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滿足海外華裔學者智力報國的願望,充分發揮海外優秀人才的作用,中國科學院與國家外國專家局聯合實施“創新團隊國際合作夥伴計畫”。
根據中國科學院科技布局、學科發展和培養學術帶頭人的需求,組建和資助不同領域的創新團隊,招聘短期來中國科學院工作的海外知名學者。每年支持40名左右的中國科學院“海外知名學者”,聘期三年,受聘期間不能在國內其他單位兼職。
申請者應具備的基本條件:
(一)在海外著名高校或科研機構獲得副教授或相當於副教授及以上職位;
(二)取得過國際同行公認的重要研究成果,發表過多篇有重要影響的學術論文,或掌握關鍵技術、擁有重大發明專利等;
(三)能夠把握學科發展方向,提出創新性構想,並能夠帶動研究團隊做出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創新成果;
(四)為相關領域創新團隊的海外成員,能經常參加所在團隊的合作研究,並且每年回國工作時間累計不少於3個月。
相關支持:受聘期間,為海外知名學者報銷來華差旅費,提供生活費和生活補貼,並支持100萬元的專項經費,主要用於團隊科研實驗費、人員支出、儀器設備經費以及住房補助等方面。
創新團隊的組建和運行營造了良好的科研環境與創新氛圍,穩定地支持了一些重點學科領域的發展,為海外優秀華人學者為國服務提供了理想的舞台,體現了優秀人才的團隊效應,提高了國內相應學科領域科研工作起點,催生了有影響的科研成果,增強了我國科研工作的國際競爭力。
在中國科學院知識創新工程三期,中國科學院將聯合國家外國專家局,繼續實施“創新團隊國際合作夥伴計畫”,組建一批創新團隊。團隊成員一般由5-8位國內相關領域的優秀中青年學者和5-8位在國外著名高校或科研機構的具有副教授或相當於副教授及以上職位的優秀學者組成。海外成員中華裔學者所占比例不少於2/3,中國科學院將授予其中3-6名學者中國科學院“海外知名學者”稱號。
符合要求的海外學者可我院相關學科研究所或我院聯繫,申請參加中國科學院創新團隊工作。
相關詞條
-
中國科學院遙感套用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遙感套用研究所於1979年經國務院批准成立。遙感所現有職工193人。其中科技人員150人,包括中科院院士4人,研究員29人,副研究員、高級工程...
研究所概況 學科方向 成果 發展戰略 未來發展思路 -
中科院百人計畫
“百人計畫”是1994年中國科學院啟動的一項高目標、高標準和高強度支持的人才引進與培養計畫。朱日祥、曹健林、盧柯等14人成為1994年首批支持對象。該項...
百人計畫簡介 發展歷程 取得成效 管理實施細則 工作流程 -
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院
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Shanghai Institutes for Biological Sciences,縮寫為SIBS)成立於1999年7...
簡介 院徽圖案說明 歷史沿革 承擔國家任務 重要成果 -
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Institute of Biophysics,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創建於1958年,...
歷史沿革 科研條件 科研成就 人才培養 文化傳統 -
中國科學院天津工業生物技術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天津工業生物技術研究所(Tianjin Institute of Industrial Biotechnology, Chinese Acad...
歷史沿革 科研條件 科研成果 人才培養 文化傳統 -
中國科學院上海細胞生物學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生物化學與細胞生物學研究所(簡稱生化與細胞所)成立於2000年5月,是由原中國科學院上海生物化學研究所和原中國科學院上海細胞...
所況簡介 機構設定 研究特色 科研項目 獲獎成果 -
中國科學院光電研究院
中國科學院光電研究院(以下簡稱光電院)是隸屬於中國科學院的國立研究機構,由總部、長春光學精密機械與物理研究所、上海技術物理研究所、西安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
歷史沿革 科研條件 科研成就 人才培養 文化傳統 -
大氣科學和地球流體力學數值模擬國家重點實驗室(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
大氣科學和地球流體力學數值模擬國家重點實驗室(英文縮寫LASG)依託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實驗室成立於1985年,同年9月正式對外開放,1989年晉...
簡要概況 研究領域 學術影響 組織管理 科研團隊 -
中國科學院科技政策與管理科學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科技政策與管理科學研究所成立於1985年6月,是以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相交叉、理論研究與套用研究相結合為特色的軟科學研究所,主要從事國家科學技術...
概況 現任所長 歷任領導 學術委員會 學位委員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