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笛子

中國笛子

中國笛子是吹孔氣鳴樂器之一,廣泛用於中國民間戲曲、曲藝和器樂的吹管樂器。

中國笛子中國笛子

笛是吹孔氣鳴樂器之一,廣泛用於中國民間戲曲、曲藝和器樂的吹管樂器。笛子大都在竹子製成,亦稱竹笛;因橫持,又稱橫笛。中國竹笛的歷史源遠流長,春秋戰國時期,竹笛已在樂隊中占有重要地位,具有豐富的表現力和吹奏技巧,具有濃厚的民族色彩,是流傳最廣的民族樂器之一。唐代大詩人李白曾對笛有過這樣的讚美:“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滿洛城,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而在廣西羅泊灣發掘的西漢初期墓葬中就有六孔橫笛,鄭州新通橋出土的漢代畫象磚刻中有吹笛圖。西漢以後,逐漸流行於全國各地,為民間最常用的樂器之一。

種類與形制:笛子的種類繁多,主要的傳統笛有曲笛和梆笛。

曲笛:以伴奏“崑腔”等戲曲而得名。音色較柔和,長度為60厘米左右,內徑約為1.7厘米。常用絲線紮成一節節環形,漆以朱色或黑色,或雕以龍鳳,垂以紅線條結,這是從元朝開始流傳的形制。常見的曲笛有12孔。正面8孔為吹孔1,膜孔1,按音孔7;背面4孔為基音孔2、輔助音孔2。

梆笛:以伴奏梆子類戲曲而得名。其形制與曲笛大同小異長度約為40百米,內徑約1.3厘米。梆笛音色較曲笛剛健明亮。另有比曲笛高八度的高音、十二調套笛,接半音排列的十孔與十一孔笛、便於轉調的加鍵笛、比曲笛低八度的低音大竹笛、音域可調整的口笛、多支不同音區的笛子所在一起的排笛以及在一支笛上有兩個吹孔的雙管橫笛等。

竹笛的不同長短形制,近代用不同的調名來指稱。其命調方法是:以第3孔的音名人作為調名。例如第3孔所發的音為d2,就稱為d調笛。一支笛子可吹出7個調。上、尺、工、凡、六、五、乙是中國工尺譜的唱名。相當於近代唱名的do,re,mi,fa,so,la,si,轉調後的音位變化,通過指法改變或按半孔的技巧來得出,這種轉調的方法,宋朝時就已經很完整。

材料:制笛的竹材,有白竹,笛竹,苦竹等。此類竹子節長皮薄,內徑較規則,陰乾後烤直,去竹青,色白如霜。據《樂書》記載:“翦雲夢之霜筠,法龍吟之異韻。”即指此類竹子。故吹笛又雅稱為噴霜。凡制笛用竹,要求內徑圓,一節制笛一根,兩頭粗細之差不超過0.2 ~0.3厘米,質地要求細密,一般以生長5~8年的竹子為佳。製成後上漆並以環狀的線圈,這不公是為了堅固和美觀,對音色也有利。此外,還有紫竹、湘妃竹、鳳眼竹、紅竹、玉屏竹等皆可制笛。紫竹多節,色烏紫有光澤;湘妃竹、鳳眼竹、紅竹等,表皮美麗,質地細密;貴州玉屏竹,光潔如玉,製成的玉屏笛,富有工藝特色,為觀賞珍品。凡屬管徑規則,粗細合度的管子,無論金屬、竹、石、木、骨、塑膠等皆可制笛。中國歷史上,有許多這方面的記載,並有許多文物流傳至今。

笛膜的材料合適與否,貼膜技術如何,對竹笛的音色頗關緊要。笛膜的材料有竹衣、葦衣、蔥膜等,最合適的是葦衣。笛膜過老則音色閉悶,過嫩則容易破裂。貼膜技術有3忌:1忌油污、2忌紋路粗,重疊而不勻、3忌過松或過緊。

笛的歷史:中國竹笛的起源,說法不一。據《周禮》記載,周代的雅樂中已有“篴”,與笛同音同義。但篴為豎吹,湖北隨州曾出土兩支春秋戰國時的橫吹篴,開6孔,形制與笛相似,只是一端封閉。《舊唐時》載,橫吹竹笛來自羌人,從西域傳入,漢武帝時丘仲等人將羌笛加以改造,制以7孔,長2尺4寸(約80厘米)的橫笛(《風俗通》)。魏晉時,橫笛已作為橫吹樂隊中的主奏樂器,在中國北方廣泛流傳。隋時笛已有12孔。唐時,出現了前6孔、旁1孔加竹模的笛子,稱七星笛(《樂書》)。到元代的龍笛,已與今天的6孔竹笛完全一致。笛與簫的概念已基本澄清,橫吹為笛,豎吹為簫。

笛的演奏技巧:笛子以兩手橫持按孔,靠嘴、唇、舌控制氣息而吹奏。其主要技法和效果如下:
1、控:通過氣息的控制,使音量發生變化;
2、氣變音:通過氣流速度及方向的變化,使音升高或降低,幅度可達半音;
3、循環換氣;鼻吸口吐同時進行,使氣流長吹不斷;
4、氣震:指震,氣流通過胸腹或手指的震動,產生有規則的波音;
5、氣沖音:氣流強烈而短促的衝擊,發出強斷音:
6、泛音:通過口風的控制,發出基音的分音;
7、疊:通過手指的急速動作形成很快的倚音,似乎和本音疊在一起;
8、歷音:極憐惜的音階上下級進;
9、滑音;
10、顫音:中國竹笛有一些特殊的顫音,產生特殊的音響效果;
11、叉口:按半孔及用指法變化的方法便音升高或降低;
12、跺音:強烈的氣沖音和急速的指法拍打相結合而產生的音;
13、打:手指在音孔上拍打,有時和氣息配合,有時單用手指打出聲音;
14、吐音:用舌頭的動作,使音短促。吐音分為輕吐、單吐、雙吐等;
15、花舌:即用舌頭打嘟嚕的一種吹法;
16、喉音:喉部震動發聲。

曲目:古代笛譜多已失傳,僅留10餘首見於文獻記載。明清以後,大量笛曲都以戲曲曲牌形式流傳,主要有:《柳搖金》、《傍妝檯》、《朝天子》、《萬年歡》、《春日景和》、《小開門》、《八板》等約100餘首。此外尚有大量樂曲,在民間吹打樂中得到保存,如:《步步高》、《桂枝香》、《滿庭芳》、《玉嬌枝》、《浣溪紗》、《浪淘沙》等。1949年以後出版了大量笛子獨奏曲,湧現了許多笛子演奏家,都有自己的代表曲目,如馮子存的《喜相逢》、《五梆子》;陸春齡的《今昔》、劉管樂的《賣菜》、《蔭中鳥》;趙松庭的《早晨》、《三五七》等。比較著名的傳統曲目還有《百鳥音》、《黃鶯亮翅》、《鷓鴣飛》等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