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中國芯:戰略型科學家江上舟博士傳》展現在人們面前的是一位我國改革開放後第一批出國留學、又第一批回國的“海歸”赤子,一位在我國經濟特區建設與重大科技領域自主創新攻關中作出重大成就的拓荒者——江上舟曲折奮鬥而又精彩傳奇的一生。《中國芯:戰略型科學家江上舟博士傳》由高陶編著。
作者簡介
高陶中國作家協會會員,畢業於華東師範大學俄語系。歷任教師、編輯、研究人員,曾應聘在莫斯科大學任教,現為某雜誌編審。主要著作:紀實、報告、傳記文學:《天涯萍蹤》、《蕭三》、《黃土地的兒子》、《眾里尋她千百度》、《長歌遠行》、《彩虹的脊樑》、《陽光伉儷》著譯:《蕭三佚事逸品》散文集:《我的莫斯科房東》、《巴頓》、《在歐羅巴邂逅音樂》翻譯作品:《金鐘的秘密》、長詩《我當過女警察》、《蔣經國在蘇聯》主編了六本書;散文作品曾多次獲全國性文學獎項。
圖書目錄
序幕
楔子
上部彩雲歸
第一章 一個更大的特區
敢為人先者
朋友叫他“唐老鴨”
什麼樣的家庭真傳
梁湘聽罷哈哈大笑
第二章 三亞篇
全國第一個博士市長,
三亞的“形象大使”
中國的“夏威夷”
中國第一個房地產交易中心
落選,誰的悲哀?
“你不能走,到洋浦去”
第三章 洋浦篇
“特區中的特區”
風乍起,吹皺一池春水
誰給洋浦定位?
我們叫你“洋浦總督”
“有一種投奔延安的感覺”
率先實行辦公自動化
“跟他做朋友比跟任何人做朋友都好”
中國第一個“小政府”
“你給農民搬遷,頭髮要白一大半”
起落生死大化肥
我揮一揮衣袖,不帶走一片雲彩
第四章 曲折的尾聲
怪哉,煮熟的“鴨子”怎么會飛了?
我不入地獄,誰人地獄?
污水鋪天蓋地而來
成耶?敗耶?
下部戰略策
第一章 “做大事。不一定做大官”
上海之夢開始了
世上最偉大的變革都源於創新
經委工作紛繁複雜
“上海的工業一定要殺出重圍!”
第二章 點石成金的產業
第三章 江上舟的“腦子壞了!”
第四章 “吸鐵石”、“旗幟”“哥們兒”
第五章 有鳳來儀
哥倫比亞大學來了個馬啟元
傳奇人物張汝京與中芯國際
力挽中芯國際之狂瀾
首批引進的專家尹志堯
引進台灣“二虎”
“引進兩個隊伍,挑戰高科技核心”
第六章 有了國際半導體俱樂部的“出入證”
代加工廠——鴻鵠高飛,一舉千里
微電子設備——謀無主則困,事無備則廢
研發中心——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第七章 晶片其實挺美的!
第八章 中國“運”沉睡了年
第九章 “大飛機”立項的推動者
第十章 上海第一列輕軌車輛
第十一章 內河上的“平底船”
第十二章 不是魔術:煤制油
第十三章 燃料電池汽車:與萬鋼一拍即合
第十四章 新一代移動通信在招手
第十五章 中國第一個聚焦光熱發電企業
第十六章 大愛無邊——中國第一個“殘健融合”學校
第十七章 王國維如是說
第十八章 “我遇上了年一遇的好機會”
第十九章 生命的約定
第二十章 尾聲:時代的胎記
附錄:江上舟簡歷
後記
後記
這是我流淚最多的一本書。
2005年到洋浦採訪,江上舟的團隊大多都在。那時江上舟的肺癌已經轉移,不少被訪者說著說著就唏噓起來,眼裡滾著淚花,我聽著聽著也潸然淚下。後來我寫到某些章節、改到某些章節時還禁不住流淚,幾年過去還是難以自制。
江上舟是一個“感動中國”的人。
他不做大官,卻為國家做了許多大事。他有本事,“本事”是靠他自己刻苦學來的。惡病十年,多次轉移,除了治療,他沒有一分鐘停止過工作,他沒有想過自己。他是生生累走的。讀了本書,若有人一點兒不感動。是我之過。
這是我耗力最多、歷時最久的一本書。
前後拖了八年,採訪一百多人,若以人次計,不勝數了。遲遲未出,其中主要原因是:江上舟總說“我也沒幹出多少事”。我曾為此鬱悶過。
非常感謝被我採訪過的一百多位朋友同志、專家學者們所給予的熱情支持和幫助,由於篇幅所限,書中不能一一提名,又由於種種考慮,多數人只寫姓、職務,不寫名,敬請原諒!
