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現代名家經典書系:沈從文散文精選

中國現代名家經典書系:沈從文散文精選

《中國現代名家經典書系:沈從文散文精選》內容簡介:沈從文的散文搖曳多姿,自然流暢,頗為可觀。他是一位行走大地的歌者。讀者眼前的這本《沈從文散文精選》便是他的歌聲的集萃。它們來自北平的陋室,來自湘西的小船,來自昆明的雲影,來自晨曦初露時的憧憬,來自暮色蒼茫間的懷念。它們或清圓婉轉,令人陶醉;或飄忽渺茫,引人遐思;或別有憂愁,叫人悵惘。讀來別具風味,如聽歌吟。《中國現代名家經典書系:沈從文散文精選》選收了沈從文先生經典散文作品39篇,如《辛亥革命的一課》、《生之記錄》、《小草與浮萍》、《雲南看雲》、《夜泊鴨窠圍》、《虎雛再遇記》等。為了幫助讀者更準確地理解現代文學經典名著,編選者對原著作了必要的注釋,並在每篇作品後附有導讀。相信讀者朋友翻閱此書時,一定會體驗到高效暢達的閱讀快感。

內容簡介

《中國現代名家經典書系:沈從文散文精選》編輯推薦:沈從文的散文搖曳多姿,自然流暢,頗為可觀。他是一位行走大地的歌者。《中國現代名家經典書系:沈從文散文精選》便是他的歌聲的集萃。《中國現代名家經典書系:沈從文散文精選》語言生動嫻熟,層次分明,對人物的刻畫獨具特色,具有高度的精神特徵和藝術境界。其中有些作品都是傳世的經典之作,堪稱大師之筆,其意蘊深厚,醇香撲鼻,讓人回味無窮。

圖書目錄

導論
第一輯生命自述
我讀一本小書同時又讀一本大書
辛亥革命的一課
我上許多課仍然不放下那一本大書
女難
一個大王
第二輯北平怯步
一封未曾付郵的信
狂人書簡——給到X大學第一教室絞腦汁的可憐朋友
到北海去
小草與浮萍
一天
生之記錄
游二閘
由達園致張兆和
第三輯湘西搖櫓
一個戴水獺皮帽子的朋友
桃源與沅州
鴨窠圍的夜
一九三四年一月十八
一個多情水手與一個多情婦人
箱子岩
五個軍官與一個煤礦工人
老伴
虎雛再遇記
滕回生堂今昔
常德的船
沅陵的人
沅水上游幾個縣份
鳳凰
第四輯雲南看雲
昆明冬景
雲南看雲
水雲——我怎么創造故事,故事怎么創造我
綠魘
白魘
黑魘
第五輯暮色懷人
三年前的十一月二十二日
一個傳奇的本事
不毀滅的背影
悼靳以
憶翔鶴——二十年代前期同在北京我們一段生活的點點滴滴
友情
沈從文年表(1902—1988)

