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信息
作 者:天水麥積山石窟藝術研究所 編 叢 書 名:
出 版 社:文物出版社ISBN:9787501006434 出版時間:1998-06-01 版 次:1 頁 數:302 裝 幀:精裝 開 本:16開 所屬分類:圖書 > 藝術 > 藝術理論與評論內容簡介
1953年7月的一個空氣清新的晴天,我們——麥積山勘察團的朋友們,在甘肅省的主人陪同下,由天水步行,經過小得似乎只有牧羊人才行走的道路,沿著還有廢舊磨坊的峽谷上行,終於老遠看見襯托著藍天的白雲、形體好像一堆麥秸的麥積山。晚上,我們睡在崖下那座聽得見野豬叫聲或哄走野豬的土槍聲的瑞應寺里。白天,在早已朽壞因而多年不能攀登、新近才修復的一部分棧道上,往來於涅架窟、千佛廊、散花樓、七佛閣、牛兒堂和許多小得不能容人的石龕之間,我們或遠或近、或俯或仰地觀賞那些大約是從公元五世紀開始,經過隋、唐、宋直至明代的許多大大小小的秒已塑佛像。也有為數很少的石雕佛像,可是,絕大多數是泥塑。在佛的頭頂、肩部等處常見宿烏和松鼠的爪痕,好在佛的臉部大多完整無損。也許因為附著在陡壁外面的木構建築早已不存在,人們沒有梯道可以攀登,而且遠離城鎮,附近又不見村莊,所以這些泥塑所遭受的破壞很小。應該承認,麥積山石窟的規模,顯然不像雲岡、龍門那么宏偉;壁畫雖也很古老,但在數量上遠遜於敦煌莫高窟;然而麥積山石窟藝術畢竟以獨特的風采和魅力媲美於雲岡、龍門和敦煌,而並列為中國的四大石窟。還應看到,麥積山的佛像作為人間相的寫照,沒有四川大足寶頂石雕或雲南筇竹寺泥塑那樣濃厚的世俗氣;然而作為為宗教服務的雕塑,在神性與人性的關係的結合方面,應當說是很自由又很嚴謹的。佛的神態既不顯得冷酷無情,也不過於缺乏神性因而顯得市俗氣太重。把人性與神性結合得那么自然和融洽的藝術匠師,沒有給我們留下名姓,也很難揣測他們那創造性的構思過程。但他們富於魅力的創造成果,對於並不信仰宗教的我,不只欽佩他們的智慧和才能,而且對他們所創造的美感到陶醉。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