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介紹
市場經濟體制的確立與發展,重塑了中國的社會結構。與越來越精細化的職業化社會分工相配合的,是社會多元化結構的生成與深化,這不僅在文化上造就了以個人主義為基礎的現代性文化的興起,也在全球化的經濟壓力之下,促使人們更多地在家族的、地方性的、族群的以及宗教的身份認同中尋找自身的集體歸屬。對中國社會正在發生的這一文化重構的過程,徐傑舜編著的《中國社會的文化轉型(人類學高級論壇十年論文精選)》試圖做出更為深入的文化解釋。作者介紹
徐傑舜(1943一)教授,祖籍浙江餘姚,生於湖南永州,長於湖北武漢。現為廣西民族大學民族學與社會學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漢民族研究中心主任;桂林金鐘山旅遊研究院院長。2005--2012年任中南民族大學人類學研究所所長,2005-2009年任中央民族大學人類學博士生導師。兼任人類學高級論壇秘書長、旅遊高峰論壇秘書長、中國文學人類學研究會副會長、中國人類學學會理事、中國東方文化研究會理事、中國百越史研究會理事等學術職務;英國華夏文化協會榮譽顧問:廣西文史館研究館員。曾任中國民俗學會副秘書長、中國都市人類學學會副秘書長、中國民族學學會常務理事、中國世界民族學學會常務理事、中國人文社科學報學會常務理事:廣西民族法學會會長、廣西期刊協會副會長、廣西高校學報研究會理事長、第十六屆世界人類學民族學大會組委會委員等學術職務。 主要研究方向為漢民族研究、人類學、民族學、民俗學和社會學。代表作有《漢民族發展史》、《磐石一中國民族團結研究報告》、《漢族風俗文化史綱》、《從多元走向一體一中華民族論》、《新鄉土中國》、《雪球一漢民族的人類學分析》、《漢族風俗史》(1-5卷)、《中國民族政策簡史》、《鄉村人類學》、《中國漢族》等。 1994年被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授予“廣西有突出貢獻的科技人員”.2009年、2012年分別入選2008年、2011年中國傑出人文社會科學家。作品目錄
理解當代中國文化轉型的人類學視角人類學的開放平台
談中國研究的一些方法論問題
對西方學界有關族群(ethnic group)釋義的辨析
台灣都會女性的新身體觀
試論客家學的建構:族群互動、認同與文化實作
中國農民守土與離土的博弈
生態環境、文化理念與人類永續發展
“守土離鄉”中的性別失衡
“鄉土中國”的文化困境
當遊玩變成一種消費機器
鄉村成為問題與成為問題的中國鄉村研究
“軒轅”和“有熊”關於中國族群研究的若干問題
文化多樣性及其挑戰族群政治的東方神話
牧耕交映:從文明的視野看夷夏
讓民族成為政治工具:反思清帝國的跨文明統治
從馬背到牛背成吉思汗與儂智高的比較研究
從遊牧文明走向工業文明的時候
被“原生態”文化的人類學思考
何為“原生態”?為何“原生態”?
安順地戲面具文化符號的原始意義
外部利益相關者視角下的族群文化原真性研究
清水江經驗:流動的原生態民族文化觀
移動正義:客家政治文化結構中的核心價值
遷徙與離散論壇紀實
聚焦發展與不發展人類學的中國話語
中華民族認同與認同中華民族
“原生態”引起的一場論戰:傳統是什麼?
後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