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發展中的個人金融研究

中國經濟發展中的個人金融研究

《中國經濟發展中的個人金融研究》是2009年西南財經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周曉明。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中國經濟發展中的個人金融研究 中國經濟發展中的個人金融研究
本書共分為七章。
第一章,導論。針對論文的選題、國內外研究現狀做必要的交代。本章從國內外相關的大量文獻中,梳理對本文有指導意義的經濟理論,最終將本文的研究視角定位於以服務經濟的發展為主線,在中國經濟發展的背景下,研究個人金融與經濟發展的相互作用,分析中國個人金融發展存在的問題和障礙,最終提出解決方案。
第二章,個人金融概述。分析界定個人金融的概念、特點,從金融的特點和服務業的特點出發闡述了個人金融的地位、作用和發展趨勢。目前為止,還沒有找到對個人金融的概念從理論上給予準確定義的文獻。本章從對金融的定義出發,將個人金融區別於個人理財、家庭金融等概念,將個人金融定義為“以個人身份為主體進入金融市場,參與金融活動包括貨幣融通和信用活動的過程”。
第三章,個人金融相關理論線索。本章在浩瀚的經濟和管理學海洋中,梳理出兩條主線,作為搭建本書理論基礎的背景指導:第一,經濟發展與金融發展的關係。筆者選取了如下內容:一國在經濟發展的各階段之主要特點;金融與經濟發展的相互作用及關係;經濟發展的過程中服務經濟逐漸成為主要趨勢的規律以及服務產業發展的特點;金融作為服務產業發展的特點。從中總結和推導從服務的角度出發,個人金融與經濟發展間的相互聯繫與作用。第二,金融創新理論。通過對創新理論的分析和思索,對大量經濟、制度和金融創新理論的梳理,總結金融創新的各個方面和不同層次包括金融創新的內容、動因和機制,關注制度創新的重要地位。開發中國家由於體制、改革方式取向等多方面因素與金融制度創新選擇的關係,是本部分的重點。
第四章,個人金融與中國經濟發展。本章是本書的重點部分之一。在本章節的鋪墊下,對中國個人金融的發展歷程進行剖析,並對個人金融的發展與經濟發展間的相關性做了數量驗證。本章將個人金融的發展歷程分為四個階段,並從四個部分分析我國個人金融發展歷程。
第一部分,計畫經濟下的個人金融。計畫經濟的條件下,不存在個人金融發展的物質基礎,市場需求也很少。個人金融的特點是封閉、萎縮,金融產品、金融發展、金融制度不健全。
第二部分,我國經濟轉軌與個人金融發展。主要圍繞國有商業銀行改革的進程和服務經濟為主線展開。第一階段:1978-1992年,中國經濟運行體制市場化改革的探索階段,中國的銀行從制度上還在整個經濟改革中找尋自身定位,個人金融無論是業務量還是產品品種所占份額都很低。我國資本市場開始發育,個人投資意願嶄露頭角,對於個人金融產品的需求出現。中國的服務行業開始復甦,出現了個體小商販進行的一些零售商業服務活動。第Z-階段:1992-2000年,中國市場經濟體制運行市場化初步建立。國有四大專業銀行明確地開始進行商業化改革,國有銀行開始實行商業化運作,直接融資市場開始發育,保險也進一步開始了商業化運作。金融服務在這個階段開始被提及,在國有銀行商業化運作、直接融資市場開始發育、保險公司實行市場化運作的背景下,消費者對金融企業提出了金融服務的需求,但金融企業尚未樹立明確的服務理念,與消費者的要求不相適應。第三階段:2001-2003年。中國經濟運行體制市場化逐步深化發展,給金融的整體發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個人金融服務成為人們生活中服務行業的重要內容和衡量金融企業的重要依據。但是由於金融改革的滯後,作為服務業,個人金融市場化程度低,和市場的需求仍有較大的差距。
第三部分,加入WT0與我國個人金融的現狀。加入WTO外資金融機構開始逐漸進入我國市場,一方面帶來了新的經營理念,對於我國個人金融發展,是一個帶動和引領;另一方面,國內個人金融企業也因此而面臨巨大壓力和嚴峻的挑戰,在這樣的狀況下,國內個人金融的發展在各個方面都出現了新的氣象。因此,我國個人金融有了一個新的發展飛躍和態勢。
第四部分,我國個人金融分階段發展的數量驗證。本章節用數量分析的方式對個人金融的階段發展做了驗證。筆者在這一部分中遇到的最大困惑是有關數據處理的問題,個人金融的三個組成部分——銀行、保險、證券在技術上無法加總。本章節最後採取了將三個板塊分開,選取最有代表性的指標進行數量驗證,最後得出的結果基本符合實際情況。驗證了我國個入金融(個人儲蓄、證券投資、購買保險)發展與經濟發展的相互作用和相互關係,更為充分地說明了在我國經濟發展的過程中個人金融發展的作用。
第五章,我國個人金融發展實證分析。主要通過實證的方式分四步對我國經濟成長與個人金融(個人儲蓄、證券投資、購買保險)的關係進行驗證,並建立預測模型。最後,對模型主要估計結果做了經濟解釋:個人儲蓄、投資、保險是經濟成長的長期原因;個人儲蓄的當期結果、個人證券投資的當期結果、個人保險的當期結果對GDP均有顯著影響。這一結論較好地滿足了對前面章節分析的驗證。
第六章,我國個人金融發展存在的問題和障礙分析。本章是本書的核心部分。本章結合我國實際,從經濟發展過程中個人金融作為服務行業的一部分的視角,對於我國個人金融發展中的問題,從制度、產品、服務、行銷、品牌等多個方面的問題進行了歸納和總結,主要包括:第一,制度創新供給不足;第二。產品創新不夠;第三,個人金融服務方面面臨諸多問題;第四,行銷手段單一,品牌運作處於低級階段。
第七章,我國個人金融發展對策。本章也是全書的核心部分。主要是根據前文的分析,結合經濟發展和金融創新的理論,提出對策和解決方案。包括:第一,制度創新。我國金融制度創新主要的解決方案為:①逐步構建完善、和諧的金融市場組織體系;②建立完善金融企業尤其是國有金融企業的法人治理結構;③從政府信用出發,建立可操作性強的信用制度;④金融監管創新。第二,個人金融產品創新。提出了個人金融產品和業務創新的三大方向並分析提出了每項業務下的具體操作。第三,個人金融服務創新。服務創新是本書的重要關注點。對策包括:①服務方式創新;②服務渠道創新;③服務機構創新。第四,個人金融行銷創新。主要對策包括:①觀念改變,樹立行銷觀念,以客戶為中心;②充分利用信息技術對客戶群體進行細分實行差別化服務;③注重新行銷手段的運用;④運用關係行銷觀念,做好客戶關係管理;⑤實施內部行銷管理;⑥個人金融品牌行銷。