書中有許多數字、檔案、講話等較為枯燥難讀,然而正是它們構築了我們主人公生命軌跡的一部分。刪去易,得到難,一旦它們被歲月的風吹得煙飛塵滅,就可能永遠消失了。這是筆者寧肯犧牲一些“可讀性”的原因所在,有些數據也不一定都準確。敬請讀者諒解!
最後,還要說說中國青年出版社。這是我最喜愛的出版社之一,我有三本書是這裡出的(其中兩本被美國“谷歌…‘侵權”)。老編輯早已一代代更迭,現在的,我基本都不認識了。可不知怎的,在感情上總覺得近,總有點牽掛似的。我特別感謝現中青社社長兼黨組書記續文利同志、社長助理王瑞同志對於拙著的關心重視與大力推動,感謝責編彭迎、責編李瀅、美編李鴻飛和正美工作室的辛勤勞動,使得拙著得以很快並高質量地出版。
在撰寫過程中,南通市政府給予熱情的支持與幫助,曾為筆者安排過數十天幽靜美麗的寫作環境,上海市閔行區政府、北京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為筆者提供了採訪與寫作的種種方便條件,不少企業老總也曾伸出過援助之手,夏博士自始至終鞍前馬後地做了許多細緻周到的工作……這些,筆者一一銘記,並表示由衷地感謝!
筆者才疏學淺,又是“科盲”,真誠地歡迎批評指正!謝謝!
高陶
2012年2月8日於北京翰樂齋
序言
本書展現在人們面前的是一位我國改革開放後第一批出國留學、又第一批回國的“海歸”赤子,一位在我國經濟特區建設與重大科技領域自主創新攻關中作出重大成就的拓荒者——江上舟曲折奮鬥而又精彩傳奇的一生。
我與江上舟相識有24年之久,前後曾有過兩次共事的經歷,之間有過很多交往;我比江上舟年長十多歲,某種意義上,我們是忘年的朋友。我們最初相識,緣起於上世紀80年代為海南建省辦經濟特區,一起參與經濟發展戰略的調研與制定工作。
20世紀80年代,我國改革開放實現的重大突破之一,是以興辦經濟特區和開放沿海14個城市為代表的對外開放。1980年,設立了深圳、珠海、汕頭、廈門4個經濟特區和開放大連、青島等14個沿海城市,取得了顯著效果。1987年6月12日,鄧小平在會見南斯拉夫客人時公開向外界宣布:“我們正在搞一個更大的特區,這就是海南島經濟特區。海南島和台灣的面積差不多,那裡有許多資源,有富鐵礦,有石油天然氣,還有橡膠和別的熱帶亞熱帶作物。海南島好好發展起來,是很了不起的。”海南建省辦特區,這是我國對外開放的又一重大決策。
為了辦好這件事。中央批准先建立海南建省籌備組。由時任廣州市委書記的許士傑等五人組成,許士傑為組長,曾擔任過深圳市委書記兼市長的梁湘為副組長。這個籌備組成立後,決定做好三件事,即制訂一個施政綱領,設計一套全新的組織機構,起用一批新人。為了做好第一件事,特邀請國家最大“人才庫”之一的中國社會科學院派一個專家組前去幫助制訂海南經濟發展戰略。1987年10月在黨的十三大會議期間,許士傑、梁湘當面向出席會議的社科院領導提出邀請。社科院決定派出以副院長劉國光為首的專家組前去完成這個任務。專家組成員主要由社科院經濟片各所抽調,主要成員有經濟所的沈立人、戴圓晨、張曙光,工經所的陳棟生,財貿所的李茂生。數量技術經濟所的我。課題組還有三位特邀專家,他們就是國家經委外企處副處長江上舟、數量技術經濟所的廖遜、北京大學剛畢業的經濟學碩士張高波。由劉國光擔任組長,我為副組長。三位特邀專家被邀請,各有特殊的原因。張高波是梁湘在北大招聘人才時選定將來做他秘書的人選,廖遜是因為在“小政府,大社會”課題上的深入出色研究,為設計海南新的行政體制所急需:江上舟則是剛剛從海外歸來,又是學理工科的,有國際視野。當然,直接的原因。還是本書首次披露的,是他在火車上向毛立本說“海南建省先要做好規劃”,“誰出主意,拉誰來乾”,所以江上舟就參加了課題組。
