去、現在還有未來混在一起,讓人活在一個更加有整體感的狀態中。這讓人想起鈴木大佐的一句話:開悟,就是一種整體感。這樣說來,夢中的狀態,似乎比現實狀態更有價值。

《金剛經》里佛如是說:人生如夢又如電。這說出了現實和夢的最大的共同點,即都不過是大腦和身體的電生理反應而已。從這個意義上來說,釋迦牟尼是人類首個最偉大的電生理學科學家。我不知道我這樣說,是褒佛還是貶佛?

構成一個人的夢的縱深感的內容有三個層面。第一個層面是整個人類的集體記憶。弗洛伊德賦予俄狄浦斯王的故事的意義,即對弒父娶母的禁忌,為什麼基本適合所有文化中的個體?就是因為在我們記憶的最深處,都有這一共同的印記。

構成夢的第二個層面,是每個人類個體在今生今世的獨特經歷,特別是童年經歷。學過精神分析的人都知道,這等於是在說這個人的人格特點。夢如其人,其實比文如其人、病如其人來得更加全面和深刻。

第三個層面是,這個人身處的現實衝突。這算是最淺層的了。而且,如果不考慮一個人的人格特點,這些夢裡呈現的現實衝突,可以說並沒有什麼意義。

考察人類的集體記憶,一定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但是,畢竟那些東西太深了,而現實衝突又總是跟個人人格緊密相連,所以,理解夢的核心,就是從夢者的人格入手。夢是一個人的人格土壤上開出的鮮花。

我的職業是精神分析,分析夢是我工作的一部分。但我對夢的興趣跟成實宗兄相比,實在是非常小了。多年以來,成兄懷著對人類內心生活的極大興趣,連續不斷地記錄和分析自己和他人的夢,成績斐然,單就是幾百萬字的案例積累,就足以讓我這個專業的精神分析師汗顏。

在成兄的文字里,夢所呈現的現實衝突、人格特點,像電影一樣鮮活生動。如果說一切記憶都會尋求表達,那么,成兄的表達,對於他、我以及你,都有非同尋常的意義。

我知道這對我個人的意義:夢既是過去,也是未來,但最重要的,是理解我身處其中的當下。所以,夢非夢,夢是別樣的現實,夢是我生命的本身。

祝成兄和所有喜愛成實宗作品的讀者,有好吃、好喝、好玩,更有好夢。

2011年,於中秋節後的武漢

前言:夢是情感的舞台

夢是情感的舞台,情感就是人的情緒與欲望。情緒是心靈的感受,情感是過去的情緒,欲望是未來的情緒。其實,我們很多的夢表達的都是情緒、情感和欲望。

一個人每天晚上一般都要做四至六個夢。有些夢我們記得,有些夢我們不記得,不是沒有做夢,而是不記得了。清晨醒來前的夢一般我們能留有較深的印象。

然而,夢到底是如何詮釋我們的情慾的呢?或者說,我們的情慾又是如何轉化為夢境的呢?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必須先了解一下我們的人格結構。

按照精神分析學派的人格理論,我們平時認為的那個“我”在心理人格的層面上可以理解為是由三個“我”所組成的,包括本我、自我和超我。我們之所以經常優柔寡斷、患得患失以及內心充滿矛盾衝突,就是因為這三個“我”的不統一。

本我即人的本能,也即人的動物性本能。本我可以說是感受的我,也可以說是心靈的我。本我是潛意識的,是深藏在我們意識之下的。它藏在我們心中,只默默感受,從不說話。我們平時很難感受到本我,但其實本我對外部世界的感受是最深和最敏感的,外部世界的蛛絲馬跡都難逃過本我的審視。不僅如此,本我還具有強大的行動力,對於危險和危害到自身的行為會馬上作出反應,而對被理性壓制了的衝動也不會善罷甘休,總是想方設法要釋放出來,不是“陰奉陽違”地付諸行動,就是要找到發泄的出口,在情緒上發泄出來。如果這兩者都不能得逞,則會在夜深人靜的時候,在我們的睡眠中出現,得以釋放。

這就是本我,看不見、摸不著但是卻具有強烈的動力和張力,總是神不知鬼不覺地驅使我們鬼使神差地做一些我們事後想不通的事。因為本我遵循的是“快樂原則”,只能接受快樂,不能承受任何委屈,為了暢快可以不顧一切後果。因此,本我是典型的“順我者昌,逆我者亡”,是獸性的“我”、情緒的“我”、欲望的“我”——而這其實正是人類發展到現階段人性中仍然存在的部分,是人類的原始本性。可以構想,如果我們完全由本我所統治,我們就會為所欲為,世界將會變得多么可怕。

幸虧除了本我之外我們還有自我和超我。自我就是平時我們認為的我,遵循的是“利己原則”,只要對自己有利就行,一切以利己為出發點。但自我的利己原則不是盲目的,而是對現實條件的權衡之後的利益平衡。也可以說,自我遵循的是一種可持續的利己和全方位理性評估下的利己。自我的核心職責就是做對自己長遠有利的事情,保護自己不遭受損失或者威脅。因此,自我是典型的“現實主義”,是利益至上的,是平衡本我欲望和外部世界客觀現實限制下的利己主義。所以,自我是情感的“我”,是一個講道理但是卻利己的“我”,是“幫親不幫理”的典型代表。