作者簡介

周曉明,1963年出生於四川省成都市,農學碩士、經濟學博士,目前是西南財經大學工商管理學院副研究員。從事專職經濟和管理研究十餘年,研究興趣為農村經濟發展、服務行銷與創新。已在全國公開刊物發表學術論文50多篇,承擔過多項國家和部、省級科研項目。近年來關注金融和行銷領域,同時在校內教授金融服務行銷課程。

圖書目錄

1導論
1.1本選題的意義
1.2資料綜述
1.3研究思路和方法
1.3.1基本研究思路
1.3.2研究方法
1.4可能的創新
2個人金融概述
2.1個人金融的概念
2.1.1金融的基本概念
2.1.2個人金融與家庭金融
2.1.3個人金融與個人理財
2.1.4個人金融的概念及內容
2.2個人金融的行業特點
2.2.1服務業特點
2.2.2信息業特點
2.3個人金融的業務及產品特點
2.3.1分散性
2.3.2廣泛性
2.3.3多樣性
2.3.4互聯性
2.3.5盈利性
2.4個人金融的行銷特點
2.4.1個人金融的特殊性
2.4.2個人金融的一般性
2.5個人金融的地位與作用
2.5.1個人金融是金融市場及金融業務的重要組成部分2.5.2個人金融在金融業利潤來源中地位日益突出
2.5.3個人金融是擺脫經濟衰退,規避金融風險的法寶,也是我國加入WTO後金融業的競爭焦點2.6個人金融的發展趨勢
2.6.1國際化
2.6.2網路化
3個人金融發展基礎理論研究
3.1經濟發展與個人金融發展
3.1.1經濟發展與金融的關係
3.1.2經濟發展的階段與個人金融發展
3.2金融創新理論與個人金融
3.2.1金融創新的基本概念
……
4個人金融與中國經濟發展
5我國個人金融發展實證分析
6我國個人金融發展的問題和障礙分析
7我國個人金融發展對策研究
參考文獻
後記
致謝
在讀期間科研成果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