我們專家組於1987年8~9月到達海口,住在省委招待所里,許士傑曾任廣東海南行政區書記,對海南情況比較熟悉,因此由他親自向我們做第一次介紹。梁湘在深圳任市長時,曾邀清劉國光帶領中國社科院專家組去幫助制訂了深圳的第一個發展規劃,他和劉國光及其他同志比較熟,他著重談了對我們的要求。我們除了聽取海南建省籌備組的意見外,還深人到10個縣市的30多個企事業單位,以及一些黎村苗寨了解情況。在廣泛調查研究的基礎上,在1988年初,寫出了《海南經濟發展戰略研究》總報告和9個分報告。我們建議海南在全國率先實行社會主義的有指導的市場經濟;實行工農貿旅並舉,建成三次產業協調發展的外向型、綜合性的“自由經濟區”;實行“小政府、大社會”的行政管理體制;並對近中遠期的發展目標進行了規劃。海南建省籌備組接受了這一建議,並決定付諸實施,並由許士傑、梁湘赴京向中央匯報,在由當時的國務院總理趙紫陽等中央領導同志聽取了匯報並原則同意後,提交海南省第一次黨代會和省人民代表會議上討論,並得到了充分的採納。
江上舟當時剛滿40歲,從國外剛回來,對國內發生著的一切都感到新鮮。當時海南島的氣氛非常活躍,幾乎在每天都有不少各界朋友到調研組來打聽訊息。然後把種種有關的信息散布到社會上去,成為人們的談資,有些傳聞甚至驚人地準確。在省委招待所大院,人來人往絡繹不絕,有許多是來自全國各地的投資者,還有來自全國各地的黨政幹部,甚至中央各部門、各行業的“勇敢分子”也紛紛來信要求“參加開發海南島”。而在機關大院以外,街頭上到處充斥著來自全國各地的求職者。我們做過很多地方的經濟研究,但是在這樣的環境下研究發展戰略還是頭一回。除了完成自己的專題研究外,江上舟在這段時間好像有用不完的精力,他與各方面的人接觸、交談、籌劃,常常與人談到近天亮才睡覺,同時留下一大堆的菸蒂。我感到,當時他是我們專家組中最不安分,急著要為海南做事,而且是一下子想做很多很多事的人。他那風風火火、日日夜夜全身心投入工作的“拚命三郎”樣子,時至今日,仍不時鮮明地顯現在我眼前。後來,我乾脆和他商量,請他對此提交一個檔案。他同意後設計了一個海南特區對人才需求和引進的數學模型,以此為依據對外宣傳,以安定人心,有序地引進人才。
1988年初課題結束並完成了“發展戰略”起草任務後,建省籌備組向我們正式提出了一個要求:希望從課題組中留下幾位同志,幫助貫徹落實這個“發展戰略”。結果是我們專家組“一分為二”,我和一部分年紀較大的同志返回原來的工作單位,另一部分,主要是三個特邀專家,被新成立的海南省留下擔任了一定的職務,投身熱火朝天的大特區建設中去了。江上舟自報和被任命為三亞市分管土地規劃建設與旅遊的副市長。1993年初又到我國首個由外商成片開發的洋浦經濟開發區擔任首任管理局局長。在這兩個崗位,他以科學的態度,火一般的熱情,旺盛的精力,在中央的支持與上級正確領導下,克服一般人意想不到的各種困難與挫折,面對眾多壓力,帶領幹部民眾頑強地做了很多拓荒性創新性的工作。幾次關鍵時刻,他在工作中碰到棘手困難,曾向劉國光組長與我訴說,我們都盡力給予全力支持與幫助。
江上舟對海南是無比熱愛的。現在,當年的邊陲小漁村三亞變成了國內外著名的美麗的熱帶濱海國際旅遊城市,洋浦也從一片仙人掌的荒蕪之地變成了海南最重要的新興I臨海工業基地與環北部灣的重要航運樞紐。這些歷史巨變,凝結著江上舟付出的忠誠、堅持、青春、智慧與汗水。如果說梁湘等人是當年深圳特區開發建設的拓荒牛,那江上舟則可以說是開發建設海南大特區的一頭拓荒牛。江上舟不僅是海南建省辦特區的最初規劃設計參與者,國際旅遊勝地三亞的前期規劃與開拓奠基者,也是洋浦這個新興工業基地的開拓奠基者。
我第二次與江上舟共事,是在新世紀最初幾年,共同參加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的編制。2003年6月全面啟動編制的《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是我國進入新世紀新階段對科學技術發展進行的第一次全面規劃,是指導未來15年我國科技發展的綱領性檔案。這個規劃的編制由溫家寶總理為組長、陳至立國務委員為副組長,國家23個部門主要領導參加規劃領導小組,11個部門組成的規劃領導小組辦公室。同時,規劃領導小組成立了由高層次專家組成的規劃戰略專家顧問委員會。這次,我擔任規劃總體組顧問委員會委員,江上舟則是規劃領導小組辦公室成員兼重大專項組組長。
