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民主同盟貴陽市委員會

委員:共13人。 委員:共21人。 委員:共25人。

一、 機構沿革
中國民主同盟在民族危機空前嚴重時刻,由主張“團結、民主、抗日”的政團,於1941年3月19日在重慶組成,名稱為中國民主政團同盟。1944年改組為中國民主同盟(簡稱民盟)。
1946年貴陽知名人士雙清參加民盟,次年有吳雪儔加入,之後盟員有所增加,其中有少數民族上層人士梁聚五(苗族),楊漢先(苗族)及知識界人士張超倫、丁道謙、翁祖善等。民盟在貴陽市不公開地開展工作和活動。
1950年,民盟中央派唐弘仁來貴陽,進行貴州民盟的整頓和組織發展工作,經審查取得正式盟籍的有83人。1951年5月,成立民盟貴州支部臨時工委兼貴陽分部臨時工委。1954年5月召開民盟貴州省第一次盟員代表大會,成立民盟貴州省委員會(簡稱盟省委)。當時在貴陽一中、二中、五中、貴師等中(專)校和國小建有民盟的基層組織,均由盟省委負責管理。貴陽民盟的基層組織發展成員主要是中國小任教的教師。文革前,民盟在貴陽市有基層組織(支部或小組)10個,盟員不足百人,文革開始後停止活動。1976年“四人幫”被粉碎,百廢重興。1980年市教育系統的盟基層組織恢復活動並發展成員,至1982年初共吸收新盟員22人,盟員總數為115人,基層組織歸併為7個。1981年經中共貴州省委同意,民盟中央批准,貴陽開始進行籌建民盟貴陽市地方組織工作。1982年5月召開民盟貴陽市盟員大會,參會盟員115人,成立了民盟貴陽市第一屆委員會。
民盟貴陽市委機關現行政編制11人,機構設定為三部一室:組織部、宣傳部、社會服務部和辦公室。目前,盟機關實際在編人員為8人。盟市委現有8個專門工作組,即參政議政研究室、社會服務工作組、教育工作組、婦女工作組、老年工作組、三胞兩屬工作組、文藝工作組、《貴陽盟訊》編委會。盟市委工作主要為參政議政、民主監督、調查研究、自身建設、智力支邊、社會服務、開展各項盟務活動等,如教師節、中秋節、老年節等。
民盟貴陽市委初期在盟省委(北京路)內辦公。1993年,貴陽市在毓秀路修建民主黨派大樓竣工後,盟市委遷入新址辦公,辦公條件不斷改善。2006年12月,搬遷到金陽新區辦公。
二、 組織發展
自1982年成立民盟貴陽市委以來,盟市委有計畫地穩步發展盟員,注重吸收政治素質好,業務水平高,年齡較輕的中青年中高級知識分子。界別除教育、文化、科技外,延伸到法律、經濟、行政及事業單位等界別。目前,貴陽市民盟有盟員812人,基層組織38個。盟員中有全國人大代表1人,省人大代表1人,市人大代表1人,區人大代表2人,省政協委員1人、市政協委員26人(常委6人)、區政協委員25人(副主席4人)。至2007年6月,盟員幹部的任職情況為:地廳級1人,縣級19人,科級18人。
到目前為止,現有盟員總數為807人:其中男性294人,女性513人。職稱情況 :正高職稱19人,占盟員總數的2.4%;副高199人,占盟員總數的24.7%;中級500人,占盟員總數的62%。年齡結構:平均年齡56.3歲,40歲以下103人,占總人數的13%;41-50歲 209人,占26%; 51-60歲 168人,占21%;61-70歲 212人,占26%;71以上115人,占14%。其中:教育、文化、科技界盟員占總數的 88%,中上層人士占90%。盟員中的中共黨員56名。據不完全統計,1982年至今,市盟成員獲國家級獎勵的有97人,省級160人,市級486人,區級171人。有13人被評為貴陽市專業技術帶頭人,有33人被評為中青年科技骨幹。據不完全統計,2001年以來盟員參加省、市社會主義學院、省、市黨校及各類培訓99人次,民盟市委每年對新入盟盟員進行集中培訓。2004年以來,有7人被推薦到各級政府職能部門的領導崗位進行掛職鍛鍊。1994年4月,市盟第一屆婦女工作委員會成立。2002年換屆選舉第二屆婦女委員會。近20年來市盟先後有 25名盟員擔任特邀監察員、監督員、行風評議代表。
三、民盟貴陽市委歷屆代表大會
1、貴陽市盟員代表大會於1982年5月5日至6日召開。會議代表97人,選舉產生民盟貴陽市第一屆委員會。
第一屆 (1982-1987)
主任委員: 韓述明
副主任委員:楊恩齡 賈仁華 1984年補選陶祖弘為副主任委員。
委員:共13人。
2、民盟第一次代表大會於1987年9月19日至22日召開。會議代表86人,選舉產生民盟貴陽市第二屆委員會。
第二屆 (1987-1992)
主任委員: 肖醒球
副主任委員:賈仁華 陶祖弘 毛銘彝
秘書長: 毛銘彝(兼)
(1989年,毛銘彝辭去秘書長職務,補選塗立煌為秘書長。)
委員:共21人。
3、民盟第二次代表大會於1992年5月28日至31日召開。會議代表111人,選舉產生民盟貴陽市第三屆委員會。
第三屆 (1992-1996)
