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節芒

五節芒

苧麻又稱"中國草",是中國特有的以紡織為主要用途的農作物,我國的苧麻產量約占全世界苧麻產量的90%以上,這也是其稱為“中國草”的原因。我們使用苧麻纖維紡紗織布僅比古埃及用亞麻手工織布晚大約一千年左右。苧麻為蕁麻科苧麻屬,系多年生宿根性草本植物,宿根年限可達10-30年以上。

基本信息

植物形態與特性

苧麻葉曬乾後含有20.5~23.8%粗蛋白質和較多的維生素,是良好的牲畜飼料;苧麻根可藥用,有止血、散淤、解毒、安胎等功效;苧麻桿表皮可加工製作紡織用苧麻纖維。

中國草 中國草

苧麻纖維中間有溝狀空腔,管壁多孔隙,並且細長、堅韌、質地輕、 吸濕散濕快,因而透氣性比棉纖維高三倍左右,同時苧麻纖維含有叮嚀、嘧啶、嘌呤等元素,對金黃色葡萄球菌、綠膿桿菌、大腸桿菌等都有不同程度的抑制效果,具有防腐、防菌、防霉等功能,適宜紡織各類衛生保健用品,苧麻纖維具有良好的穿著服用性能,是一種優良的紡織原料。苧麻織物具有粗獷、挺括、典雅、輕盈、涼爽、透氣、抗菌等優點,其優越性與獨特風格是別的纖維無法比擬的。它還可與棉、絲、毛或化纖進行混紡、交織,形成風格獨具的面料產品。

苧麻纖維的改性

苧麻纖維是初生韌皮纖維,與棉纖維相比具有楊氏模量高、聚合度大、單纖強力大等特點,苧麻植物與同規格的棉織物比較,透氣性、散濕性、硬挺性能都有明顯優勢,但由於苧麻纖維的結構特點使其在穿著過程中與皮膚接觸時容易產生刺癢感,這也是苧麻產品進性改性的主要目的。

消除刺癢感主要有機械方法、化學方法、以及生物化學方法三種。

機械方法包括:機械揉搓、機械擠壓和機器包纏,以及最近發展的等離子刻蝕法。

生物化學方法主要通過纖維素酶實現。

中國草 中國草

苧麻纖維的該性主要通過化學方法進行,在苧麻通過脫膠後,利用化學試劑與纖 維素大分子中的羥基發生酯醚化反應,從而改變纖維素的晶格構造,使纖維的鋼性等性能發生變化,消減刺癢感。

苧麻化學變性方法--鹼法變性

通過NaOH與苧麻纖維相作用生成鹼纖維素。纖維經濃鹼浸漬後,纖維長度收縮,直徑膨潤,表面形成捲曲,同時其微結構和物理性能也發生了變化,改變了纖維的部分性能。一件法改行為基礎,還發展了鹼-尿素改性,磺化改性,即將脫膠後的麻纖維經磺化劑處理,以改變苧麻纖維的機械性能及可紡性能,以及乙醯化改性,烷基化改性等。

苧麻化學變性方法--乙二胺/尿素/水混合液改性

與濃鹼的作用相似,乙二胺/尿素/水混合液對苧麻纖維有晶內溶漲和消晶作用。苧麻纖維不經濃鹼浸漬處理而直接放入混合液進行化學改性,隨著乙二胺濃度的增加,產生由晶間溶漲到晶內溶漲現象,同時尿素組分會在晶區有消晶作用,從而改變苧麻纖維的性能。

苧麻化學變性方法--液氨處理

中國草 中國草

與棉纖維的液氨絲光處理相似,液氨絲光是一種高檔的處理技術,苧麻纖維液氨處理中, 無論採取什麼去氨方式,纖維均能得到較好膨化,從而最終改善苧麻纖維的物理性能指標。

除了以上三種化學改性方法外,苧麻的化學改性還包括最近公布的基於鹼纖維素的麻纖維羥烷基變性技術和無甲醛型麻類變性纖維交聯技術,這兩類技術都是立足於降低能耗、較少污染,是由單純的溶漲、消晶作用加上接枝化學反應向功能化纖維方向進一步深入發展的方法。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