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致公黨溫州市委員會

中國致公黨溫州市委員會,是以歸橋、僑眷中的中上層人士和其他有海外關係的代表人士,以及其他方面有代表的中高級知識分子組成的,具有政治聯盟特點的,致力於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政黨。

中國致公黨是以歸橋、僑眷中的中上層人士和其他有海外關係的代表人士,以及其他方面有代表的中高級知識分子組成的,具有政治聯盟特點的,致力於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政黨。
一、組織概況
1984年8月,中國致公黨(簡稱致公黨)中央派組織部副部長司徒擎及組織處處長廖性豪二人來溫州市發展組織,吸收黃慶華、符大耀、林賽黃三人為致公黨成員,1985年8月成立“中國致公黨中央直屬溫州小組,有成員8名,黃慶華為小組臨時負責人。1985年12月召開黨員大會,成立“中國致公黨中央直屬溫州支部委員會”有成員9名,黃慶華為中央直屬溫州支部主任委員,1987年9月成立“中國致公黨溫州市工作委員會”,有成員26人,王務迪為主任委員。1992年9月召開中國致公黨溫州市第二次黨員大會,有成員57人,有5個支部,選舉產生致公黨溫州市第二屆委員會,莊華庭為主任委員,1995年12月召開中國致公黨溫州市第三屆黨員大會,選舉產生致公黨溫州市第三屆委員會,有成員96人,易本松為主任委員。2002年3月召開中國致公黨溫州市第四次黨員大會,選舉產生致公黨溫州市第四屆委員會,有成員121人,盛培林為主任委員。機關編制3名,設副主委辦公室,辦公室,組宣處。至2003年,致公黨溫州市組織實有成員134人,設10個支部。在成員中歸僑占4.96%,僑眷僑屬占78.5%,港奧台同胞親屬占4.1%,成員中高級職稱占34%,中級職稱占69%,擔任省、市、區人大代表、政協委員22名,占成員人數16.14%,平均年齡44歲。致公黨溫州市委會現設社會發展工作委員會、經濟工作委員會、海外聯誼工作委員會、婦女工作委員會。
二、 參政議政
成員中現有省人大代表 1 人、省政協委員 2人、市人大代表 3人 、市政協委員11 人、主委盛培林。歷年來,我們市委會以個人名義向“兩會”遞交的大會發言材料、書面材料、提案議案總計135餘件。如《重視華僑遊資引進,加速溫州經濟發展》、《關於我市建立省級對台特別經貿區的建議》、《進行強制治理,搞好城市環境衛生》、《關於發展我市社區教育的若干建議》、《全面提高市民素質,爭做現代化溫州人》、《樹立水資源的危機意識》、《我市留學人員的現狀及建議》、《加快我市城鎮職工醫療保險制度改革》、《規範個私企業管理,保護職工勞動權益》等專題調研報告。內容涉及廣,質量比較高,得到市委、市政府及部門的高度重視和充分肯定,並分別被多家報刊轉載、獲獎。市政協六屆四次會議上,市委會的團體提案有二件獲得優秀提案,三件獲得優秀大會發言,其中由於涉及問題切中要害,分析深刻,引起了有關部門領導的重視,中央電視台和浙江電視台對此都進行了專訪。在社會上引起了很大的反響,提高了黨派的知名度。在政治協商、民主監督從形式到內容有了新的發展。幾年來先後參加過省、市各級召開的協商會、座談會、情況通報會達數百次,平均每年8次以上;參加市領導舉行的高層次、小範圍的活動、決策通報也開始制度化。目前,本黨擔任各部門特約人員有4人,工作內涵有進一步伸展。在市委會的組織下,都能充分發揮擔任各級政府機關領導及特約監察員、陪審員、廉政監督等作用。
三、自身建設
自我教育是民主黨派的優良傳統,也是民主黨派政黨功能的一個重要方面。致公黨溫州市委會自建黨以來開展多種形式進行思想教育,首先是市委會班子分別參加省、市社會主義學院培訓,選送過20餘名骨幹參加各級社會主義學院及專題學習班進修,全體黨員大多是通過各種學習會學習,如支部生活會、市委會委員學習等,貫徹中共中央和國家的政策方針與本黨中央、省委的各項指示。為配合形勢與愛國主義教育,市委會以活動為載體,組織參觀了江心寺革命烈士紀念館,寨潦溪、泰順金華蘭溪仙都井岡山蘇州上海“一大”會址等集體學習、教育活動,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成員素質和思想水平,統一了廣大黨員的思想認識。利用全體成員參觀學習之機,結合中共十五大精神,深入學習研討,使廣大黨員更加堅定了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信念。市委會各支部的許多成員 ,歷年來分別被評為省、市區先進工作者,並有許多論文獲得省、市優秀論文一等獎及二等獎。