我們千萬不要盲目抨擊自我的這種利己原則,因為利己是所有有機體個體存在的前提條件,是基因的固有特性。沒有利己的前提,世界將不復存在。所謂“人不為己,天誅地滅”就是這個道理,說的就是“利己”是人存在的基礎與前提。對於這句話我們不應該簡單地從道德評價的角度來看待,因為還有一個超我住在我們內心,如果我們真要做出違背道德的事情,它是不會袖手旁觀的。

超我即超越本我和自我,也即超越單純的快樂原則和利己原則,是一種理性狀態,是一種關注類群利益的大我的精神狀態,是一種理性精神。超我是精神的“我”、“道德的我”、“高尚的我”、“利他的我”、“大我的我”,是人類文明進化的產物,是利己原則在人類社會層面的升華,通過利他而使社會組織,包括家庭、團體、階層、民族、國家甚至整個人類強大,從而使自己的利益獲得保護和最大化,這就是超我的力量、精神的意義。

超我其實是“利己原則”的外化,是人類在殘酷的生存競爭中發展出來的“同情之心”和“同理之情”,這種人類的超我意識,通過千百年的發展、升華和沉澱,深深地紮根在我們的潛意識中,形成捨己救人、助人為樂的集體無意識。我們平時所說的“舉頭三尺有神明”就是超我在起作用。做任何事都要符合現實規則、道德和精神的要求,將自己置於規範之中,這樣做的結果就能讓我們的行為“循規蹈矩”,從而不會對他人和類群造成傷害和風險。超我遵循的是“利他原則”或“理性原則”,在這裡其實暗含有“利他即利己”的人類集體無意識,是人類文明發展史在我們潛意識中留下的痕跡。

然而,超我這個概念有點形而上,如何來理解超我呢?什麼時候表示我們的超我介入了呢?我們可以將超我分為三個層次來理解。

超我的最低層次是個人原則,就像我們常說的“我這人做人是有原則的”,這是超我的最低層次,是一種良心的底線。而這種原則,規範著我們的基本行為,是一種無意識的自我約束。當然,這種原則並不妨礙本我的“快樂原則”和自我的“利己原則”,但是不能違背我們良心的底線,觸碰了良心底線,我們就有可能放棄“快樂原則”和“利己原則”,這就是超我在起作用。

超我的較高層次是道德和習俗,道德和習俗是個體良心原則在群體中的固化和升華,形成群體共同的思想和行為準則。道德和習俗就像父親一樣,是一種較為嚴厲的外在約束,我們害怕突破它會受到懲罰,對我們造成不利,因為我們知道突破它其實就是傷害了我們同類的利益。

超我的最高層次是精神追求,或者說是絕對理性,其主要體現是理想、宗教和信仰,是我們的精神歸宿。有了它,就像重新回到了母親的懷抱,溫暖而又安全,魂有所系,心有所歸。

我們看到,超我雖然很偉大、很高尚,然而這樣做卻是反人性的,是對個體生命力的扼殺,因為超我是建立在對本我和自我壓抑的基礎上的。超我作為理性的部分有強大的力量,可以壓抑本我和自我。然而,僅僅是壓抑而已,超我無法消滅本我和自我,因為這三者是相互依存的,彼此互為存在的前提,如同硬幣的兩個面一樣。因此,本我和自我雖然遭受了壓抑,但並沒有消亡,總是會想方設法找機會表達和發泄自己,所謂“哪裡有壓迫哪裡就有反抗”——我們心靈的噪音就是由此而生成的。

所謂心靈的噪音其實就是我們真實的情感需求,是生命力的迸發,對於個體來說是有益的、正常的、道德的。然而,對於群體和社會來說,卻是不利的、危險的,因而是非道德的,所以受到超我的壓制。這些被壓制下來的心靈的噪音,有時候我們並不能察覺得很清楚,但我們卻總是能感受到一種莫名的惶恐感和空虛感,一種隱隱的不安感和生活在別處的虛無感,這就是我們原始的生命力得不到滿足的後遺症,是作為心靈感受者的本我和自我被壓抑的結果。

這種壓抑,如果在現實生活中找不到出路,就會在夢境中顯現出來。因為在睡眠的時候,我們的理性放鬆了警惕,意識變得鬆懈,這時候被壓抑的本我和自我就會趁虛而入,偷偷地跑出來,讓壓抑得以釋放。然而,這時候意識雖然變得鬆懈,但是並沒有完全休息,而是仍然睜著半隻眼睛在監管著本我和自我。因此,這時候本我和自我的發泄並不能明目張胆、堂而皇之,而是需要改頭換面,以一種意識難以察覺的方式來發泄自己的情緒,主張自己的權利,這就是我們讀不懂夢境的原因。

