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氣旋

中國的氣旋

長江中下游、湘贛地區及淮河流域產生的氣旋的總稱,均屬南支鋒區上的波動,一般都由西風帶高空槽或西南渦向東移動時,在地面靜止鋒上誘發而成。

定義

在中國發生髮展起來的、或從中國境外移來對中國天氣有影響的溫帶氣旋,亦稱鋒面氣旋。不包括熱帶氣旋和無鋒面活動的熱低壓等。氣旋是大氣環流的重要成員,是影響中國的主要天氣系統之一,全年均可發生,以春季最為頻繁,常伴有暴雨或大風等天氣過程。

範圍及形成

中國氣旋的生成源地有明顯的地域性或季節性:①由於中國上空有南北兩支對流層鋒區(或急流),因此在鋒區下方的氣旋生成的區也分南北兩帶,一在北緯45°~50°,主要集中在貝加爾湖東南方,從蒙古到中國大興安嶺東側;另一在北緯28°~35°的長江中下游和淮河流域。隨鋒區的季節性位移,氣旋生成區也相應變化,如南支鋒區冬季位於東海上空,形成東海氣旋多發;春季和春夏過渡季節,鋒區位於江淮流域,江淮氣旋多發,盛夏鋒區北躍到黃河以北,則形成黃河氣旋。②由於氣旋多數生成於西風帶高空槽前部的下方,因此從青藏高原移出的高空槽或高原東側的西南渦向東移動時,在中國的中部和東部常有氣旋生成。黃河以北的氣旋活動則與高原北部的高空槽有關。③在地形造成的低氣壓槽中和山脈的背風坡容易產生氣旋,這些地方往往是氣旋生成源地。

類型及特點

根據氣旋生成源地和移動路徑,通常把中國氣旋分為5類,即蒙古氣旋、東北氣旋、黃河氣旋、江淮氣旋和東海氣旋。

蒙古氣旋

大多發生在貝加爾湖的東南方,蒙古的中、東部地區。基本為由西伯利亞移來的錮囚氣旋暖區里新生的氣旋,此外還有冷鋒進入蒙古西部的倒槽或相對低壓區里形成的氣旋。多出現在春、秋季、冬季最少。氣旋形成後,向東移入中國,常在東北地區發展加深,造成內蒙古和東北地區大風、沙暴、吹雪和降溫等天氣,降水量一般不大。

東北氣旋

亦稱東北低壓。絕大多數是從外地移來的,就地產生的不多,主要來自:①由蒙古氣旋東移到東北地區發展而成,這類占東北低壓的大部分。造成的天氣主要是大風和揚沙,其中最突出的為春季西南大風,幾乎影響到整個東北地區,極大風速甚至可達40米/秒以上。②黃河下游、渤海和長江中游、淮河上游地區產生的氣旋,向北偏東方向移動進入東北地區後形成。多發生在夏季,秋季也有,是東北地區夏季重要的降水天氣系統,常造成東北南部的大雨或暴雨。③東北地區本地發生的低壓較弱小,生命短促,移動也不規則,僅在夏季產生一些雷陣雨天氣。

黃河氣旋

在黃河流域生成的氣旋:①發生於河套北部,是北支鋒區上有高空槽經過河套北部並加強時,在地面靜止鋒上產生的氣旋波,向東北或偏東方向移動,夏季此類氣旋可給內蒙古中部和華北北部地區帶來較大的雨量。②發生於晉陝地區,是黃河上游緩慢東移的暖性倒槽中有急速南下的冷鋒進入後形成的,僅能產生一些零星降水。③發生於黃河下游華北平原地區,這類氣旋占黃河氣旋總數的一半以上,多出現在夏半年,常由於冷鋒移入由西南向華北的低壓倒槽內、或從東北伸向華北的“V”形低壓槽中而形成。 這類氣旋約有30%能在中國境內發展加深,當氣旋東移或進入東北地區時,往往造成渤海和遼東半島大風,風力一般為6、7級,氣旋中心所經之地常有大雨或暴雨。

江淮氣旋

長江中下游、湘贛地區及淮河流域產生的氣旋的總稱,均屬南支鋒區上的波動,一般都由西風帶高空槽或西南渦向東移動時,在地面靜止鋒上誘發而成。或是地面冷鋒進入暖性低壓槽後,鋒面發生波動形成。在長江下游和淮河流域發生的氣旋占江淮氣旋總數的75%以上,主要發生在春夏季節。氣旋生成後,絕大多數向東北偏東方向移動入海,是造成江淮流域暴雨的主要天氣系統之一。有時氣旋西部或北部會有6~8級偏北或偏東大風,氣旋東部有5~7級的偏南大風。 東海氣旋 主要生成於東海的中南部海面。冬春季節中國東南沿海受大陸冷高壓楔控制,當南支鋒區上有低壓槽東移時,位於東海的地面靜止鋒會誘發成氣旋波,這類氣旋波基本上都向東北方向移動,在日本附近海上發展成熟,而在中國近海發展加深的僅占東海氣旋總數的10%左右。在氣旋發生髮展過程中,會給東海帶來陰雨、大霧天氣,或出現突發性的大風,風力可達6~8級,持續6~12小時。如氣旋在近海北上發展時,大風可影響至黃海南部,持續1~2天。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