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民主建國會臨汾市委員會

中國民主建國會臨汾市委員會籌建於2000年12月。 (一)扶貧工作有了新突破。 人參加了論壇。

中國民主建國會臨汾市委員會籌建於2000年12月。籌委會主任成繼東,副主任王官勝、高標達,委員李廣民、嚴天文。於2002年12月正式成立,主委成繼東,副主委高標達、靳志瓏、李龍飛,秘書長劉超英。
臨汾民建下屬堯都區支部、候馬總支、洪洞縣總支、霍州支部、市直總支五個委員會、八個專門委員會和十個下屬機構,會員總計428人。會員中廳級1人、縣級7人、科級16人、各級人大代表10人,各級政協委員76人,特邀職務33人。三年來,市委會帶領廣大會員適應多黨合作發展的新形勢、新要求,圍繞“內強素質,外樹形象”,努力強化活力,打造能力,增強凝聚力,擴大影響力。緊緊圍繞中共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卓有成效的開展工作,在參政議政,民主監督,社會服務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取得了顯著成績。
在自身建設方面,首家成立了民建臨汾市中小企業促進會和民建臨汾市婦女委員會基層婦女組織。在國家級貧困縣大寧創辦了民建大寧石材工業園區和項目扶貧基地。洪洞、侯馬、霍州圓滿完成了換屆任務。市直總支(籌)積極開展了組建工作,在機關建設方面,配務完善了機關辦公設施,制定了30餘條會務規章制度。創刊了《臨汾民建》簡報和刊物各1份,創辦了容納近200人的會員活動中心。
參政議政空前活躍。成立幾年來共提交書面發言材料35份,提案、議案266件,其中集體提案25件,個人提案241件;反映社情民意389件(3條信息被黨和國家領導批示,有16條被省級領導批示)。連續五年被市政協授予“優秀提案先進單位”和“信息工作先進單位”。有28名會員獲“優秀提案先進個人”和“優秀政協委員”稱號。有25人獲省級以上各種獎20餘項。我市委會現有7名副處級(1名副縣長、兩名副局長、1名專職副主委、3名政協副主席)。
民主監督有聲有色。有近20名會員擔任市10多個部門的行風監督員,參與10多個縣市區監督考核工作。提出意見和建議逾千條。
宣傳工作成績斐然。共出《臨汾民建》88期;在中央、省、市各類媒體:《民訊》、民建中央網、《山西政協報》、《中國紀檢報》、《山西民建》和山西電視台、《山西日報》、臨汾電視台、《臨汾日報》等刊載文章、圖片、訊息167餘篇。開通臨汾民建網站,通過網站發布各類信息1496篇(條)。已有120多萬人次點擊。
對外聯絡起步良好。先後與民建三亞、珠海、深圳、襄樊、十堰、鹹陽、湘潭等市建立了友好結對關係。與北京、海南、太原、省直、忻州、大同、陽泉、晉中、運城、呂梁等地民建組織進行了互訪交流。
(一)扶貧工作有了新突破。
一 是建立了民建扶貧基地。
在大寧建設了民建扶貧基地---“民建石材工業園區”,于幼軍省長等領導視察並給予肯定。
二 是開展了智力扶貧。
與大寧縣政協、共同舉辦了“消除貧困論壇”,大寧縣四大班子領導成員及有關部門鄉鎮的負責同志100餘
人參加了論壇。民建經濟管理職業學校培訓各類人才960餘人。
三 是大力開展幫困助學。
市委會、會員企業、會員向貧困大學生、小學生、失學兒童等共捐款、捐物、捐校服總計80餘萬。
四 是關注“三農”服務農村。
為霍州市楊棗村申請到水利基礎設施建設資金約近三十萬元,解決了全村近2000人生活用水問題。
五 是發揮民建各基層組織的作用。
義診人數達5000餘人次,科技知識達10餘次。
六 是充分利用民建藝術團、民建書畫院開展扶貧工作。
開展“走進大寧”扶貧慰問演出活動;民建書畫院完成了貧困縣古縣“著名書法家牡丹碑林”建設。
(二)、為社會公益事業服務出現新態勢。在會員企業設立了山西省首家民營企業“經常性社會捐助工作接收點”及堯都區“特困職工幫扶基地”,企業職工無償獻血50000餘毫升。
(三)、社會服務向高層次延伸。1、承辦了“第六屆全國中心城市企業家論壇”;2、舉辦了“中小企業發展論壇”;3、;民建中小企業促進會舉辦講座14場,參加人次達2500多人。4、承辦了“黃河壺口杯中國畫提名展”;5、牽線搭橋使沃爾瑪投資5億落戶臨汾。
市委會成立三年來,充分調動會員企業回報社會的積極性,為貧困戶、軍烈屬、貧困生、災區、抗擊非典、環衛工人捐款捐物達500多萬元;引進資金280萬元;捐贈桌椅100套;校服300套;培訓勞動力2500人;轉移勞動力1748人;解決0就業5萬餘人;義診5400人次;援助希望國小75萬元,解決貧困生入學1450人;長期資助困難學童達230人以上。會員的奉獻得到了社會的肯定,有8人(含非典6人)受到民建中央表彰,17人獲得山西省各種獎20餘項。
民建臨汾市委把社會服務與參政議政相結合,使社會服務開創了新局面,在開展社會服務基礎上就民營經濟發展、農業產業化等問題向中共臨汾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很多建設性的意見,為臨汾的小康建設做出了積極的貢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