序言

照我思索,能理解“我”;照我思索,可認識“人”。
——沈從文
1908年,一個6歲的孩子獨自入私塾讀書,然而這種教育模式很快即令他厭倦了,於是他學會了逃學。他逃離“弄虛作偽千篇一律用文字寫成的小書”,而將心靈敞向“色香具備內容充實用人事寫成的大書”。他為大千世界中的自然光色和社會人事所吸引,到山上玩,到林間玩,到水邊玩,看人下棋,看人決鬥,看人做工,偷李子,采蕨菜,捉螃蟹,乃至賭錢、打架和學野話。這個頑童尤其喜歡赤腳行走於街市和田疇,而16年後,這個孩子成為了一位行走大地的歌者。“赤腳”的表象後面,是對自然的親近,是對生活的熱愛,是對人事的關切,是一顆可貴的赤子之心,躍躍不息。這位歌者不是別人,正是沈從文。
沈從文(1902—1988年),原名沈岳煥,字崇文,筆名休芸芸、甲辰、上官碧等,湘西鳳凰縣人,身上兼有漢族、苗族和土家族三種血統。沈從文生於軍人家庭,其祖父沈宏富戰功卓著,曾任雲南昭通鎮守使和貴州提督。其父沈宗嗣做過裨將和上校軍醫官。沈從文早年亦加入行伍,任司書職,後受新文化運動影響而赴北京求學,並開始寫作,筆耕勤奮,以創作實績奠定了他在京派文學隊伍中的核心地位,成為中國最著名的現代作家之一,新中國成立後主要從事歷史文物研究。
沈從文的小說自是經典,而其散文亦搖曳多姿,自然流暢,頗為可觀。如前面所言,沈從文是一位行走大地的歌者。讀者眼前的這本散文選集便是歌聲的集萃,它們來自北平的陋室,來自湘西的小船,來自昆明的雲影,來自晨曦初露時的憧憬,來自暮色蒼茫間的懷念。它們或清圓婉轉,令人陶醉;或飄忽渺茫,引人遐思;或別有憂愁,教人悵惘。不一而足,難以枚舉,且聽歌吟。
本書共分五輯,分別為:“生命自述”、“北平怯步”、“湘西搖櫓”、“雲南看雲”和“暮色懷人”。
第一輯“生命自述”,文章均取自《從文自傳》,是沈從文對自己早年生命經歷的講述。
從這一輯中可以看出,沈從文早年的經歷不啻一個傳奇,入過私塾,進過新式學校,卻耽於人世這本“大書”(《我讀一本小書同時又讀一本大書》)。15歲時家道中衰,自謀生路,投身行伍,隨軍足跡遍布湘川黔邊境,也做過警察所辦事員和屠宰稅收員,其間遭遇了“女難”的挫折,可謂改變了作者一生的命運(《女難》)。他更是目睹過大規模的殘酷屠戮(《辛亥革命的一課》),亦結識了一位更富傳奇色彩的“大王”(《一個大王》)。
此書雖完成於1932年而初版於1934年,但因其所敘寫的是沈從文初到北京之前的生活,所以在順序安排上,編者將其置於“北平怯步”之前。另者,是希望讀者首先能對沈從文早年的命運軌跡有所了解,這於領會他的性情、態度及創作大有裨益,可以感知到沈從文的湘西經歷是如何影響他的創作,他的創作與這段經歷有著怎樣密不可分的關係。而就藝術水準而言,《從文自傳》比作者20年代的創作要成熟得多,堪比魯迅的《朝花夕拾》,如作者自己所言:“本人學習用筆還不到十年,手中一支筆,也只能說正逐漸在成熟中,慢慢脫矜持、浮誇、生硬、做作,日益接近自然。”
第二輯“北平怯步”,所選取的是沈從文早期的散文,以其20世紀20年代的創作為大端。彼時他受五四運動的影響而到北京學習,並於文學上初試啼聲,筆法生疏,生活困窘,加之“鄉下人”的自卑,步履之間自是流露幾分怯怯,所以文章多有自傷自憐之語、寂寞苦悶之情、生存窘迫之嘆以及對北京都市的排斥。如《到北海去》一文,作者開篇即點出衣食之憂,且以吸墨紙自喻,表現出現實的束縛、生存的卑微及對命運的無奈。而從《一天》中也可以見出作者當時生活拮据,頗受饑寒之苦,流露出漂泊京城的寂寞、怫鬱與悲哀的心緒。 沈從文一生以“鄉下人”自居,而對都市文明心懷排拒。在沈從文看來,都市文明雖是現代文明,卻虛弱、偽飾和死氣沉沉;而鄉土雖是原始氣息,卻強悍、自然和生機勃勃。他自是傾心於後者,並希望以後者來改造前者,重塑民族文化。在他早期的散文中,“鄉下人”的身份一方面令其自卑,另一方面也使其對都市頗為反感。如,他在《小草與浮萍》一文中將自己比作漂泊而孤獨的浮萍,而將北京喻為心所嚮往的“虹的國度”。而到了這裡,卻是滿目蕭然,令他滿心失望。文中說:“他看見的世界,依然是騷動騷動像一盆泥鰍那末不絕地無意思騷動的世界。天空蒼白灰頹同一個病死的囚犯臉子一樣,使他不敢再昂起頭去第二次注視。”而同樣比喻也出現在《一封未曾付郵的信》中:“我成了一張小而無根的浮萍,風是如何吹——風的去處,便是我的去處。湖南,四川,到處飄,我如今競又飄到這死沉沉的沙漠北京了。”一方面作者表現了自己的無助和卑微,並未形成一個強有力的想像;另一方面也表達了對城市的拒斥,認為其了無生氣。