這就是夢的奧妙。白天的我們是社會人,貌似統一完整,但其實無時無刻不處在超我壓制下的矛盾、衝突和鬥爭之中。到了夜晚,夢境給了本我、自我和超我一個和解的機會,讓受壓抑的情慾得以釋放,讓我們還原自然人的本性,心靈得以撫慰,這樣才能夠重新給心靈注滿能量,在又一個白天來臨時用加倍的勇氣去面對“滅人性”的社會。

因此,我們說,夢是情慾的舞台。

夢就是本我和自我受到壓抑的出口,是一種情緒、情感和欲望的出口,是一出我們自編、自導、自演出來的詭秘、隱晦、奇異的影視劇。

整個夢都是本我和自我一手導演的,表達出本我和自我強烈的情緒和欲望。當天或最近一段或長期以來的喜怒哀樂、愛恨情仇、悲歡離合、酸甜苦辣等一系列說不清道不明的壓抑的情緒、情感以及未被滿足的欲望等都通過夢境反映出來。因此,在夢境中我們看到,幾乎所有的電影手法,所有的藝術手法,所有的掩飾手段,所有的隱喻象徵甚至黑白顛倒,都被運用到了。可以說,本我和自我,比已知的任何名導演都要高明,都要有藝術才華,因為所有匪夷所思的創意都被它們運用到夢境中來了。有時候我們在醒來後都對做的夢感到十分驚嘆!其情節設計的巧妙、對話的精彩、結局的戲劇性等都是我們在清醒狀態下無法想到的。由此可見,我們每個人的潛能其實十分巨大。這讓我常常百思不得其解:這樣精彩的安排是夢中的本我和自我有意識的安排還是無意識的結果?

難怪連弗洛伊德大師對此也充滿疑惑,並進而得出了一個錯誤的結論,認為夢境之所以如此曲折離奇,是因為有超我這個審查官的存在。弗洛伊德認為,超我是夢境的審查官,就像我們現實社會中的電影審查制度一樣,只有經過超我審查的夢境才能夠出現,所以夢境都是改頭換面的。

其實,這是一種錯誤理解,因為這解釋不了即使如此,但是我們的夢境仍然很黃、很暴力,因為我們不僅有性愛的夢、殺人的夢,甚至還有亂倫的夢,如果真的有超我這個審查官的話,這樣的夢境怎么可能出現呢?其實超我並不是夢境審查官,它只是夢境的觀眾而已。

雖然我們的夢境看起來匪夷所思,有些很暴力,但都是我們內心真實存在過的心理的反映,是本我和自我的真實展現。之所以會出現如此曲折離奇的表現形式,其實與超我的審查無關,而是與潛意識本身的“認知”模式有關。弗洛伊德在這件事情上所犯的錯誤就是,用意識的“認知模式”邏輯來解釋潛意識的“認知模式”,因此,認為一定是超我這個審查官在作祟,才會導致夢境有如此詭異的表現形式。其實,情況並不是這樣的,而是因為我們對潛意識的認識還太淺。

對於夢境的記憶和理解,還與我們的睡眠深度有關。對在不同的睡眠深度下所做的夢,我們會有不同的反應。睡眠很深時做的夢,我們的意識察覺能力很弱,所以難以記得住,會徹底忘記;睡眠較淺時做的夢,我們的意識察覺能力較強一些,所以能夠記得住,而且如果夢境太暴力的話,我們還容易從夢境中驚醒,因為這挑戰了超我的底線。

每一個夢都有一個或多個主題,表達某種或者多種被壓抑的情緒、情感或者沒有實現的欲望以及對未來的期盼。有些夢還有一些副主題,它們圍繞主題展開。

夢是隱晦的,不要過於注重夢的情節而被其所迷惑,因為有些情節完全是手段,本身並無意義,就如同夢境中的人物和事物本身並不是都有意義一樣,不要動輒就用象徵去生搬硬套,因為所有的這一切都是為主題服務的,都不是夢境想要真正表達的東西,而只是夢境為表達主題所運用的工具和手段,所以說,夢境情節只是一種媒介,要真正理解一個夢,最關鍵的是理解夢境情節所要表達的主題和內涵,是某種情緒、某種情感、某種欲望,甚至是某種情結……

夢中“我”的情緒體驗也十分關鍵。不要被夢中的表象所迷惑,人物、性別等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夢中的“我”以及其他人物的行為和態度。如何解開表象的謎團,深入到主題的本質,是解夢的關鍵。

當然,說一千道一萬,夢的豐富程度是你我都無法窮盡的,夢的詭異程度也是你我所無法想像的,如何透過這些表象,深入到夢的本質,除了需要足夠的心理學知識、解夢技術以及豐富的人生閱歷和洞察力之外,最重要的一點,也是我們必須牢記的一點,那就是夢境是我們心靈的舞台,是我們情感的舞台。

抓住了這一點,就抓住了夢境的本質,也就抓住了上帝留給我們的珍貴禮物——解開人生每天新一個輪迴的鑰匙。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