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信息
書 名: 中國經筋學
作 者:薛立功
出版時間: 2009年6月1日
ISBN: 9787801747433
開本: 16開
內容簡介
《中國經筋學》系首次從《內經》及遠古中醫學中挖掘,用現代醫學原理整理提高並闡明其內涵的針灸學分支學科。《中國經筋學》作者30多年來對《內經》及遠古中醫學有關經筋的理論進行了孜孜不倦的研究,糾正了古往今來對經筋的誤讀誤解,重新分析闡明經筋基本概念、分布規律、發病機制、診斷方法、治療原則和治療方法。從解剖學角度詳細剖析《內經》十二經筋的解剖學內容,各經筋起止結聚及積累性損傷所形成的三百餘結筋病灶點。同時,將人體分為頭面、頸項、肩周、肘部、指腕、胸背、腰腹、骶髖、膝胭、跟踝等十個分部和筋性經絡、內臟病,系統介紹各分部經筋辨證論治和預防、康復訓練方法。每分部均附有現代醫學的明確診斷,但實際是經筋病或伴隨經筋損傷的多種疾病的經筋辨證論表解,以逐漸引導人們注意經筋辨證論治體系的學習和套用。
此書以全新的觀點論治疼痛,融中醫、西醫、中西醫結合三學科理論為一體,適合廣大從事醫學臨床、科研、教學人員閱讀。
作者簡介
薛立功,醫學碩士主任醫師研究生導師現任中國中醫科學院針灸研究所經筋病研究室主任。自北京中醫學院(現北京中醫藥大學)畢業後從事骨外科、普外科中西醫結合工作達十年之久,開展常規和閉合性手術,推廣中西醫結合工作,廣泛研究針灸學適應證,並指出現行醫學觀念的某些誤區。在研究生階段的學習和以後的工作中,對關節肌肉疾病進一步探討和研究,最終從經筋理論的角度,對疼痛機制與痛證論治提出新觀念和新理論,發掘整理出“長圓針療法”,治療各種關節頑痛取得顯著療效,為中醫學經筋理論的研究和套用做出突出貢獻。先後發表《經筋理論的探討與發揮》等論文數十篇,出版《經筋理論與臨床疼痛診療學》、《430種疾病針灸表解》、《中國醫學氣功》等多部著作。主持參與科研課題十餘項,其中“運用長圓針以解結法辨證松解膝周結筋病灶點治療膝關節骨痹(骨性關節炎)疼痛的研究”通過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驗收和鑑定,獲中國中醫研究院科技進步三等獎,確定為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首批中醫診療技術推廣項目,“長圓針”等獲國家專利2項。薛立功,醫學碩士主任醫師研究生導師現任中國中醫科學院針灸研究所經筋病研究室主任。自北京中醫學院(現北京中醫藥大學)畢業後從事骨外科、普外科中西醫結合工作達十年之久,開展常規和閉合性手術,推廣中西醫結合工作,廣泛研究針灸學適應證,並指出現行醫學觀念的某些誤區。在研究生階段的學習和以後的工作中,對關節肌肉疾病進一步探討和研究,最終從經筋理論的角度,對疼痛機制與痛證論治提出新觀念和新理論,發掘整理出“長圓針療法”,治療各種關節頑痛取得顯著療效,為中醫學經筋理論的研究和套用做出突出貢獻。先後發表《經筋理論的探討與發揮》等論文數十篇,出版《經筋理論與臨床疼痛診療學》、《430種疾病針灸表解》、《中國醫學氣功》等多部著作。主持參與科研課題十餘項,其中“運用長圓針以解結法辨證松解膝周結筋病灶點治療膝關節骨痹(骨性關節炎)疼痛的研究”通過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驗收和鑑定,獲中國中醫研究院科技進步三等獎,確定為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首批中醫診療技術推廣項目,“長圓針”等獲國家專利2項。
圖書目錄
第一章 經筋學發展簡史
第一節 中醫學形成史
第二節 經筋學發展分期
第二章 經筋體系概述
第一節 經筋學相關辭彙的出現
第二節 對疼痛的認識
第三節 早期經筋原貌
一、《足臂十一脈灸經》
二、《脈書十一脈》
第四節 經筋體系
一、經筋本義
二、經筋系統的內容
三、經筋體系
四、經筋系統的功能
五、經筋系統與氣街
第五節 經筋體系與經絡學說
一、經脈體系
二、是動病與所生病
三、經絡學說
第三章 十二經筋循行分布和結筋病灶點
第一節 概述
一、經筋、筋結點、結筋點、結筋病灶點
二、診查方法
第二節 十二經筋與結筋病灶點
一、足太陽經筋
二、足少陽經筋-
三、足陽明經筋
四、足太陰經筋
五、足厥陰經筋
六、足少陰經筋
七、手太陽經筋
八、手少陽經筋
九、手陽明經筋
十、手太陰經筋-
十一、手心主(厥陰)經筋
十二、手少陰經筋
第四章 十四經脈循行分布與腧穴
第一節 概述
一、腧穴形成與發展
二、腧穴定位方法
第二節 經脈與腧穴
一、手太陰肺經
二、手陽明大腸經
三、足陽明胃經
四、足太陰脾經
五、手少陰心經
六、手太陽小腸經
七、足太陽膀胱經
八、足少陰腎經
九、手厥陰心包經
十、手少陽三焦經
十一、足少陽膽經
十二、足厥陰肝經
十三、奇經八脈
十四、經外奇穴
十五、阿是穴
十六、特定穴
第五章 病因病理
第一節 病因
一、六淫
二、七情不調
三、其他致病因素
四、經筋疾病的病因特點
第二節 病理
一、經筋疾病的病機特點
二、經筋疾病的病理特點
三、產生痹痛的經筋組織與疼痛特徵
第六章 診斷
第一節 望診
第二節 聞診
第三節 問診
……
第七章 針灸方法
第八章 治療總則
第九章 經筋痹證治療篇
第十章 經絡、內臟疾病
第十一章 養生預防和康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