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致公黨全國代表會議

會議背景1986年1月初,致公黨召開八屆中常會十次會議(擴大),專門研究了關於引進新人和加強領導班子問題。 建議中央委員會在1986年底或1987年初召開中國致公黨全國代表會議,在致公黨“九大”之前對中央委員會的組成作出適當的充實和調整,增選一些較年輕的同志進入中央委員會,加快實現新老合作和交替的步伐。 致公黨全國代表會議是致公黨歷史上一次特殊的會議,是致公黨為實現中央領導機構的新老合作交替而採取的一次非常措施。

會議背景

1986年1月初,致公黨召開八屆中常會十次會議(擴大),專門研究了關於引進新人和加強領導班子問題。會議期間,與會同志認真學習了《中共中央統戰部關於各民主黨派、工商聯引進新人,加強領導班子問題的幾點建議》的檔案,認識到引進新人,加強領導班子問題,是關係到致公黨和中國共產黨長期共存、通力合作,後繼有人的需要,是一項緊迫的、具有戰略意義的重要任務。這次會議成立了以黃鼎臣為組長的五人領導小組。
1986年7月,中共中央批准並轉發了中共中央統戰部關於在新的歷史時期民主黨派工作方針的檔案(即中發〔86〕19號檔案),指出:“從現在起,要把幫助民主黨派培養、選拔新的代表人物逐步進入領導班子,作為堅持黨與民主黨派長期合作的一項戰略性措施,作出安排,認真抓好,並幫助他們在調整領導班子中,做好協調各方面關係的工作。”
1986年9月,致公黨舉行八屆中常會十四次會議(擴大),會議根據中共中央中發〔86〕19號檔案精神,著重討論了關於引進新人和加強中央和地方組織領導班子建設問題。建議中央委員會在1986年底或1987年初召開中國致公黨全國代表會議,在致公黨“九大”之前對中央委員會的組成作出適當的充實和調整,增選一些較年輕的同志進入中央委員會,加快實現新老合作和交替的步伐。

代表會議

致公黨中央於1986年12月30日至1987年1月3日,在北京召開致公黨全國代表會議。出席會議的代表137人,列席代表68人。這次會議主要是解決充實和調整中央委員會和引進新人問題,以逐步實現領導班子的新老合作和交替。
大會開幕時,中共中央顧問委員會副主任薄一波同志代表中共中央致賀詞。董寅初致開幕詞。黃鼎臣代表中央委員會在會上作了題為《中國致公黨中央委員會一九八六年工作報告》。報告指出:致公黨組織建設當務之急是: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完成致公黨肩負的歷史使命,需要逐步實現領導班子和工作班子的新老合作和交替,增強組織的活力,使各級組織的領導班子形成梯形的年齡結構和由對海外、港、澳、台有影響的同志以及多方面人才構成的群體。
代表們審議並一致通過了黃鼎臣所作的工作報告,並在統一認識的基礎上,對中央領導機構作了局部的調整,增選了19名中央委員和6名候補中央委員。這次增選的25位委員中,中央委員平均年齡51.4歲,候補中央委員平均年齡50.3歲,一批年富力強、政治素質好、事業有成就的優秀中青年黨員進入了領導班子。
致公黨全國代表會議是致公黨歷史上一次特殊的會議,是致公黨為實現中央領導機構的新老合作交替而採取的一次非常措施。正如伍覺天在閉幕詞中所說:“這是貫徹‘長期共存、互相監督,肝膽相照、榮辱與共’方針的需要,是百年大計。"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