這次共事與上次共搞海南建省規劃已相隔16年時間,各方面的情況都發生了很大變化。我作為顧問,工作相對專一;江上舟作為辦公室成員兼重大專項組組長事情多而雜,特別是重大專項組的工作很關鍵。重大專項是為了實現國家目標,通過核心技術突破和資源集成,在一定時限內完成的重大戰略產品、關鍵共性技術和重大工程,是我國科技發展的重中之重。歷史上,我國以“兩彈一星”、載人航天、雜交水稻等為代表的若干重大項目的實施,對整體提升綜合國力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江上舟這次的任務,就是要依靠各方面的專家在重點領域中確定一批優先主題的同時,圍繞國家目標,進一步突出重點,篩選出若干重大戰略產品、關鍵共性技術或重大工程作為重大專項,並根據國家發展需要和實施條件的成熟程度,逐項論證啟動。這項工作,不僅要有專業的判斷力,要有巨觀的戰略眼光,更要有協調各種意見與利益的決斷能力。與16年前在海南一樣,這次他還是那個“拚命三郎”樣子。由於放不下上海正在進行的工作,他常常不斷地往返京滬兩地,有時一周要數次,有人說他坐飛機像坐公共汽車一樣。嚴酷的是,2001年江上舟已查出患有肺癌,他是一邊治療一邊吃藥,一邊奔走一邊工作。對時間抓得比任何時候都緊,誰也勸不住他。唯一與以前最大不同的地方就是,煙再也不抽了,藥都準時吃了。就這樣,江上舟抱病主’持組織論證了列入《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包括極大規模積體電路製造技術及成套工藝、大型飛機、載人航天與探月工程等16個重大專項的全部論證工作。
2007年,《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編制完成後,我曾想推薦江上舟到相對松閒一點的大學去搞學術,然而,他與上次一樣又進人新的專業領域去實幹苦幹了。近年,他在中芯國際危難之時擔任其董事長。帶病著力實施晶片攻關計畫,想爭取用五年時間解決中國缺“芯”這一難題。同時他還關心著上海高新技術產業化的進展。2011年6月,江上舟病情惡化。友人相告。他在彌留之際,念念不忘的是這些國家重大專項的進展情況,對未能親眼看到國產大飛機飛上天,未能親眼看到三亞太陽能光熱項目發電而感到遺憾。64歲,還正是可以替國家做更多大事的時候,他卻不幸離我們而去。這是我國科技產業界的重大損失,更是我們這些作為江上舟好友的人的重大損失。
我感到很悲痛,但也很驕傲。孫中山先生當年曾說過,國民黨員要立志做大事,而不是做大官。江上舟可以算得上是“立志做大事而不是做大官”的真正共產黨人與海歸知識分子中的突出一員。他是一個忠於信仰的人。憑他的能力與條件,他不是沒有做官的機會,但他不屑為謀取自己個人的名利去奔走鑽營,而是把自己全部的精力與心思,都放在了做事、做大事上,始終以一顆赤子之心,為祖國的現代化崛起,為人民的幸福富裕,熱血拓荒,奉獻自己。終其他回國後先後做的那些事,都是當時當地與國家發展的熱點重點,直接反映了我們國家在走向現代化過程中的重大進步。在告別儀式上的大幅輓聯:“散英魂寄千萬雄鷹翱翔神州,盡智魄載十億慧芯呼喚華夏”①,就是對他為我國實現現代化和發展我國高新技術產業方面所作貢獻的高度概括。
江上舟生前曾開玩笑地自嘲:“一生超前,不逢其時。”從一般世俗的眼光看,或許是這樣。但從做事的角度看,或許恰恰相反,是“一生超前,恰逢其時”。像江上舟這樣的人,是我們這個偉大時代的先鋒人物,是我們這個時代幸運的人,也是值得尊重的人。不論怎樣,讀完本書,他對國家的忠誠,他對別人的真誠,他對事業的執著,將會長久地激勵著一切真心做事的人;他的正氣,他的睿智,他的故事,將會讓一切善良向上的人難以忘懷。
2011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