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畫的詩情畫意

中國畫的詩情畫意

藝術是一種或多種技能發展到一定的高度(高峰),給人們創造出一種精神(思想)上的享受(或美的薰陶)。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浩如煙海,而中國畫的形式和一般的繪畫形式既有區別又有聯繫。《夢溪筆談》中說道這樣一個故事:相傳唐代詩人、畫家王維得到客人送的《按樂圖》很興奮,王維說這是畫的《霓裳羽衣曲》第三遍的第一段,客人不信,請來樂工演奏那段舞曲,這才信服。因此說,圖畫只能畫出一瞬間的演奏活動即“止(只)能畫一聲”而不是一段舞曲的演奏過程。
唐代詩人徐凝在題畫詩中這樣寫道“一水寂寥青靄合,兩崖崔萃白雲殘;畫人心到啼猿破,欲作三聲出樹難”詩的前兩句是寫畫中景,後兩句是詩人發出的感嘆:畫家挖空心思,終究畫不出“三聲”連續的猿啼,因為他止(只)能畫一聲,而淒楚動人的猿三聲,是畫面上表達不出的,此繪畫之弊也……。
然詩歌(詞、賦)卻能做到表現時間、空間、環境、音樂、舞蹈等,人世間的喜、怒、哀、樂及萬事萬物的刻畫等——包羅萬象;也正好彌補繪畫之不足。但詩是含蓄的,不及畫的直觀通俗易懂。歷來有詩、書、畫同源之說,三者的最高境界是“詩情畫意”;都是寫心、寫思想、抒發感情的。因此,從根本上說,三者是相通的。歷來的書畫家,一般都精於詩詞創作,如大畫家、大文豪蘇軾評價唐代的詩、書、畫大家王維:“觀摩詰畫,畫中有詩;味摩詰詩,詩中有畫”。達文西說:“畫是啞巴詩,詩是盲人畫”。古希臘詩人西蒙尼德斯說:“畫為不語詩,詩是能言畫”。清代文學批評家姜夔指出:“舒(抒)寫胸臆與發揮景物結合起來”。藝術家完成畫的創作後,再作一首題畫詩,這樣畫與詩相互補充,相互輝映,相得益彰;使藝術家的藝術境界(作品),得到淋漓盡致的發揮——“詩情畫意”。
詩情畫意公式

詩情畫意公式詩情畫意公式


顧紹驊的“詩情畫意作品”創作(欣賞):有兩個部分的內容1、詠物抒情部分——“集古句”【依據畫面意境來進行挑選最適合、最貼切的詩句,並且,進行重新整合、排列達到“經典”(再創造的高峰)】因為,這樣的內容是中國傳統文化底蘊的“再現”;這樣的創作現在已經中國畫家很少“為之”的,也是很高雅的(因為這樣的創作方法,有一定的難度;目前是“高處不勝寒”。)目前,好像是只有我一個人是這樣“探索”來創作的。2、畫面的詩意表現:傳統山水畫的“隨類賦彩”的實際色彩比較“沉悶”,如果繼續“維”之,就是“食古不化”啦;因此,借西法之“長”,為我所用,這樣可以“雅俗共賞”!

顧紹驊“詩情畫意”作品被求是論壇(中共中央理論權威)推薦收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史網。

2012年,顧紹驊“詩情畫意”作品被求是論壇(中共中央理論權威)推薦收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史網。2012年,顧紹驊“詩情畫意”作品被求是論壇(中共中央理論權威)推薦收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史網。
顧紹驊的詩情畫意作品被載入中國國史網

顧紹驊詩情畫意作品舉例:

顧紹驊的詩情畫意經典作品:《峽江秋色》顧紹驊的詩情畫意經典作品:《峽江秋色》

中國山水詩意畫——《探母》中國山水詩意畫——《探母》
中國山水詩意畫《峽山情》中國山水詩意畫《峽山情》

中國山水詩意畫《雪霽》中國山水詩意畫《雪霽》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