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中國當代藝術的歷史進程與市場化趨勢》集合了作者1990年以來從事藝術展覽策劃、藝術史研究過程中不斷積累的總結與心得,既有對中國數十年來當代藝術發展的綜合描述,也有對於藝術史研究方法本身的探討。而作為中國當代藝術市場化的積極參與者,作者對中國藝術市場從無到有、由幼稚走向成熟的過程更是有著切身的體驗與感悟,相關文章極具文
獻價值。此外,《中國當代藝術的歷史進程與市場化趨勢》還以獨特的視角論述了中國藝術事業的發展態勢和未來方向,提出了一系列頗有建樹的理論觀點和實踐論證。
作者簡介
呂澎,藝術史家,中國美術學院副教授。
目錄
藝術史問題
語言批判的策略
關於成都現代藝術狀況的對話
《現代藝術與文化批判》作者說明
’85情結與當代問題
前衛藝術“下課”
從“ISME”說開去——關於90年代中國藝術的零散看法
四十小結
緣起與經過
成都的畫家
我們今天不能問“什麼是藝術”
批評、權力與信念
什麼是當代史?
在賀蘭山留下永久的記憶——賀蘭山房設計與建造過程的記錄
當代藝術史的微觀敘事——《1992:藝術轉型年代》前言
敘述當代藝術20年
假象的製造與問題——從玩世的模樣到水果般的青春形狀
重要的不是“什麼是當代”——我們應該關注在歷史中形成的當代性
從“新具像”到“新繪畫”的歷史
歷史的合法性——關於中國現、當代藝術史寫作中的幾個問題
“黑、白、灰”的歷史與現實的針對性
“新繪畫”的歷史上下文
影響力、中心與責任
管理歷史
《當代藝術家叢書》前言
什麼語境或誰的香港?
“’85新潮”的遭遇——從尤倫斯美術館開館展“’85新潮”說起
來自中國的新繪畫——以16位四川畫家的繪畫為例
歷史感的重要性——《藝術史中的藝術家》序言
個案的作用
民國油畫的歷史背景
當代的凱旋——關於“青城山·中國當代美術館群”的建築
中國畫問題——用筆墨紙硯完成的繪畫之繼續存在的基礎究竟是什麼?
藝術與市場
《藝術·市場》第1輯前言
給畫家何多苓的一封信
中國企業如何投資藝術
關於中國大陸藝術家在市場中的心態
標準必須由中國人自己來確定
展開90年代
走向市場
藝術操作
從“廣州雙年展”看大陸90年代藝術發展的基礎及方式
“廣州雙年展”後的反省與問題
操作、權力與形上學
批評家在市場中的心態
漫談藝術市場
我們仍然熱愛藝術嗎?
批評與權力
藝術就是生意
我的立場
資本與藝術
市場的凱旋
投資的教養
你到底要買什麼?
熱鬧未必無淒涼
三種自以為是及其危害
讓當代藝術的“泡沫”漫天飛舞
中國當代藝術的語境——對近十年資本在中國藝術市場中的作用與
相關問題的陳述與判斷
當代藝術三要素:觀念、市場、權力
形上學的妄想應該終止
前言
跟大多數寫文字的人一樣,經歷了數年的寫作生活之後,還是要選擇以前寫過的東西,將它們出版,這似乎是寫文字的人的傳統與習慣。不過,按照陳寅恪的理解,一個人的寫作到了最後可以幾乎全部刪去,因為中國傳統文人或者知識分子終究是把人生看成虛無,他們感懷自己過去的生活,卻也覺得自己總會離開它們而去,不過一場夢而已。
的確,是一場夢,因為我們很難證明我們的生活究竟在什麼意義上是客觀的和真實的。這是一個古老的哲學命題:我們如何證明自己是存在的?除了我們的感覺與知覺告訴我們眼前的一切,那些已經過去的東西究竟是否真的出現過?它們究竟對誰有意義?有什麼意義?按照一些歷史學家和哲學家的看法,我們對歷史的了解是沒有太多把握的,一段文字總是需要物理事實上的支持,才有可能被認為有具體的含義。如果我們暫時還承認“人類社會”這幾個字是大致有效的,就會認可:缺乏權力的協助,文字完全是沒有力量的,即便那些文字發自作者的肺腑——這個肺腑是沒有人一定要去給予理解的。
然而,不要小看“夢”的重要性,西方人的理性精神不過是要告訴我們:如果一個人的夢與他人的夢聯繫在了一起,並且產生了新的夢,就會有一種叫做“文明”的東西得到延續。再退一步說,即便這裡說的“文明”也不過是夢而已,如果我們了解這些夢與夢之間的延續,那么,就權當人類就是生活在一個真實的夢的世界裡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