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部歷史背景
朱德、陳毅率領南昌起義保留下來的部分隊伍,經過在湘、粵、贛三省邊界的艱苦轉戰,於192日年4月下旬來到井岡山,和毛澤東領導的秋收起義隊伍勝利會師,隨即組建成當時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第一聲強大的革命武裝一一中國紅軍第四軍,朱德任軍長,毛澤東任黨代表,陳毅任軍政治部主任,王爾琢任軍參謀長。開始,紅四軍軍部先後設在原寧岡縣的礱市和茅坪村的洋橋湖,同年夏,軍部遷來井岡山茨坪村李神龍家辦公。此後,軍部領導便經常在這裡召開軍事會議,研究和部署作戰計畫,成為鞏固和發展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軍事指揮中心。在中共紅四軍軍委的統一領導下,朱德、陳毅同志主要負責軍部的日常工作,他們常在軍部居住,此屋中間的廳堂是軍委召開幹部會議的場所,右間是朱德軍長的住房,左問是陳毅主任的住房,他們住房內的陳設都十分簡樸:一桌一床,桌上除批閱文稿的筆墨外,就只有晚間照明用的一盞一根燈芯的青油燈,床上墊的是稻草,鋪上土布床單,蓋的也只是一床舊的軍用線毯,行軍打仗時,腳上都是穿的草鞋。在井岡山鬥爭的艱難歲月里,紅軍中實行政治、軍事、經濟民主,紅軍官兵上下一致,穿衣、吃飯一律平等,吃飯一律吃5分錢的一伙食,發零用錢時,從軍長到伙夫2角則一律2角,4角則一律4角,沒有任何人搞特殊。朱德、陳毅等高級指揮員始終和廣大的紅軍戰士一起,經常吃紅米和南瓜、茄子,在極度困難時,也一起用野菜充飢,在寒冬臘月,他們和戰士們一樣,只穿兩件單衣一條單褲過冬,在大雪紛飛時,他們晚上也是墊稻草、蓋稻草禦寒……由於朱德、陳毅等領導同志們艱苦奮鬥,以身作則的模範行為,極大地鼓舞了紅軍戰士的革命熱情,他們始終保持旺盛的革命鬥志,充滿著革命的樂觀主義精神,就在有時食不飽腹、衣不得暖的時候,紅軍戰士們依然自編自唱這樣二首歌謠:紅米飯,南瓜湯;秋茄於,味道香;餐餐吃得精打光。乾稻草來軟又黃,金絲被兒蓋身上,不怕北風和大雪,暖暖和和入夢鄉。由於紅軍官兵一致,軍民團結,克服了種種艱難困苦,終於粉碎了敵軍對井岡山頻繁的軍事進攻和嚴密的經濟封鎖,從而取得了井岡山鬥爭的偉大勝利。
1929年1月,紅四軍主力離開井岡山時,由彭德懷同志率領紅五軍的軍部也曾設在此屋內,彭德懷同志居住在朱德同志曾經住過的右邊一間房內,滕代遠同志住在陳毅同志曾經住過的左邊一間房內。在這裡,彭德懷和滕代遠同志夜以繼日地指揮井岡山軍民堅持井岡山的鬥爭。
發展保護
中國紅軍初期,沒有自己的兵工廠,武器來源主要靠戰場上繳獲敵軍的武器來武裝自己。在井岡山鬥爭時期,開始,部隊設立修械所,紅四軍成立後,成立了軍械處,軍械處設在茨坪店上村農家,宋喬生任處長,刁輝林任副處長,從軍中和地方上調集30餘名槍工,主要負責修理全軍的各種武器,以及時供給紅軍在戰場上使用。由於槍工們的努力,軍械處成立後不久,不僅能修理各種武器,製造梭標、大刀和鳥槍,而且還能製造出單響槍和松樹炮,槍工們日夜不停的工作,將修理或製造出的武器,都還要到後山上進行一次驗槍試放,經過檢驗合格後,立即派人送往前方,相應解決了紅軍各部隊的武器供應。1928年8月30日,黃洋界保衛戰中使的那門追擊炮就是在這個軍械處修理後抬上黃洋界參加戰鬥的。紅軍軍械處的工人們還經常幫助當地農民兄弟修理鐮刀、鋤頭等各種農具,得到農民們的稱讚,軍械處既有力地確保了前方作戰,又支援了農業生產,密切了軍民關係。1961年3月4日,國務院公布茨坪“中國紅軍第四軍軍械處舊址”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井岡山人民按原貌修復並對廣大觀眾正式開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