第三輯“湘西搖櫓”,文章選自《湘行散記》和《湘西》兩本散文集。這兩本集子成書於20世紀30年代,是沈從文兩次還鄉的產物,頗負盛名,堪稱經典,被一致認為是他散文的最高成就,故而從中選錄的篇目最多。彼時的沈從文不僅成為了大學教師,且是京派文學的核心,更寫出了他的代表作《邊城》。其文字之駕馭、藝術之運思和風格之營構已臻於成熟。此番湘行,沅水搖櫓,無須怯步,從容不迫,文字儼若浮動在水面的櫓歌,卻又不失深刻內涵和傳奇色彩。在《桃源與沅洲》中,作者對沅州上游的白燕溪的描寫,最是詩意,芷草之美,如在目前。而《虎雛再遇記》則為我們敘寫了一位極具鮮活感而命運又頗富傳奇性的人物祖送,旨在展現湘西的一種美麗而強悍的生命形式,這是來自泥土、草根與河流的健康而自然的人性。
然而作者畢竟離鄉多年,湘西亦處於現代歷史的急劇變動之中,所以文字中不乏對人事變遷的感喟和對湘西世界的憂思。如在《老伴》一文中,作者少時的玩伴如今已儼若頹唐的老人。身子也給鴉片毀掉,而當年為大家所喜愛的絨線鋪的女孩業已辭世。於是作者發出如是哀嘆:“在歷史前面,誰人能夠不感惆悵?”而在《滕回生堂今昔》中,作者重歸故里,“滕回生堂”的牌號不見蹤影,家鄉如今煙館遍布,作者藉此表達出對歷史變動中的湘西的深深憂思。
第四輯“雲南看雲”,所選取的是沈從文在昆明時期的創作,以20世紀40年代中前期為主要,是為沈從文散文風格變異的時期,其走向了“抽象的抒情”。“雲南”標明了作者的地理空間,彼時正值抗戰,他被迫遷居昆明。而“看雲”,則是象徵性、形象化地概括他這一時期的創作特色。雲影高渺,所以這一時期沈從文的散文是自覺地“向人生的遠景凝眸”,對生命、命運、人類、社會和歷史展開諸種抽象的哲理思考,如《綠魘》。雲影飄忽,此時沈從文的文字跳躍性大,意識流意味濃,“捕捉流動事物觸發的感覺意緒”,時而動盪現實,時而歷史文士,時而浩瀚海洋,時而悠遠星空,難以捕捉,如《黑魘》。雲影純素,象徵著生命的美好和理想的莊嚴,反襯著世俗的醜陋和人性的墮落,且當常觀,領會雲的‘‘教育”,如《雲南看雲》。
第五輯“暮色懷人”,在時間上大體承接“雲南看雲”,除卻《三年前的十一月二十二日》一文,其餘篇目均作於20世紀40年代末及新中國成立之後。此時沈從文的文學創作生涯已迎來昏昏暮色,而《憶翔鶴》和《友情》更是寫於作者近80歲高齡。本輯在題材上作了一個限定,皆為追懷故人和悼念逝者的篇章。讀來總令編者想起臺靜農先生《傷逝》一文的結尾句:“當我一杯在手,對著臥榻上的老友,分明死生之間,卻也沒生命奄忽之感。或者人當無可奈何之時,感情會一時麻木的。”沈從文珍視友情,面對生死,並不煽情,雖有無可奈何的感慨,卻也有一份深痛之後的理性和曠達,即紀念逝者的唯一方法是“把那種美麗人格移植到本人行為上來”。如此,這個生命和這份友情便能不朽。
這也是我們紀念沈從文先生的唯一方法,閱讀他的文章,學習他的為人,領會他的智慧。總之,汲取種種光華,融入我們的生命。
世路人心自是不易辨識,而認識自我卻又談何容易。先生天賦卓越,常懷悲憫,一生坎坷,漂泊各處,所聞頗廣,所思極深,人世這本“大書”怕是早已讀破,其人其文都是值得信賴的。行文至此,耳邊響起先生的這句話:照我思索,能理解“我”;照我思索,可認識“人”。
2011年10月乾長春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