在醫學科技方面,陳志康教授有較大的突破性成績,他研究的硫基類藥物對非金屬農藥特效解毒作用,具有國家領先水平,他研究的抗生素之間聯用的毒理效應的成果填補了國內空白。為抗生素的不合理用藥引起的藥害事件提供實驗和理論依據,為醫療保健方面的工作,作出了很大的貢獻,99年浙江省藥學會授予他榮譽貢獻獎。市委會有三位成員作為“511”人才工程培養人員的代表,參加了由市委組織部、市人事局等部門舉行的全市“突出貢獻科技人才”、“重科技、重人才、先進企業”表彰大會,受到大會的表彰。2000年醫學院支部被致公黨省委評為全省優秀基層組織。2003年鮑小歐被致公黨中央評為全國“抗擊肺典型肺炎先進個人”。本黨擔任政府實職領導3名,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1名,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我市經濟與社會的發展。加大宣傳力度,擴大社會影響,一方面宣傳處積極為新聞媒體及“二會”撰寫各類活動的宣傳稿;另一方面鼓勵成員多寫文章,在各類刊物上發表。自“溫州致公”創刊以來,已轉載許多成員的提案、議案、論文、學習及詩歌散文等文章,在全國本黨派機關範圍內發行量達2000多份,提高了黨派的知名度,在社會上產生了良好的影響。
四、海外聯宜
根據本黨的優勢和特點,以“僑”字為重心,有重點、有針對性地參政議政是本黨義不容辭的工作。市委會在貫徹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歸僑僑眷權益保護法》維護歸僑僑眷權益方面做了大量卓越有成效的工作。以“多僑人,明僑情”的自身優勢,進行了《僑鄉社會調查》等多次調研活動,在貫徹落實“權益保護法”工作中,班子的領導積極組織參與了省、市人大組織的視察活動,赴各縣檢查落實情況,為完善“保護法”提供了依據。特別是有關僑問題,我們進行了仔細的調查研究,用確切的材料撰寫了《加快落實僑房政策》專題調研報告,為市委、市政府決策時提供參考。歷年來,市委會成員利用大量的涉外關係,開展了廣泛的海外聯誼,為“三引進”,穿針引線,並以各種形式包括隨政府組團訪美國法國英國日本加拿大荷蘭紐西蘭比利時德國香港台灣等國家和地區,與當地華僑華人團體,以及社會各界進行了廣泛的交流。市委會的領導成員曾代表國家僑辦率團赴歐洲慰問演出,為我市募集到500餘萬元的救災捐資,鳳凰電視台等海外媒體對其演出曾跟蹤採訪專題專版報導。由於我們成員的共同努力,不僅廣泛建立了所到國家的政府、使館、華人、華僑社團多渠道的關係,也促成了義大利普拉托省政府率團參加我市第三屆、四屆商品交易會。許多成員通過信件、電話、錄像、電子郵件等多種渠道與親友進行溝通和交流,如鹿城支部領導及成員配合僑辦、僑聯聯絡海外關係,促進雙方合作,在協助解決僑眷僑胞糾紛、辦理公證、申領護照、拆遷房安置等做了大量的工作。本黨龍灣支部的成員畫家為“溫州書畫院赴台書面展覽”積極創作書畫作品,促進了兩岸的文化交流;綜合支部的成員組織代表隊赴維也納參加國際兒童藝術交流演出,溫大支部的成員也曾受邀赴韓國漢城參加亞洲辭書學會第二屆年會,推進了中西文化的交流。歷年來,市委會始終認真貫徹落實本黨中央制度的《中國致公黨關於加強海外聯誼工作的幾點意見》的檔案精神,結合自身特點,拓寬思路,採用“走出去,引進來”的方法,紮實有效地開展海外聯絡工作。為進一步推動經濟、教育、文化,體育等方面的交流與工作做出了一定的貢獻。
五、社會服務
政府、金融、醫務、教育、工經貿、文化等部門工作的成員,都盡心盡職為兩個文明建設努力工作。醫衛界人士較多,個個醫德高尚,對貧困山區而來的病人積極導醫,對市區的病人多人多次出門義診,並推行以“病人為中心”的管理新模式,使醫務工作有了明顯起色。據不完全統計,共接待三胞海外僑胞義診2500多次,受到海外人士的好評。黨員們結合專業,發揮特長,開展以“基因與疾病”以及“反對邪教,崇尚科學,珍惜生命——生命科學與人類未來”等宣傳諮詢活動若干次,並主持參與了社會服務活動,耐心細緻地分析解答來訪市民提出的營養與健康、腫瘤治療、人體細胞克隆與倫理、共同診斷與基因治療,以及愛滋預防等方面的問題,受到廣大市民的好評。歷年來,市委會成員連續10年為災區及貧困地區人民捐資捐款,支部成員每次在擁軍活動中送慰問金6000元不等,鹿城支部一名黨員六年來一直堅持每年資助2000元給泰順縣萬排鄉2位貧困學生上學。教育界的成員與平陽、泰順、文成等邊遠地區長期建立扶貧幫教活動與扶貧對象,特別是99年9月熱帶風暴影響溫州,市區發生了百年未遇的洪澇災害,造成了人民的生命與財產的巨大損失,每個成員紛紛解囊,金額從100—10000不等,並捐獻一定數量的物資。( 致公黨溫州市委會宣傳處 2003年11月20)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