主任委員: 肖醒球
副主任委員:毛銘彝 陶祖弘 龔華
秘書長: 塗立煌
委員:共23人。
(顧問賈仁華,1994年塗立煌辭去秘書長職務,補選田新民為秘書長。)
4、民盟第三次代表大會於1996年12月5日至8日召開。會議代表111人,選舉產生民盟貴陽市第四屆委員會。
第四屆 (1996-2001)
主任委員:毛銘彝
副主任委員: 熊耀廷 邱歷華 龔華
秘書長: 田新民
委員:共23人。
5、民盟第四次代表大會於2001年11月2日至4日召開。會議代表117人,選舉產生民盟貴陽市第五屆委員會。
第五屆 (2001-2005)
主任委員: 葉二仆
副主任委員: 熊耀廷 邱歷華 龔華
秘書長: 張玉霞
常務委員9名:葉二仆 熊耀廷 邱歷華 龔華 張玉霞
周其正 鄧勝龍 常春 王冬雲
委員:共25人。
6、民盟第五次代表大會於2005年8月10日至12日召開。會議代表138人,選舉產生民盟貴陽市第六屆委員會。
第六屆 (2005-2010)
主任委員: 葉二仆
副主任委員: 鄧勝龍 楊挺 陳曦
秘書長: 黃 鸝
常務委員9名: 葉二仆 鄧勝龍 楊 挺 陳 曦 黃 鸝
邱歷華 張玉霞 常 春 王冬雲
委員:共27名。
四、盟員中的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及擔任領導職務人數
自1953年以來,先後有331人次擔任各級人大代表、政協委員。22人次擔任市、區人大、政協領導職務。
五、民盟貴陽市委近幾年工作情況
(一)參政議政方面
近年來,民盟貴陽市委在參政議政工作方面取得了較大的成績,如民盟貴陽市委在市人大、政協大會上的多項建議和提案得到了肯定。如提案《全面統籌規劃,促進職業教育發展》、《行風建設要常抓不懈、落到實處》、個人市委被評為優秀提案單位;建議《儘快處理中學庫存過期易燃、易爆、劇毒等化學藥品》、《消除金陽新區途中交通安全隱患,確保學生上學道路安全》被列為市人大重點督辦件;提案《農村奔小康,教育要跟上,投入需加大》、《建立貴陽市惠民醫院以解決我市低保人員就醫難的問題的建議》、等被市政協列為重點督辦提案。2005年以來,民盟貴陽市委提出建議、提案共 150 件,其中黨派提案 18件、建議 17 件,個人提案 115 件,共有8件被列為重點督辦建議和重點督辦提案。
幾年來,民盟貴陽市委領導參加中共貴陽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協、市委統戰部、對口聯繫單位和有關部門的視察、檢查、協商會、情況通報會、座談會等總計80餘人次,就中共貴陽市委重要檔案、重大決策、政府工作報告、貴陽市“十一五”規劃、重大人事安排、教育、醫療、城市建設等重大、重要問題提出建設性意見和建議30餘條。比如,在《貴陽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第十一個五個規劃》的徵求意見中,提出建議4條;在中共貴陽市委關於貫徹落實《中共中央關於進一步加強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建設的意見》的實施意見中提出建議8條;在各種協商中提出了關於職業教育師資隊伍建設、開發旅遊特色產品、旅遊軟硬體配套建設、逐步實現垃圾分類回收制等方面10餘條涉及教育、旅遊、環保、文化等意見和建議,大多被採納,為有關部門提供決策參考。在人大視察、檢查、政協主席會議視察等活動中,提出了建設性的意見和建議,受到了中共貴陽市委、市政府的好評。部分基層盟員也積極參與市、區的協商會、座談會、徵求意見會,並提出意見和建議。
(二)調研工作方面
近年來,民盟貴陽市委總結調研工作經驗,創新調研模式,開展“三級調研”,即“盟市委牽頭組織、專門工作組協調實施、基層盟員參與”,同時,盟市委與基層支部也開展聯合調研。回顧幾年的調研工作,有四個突出的特點:一是擴大了人員的參與面,極大的調動了盟員的積極性;二是由於得到市政府相關部門及所到單位的大力支持,調研工作更加深入實際;三是通過參與調研工作,使盟員得到了鍛鍊;四是開展調研活動的基層增多,“三級調研”工作機制逐漸取得成效。新的調研工作思路和方法對今後調研工作的開展將有積極的促進作用。2006年,盟市委了解到我市瑞金西巷有危房,其中有住戶101戶,約400餘人。通過實地查看,走訪民眾和相關部門進行深入調研,在市政協十屆一次會議上提出提案《關於瑞金西巷31-34號D級危房需儘快拆除的建議》,得到市政府的高度重視,擬撥出專款予以解決。幾年來共向市委、市政府、市委統戰部提交調研報告 10餘篇,通過調研報告,向市委、市政府及相關部門提出建設性的意見和建議,為推進我市經濟、社會發展建言獻策。
與盟省委聯合開展調研。如2006年,盟省委與民盟貴陽市委聯合開展對貴陽市都市農業發展情況進行調研,對貴陽市都市農業發展提出了好的意見和建議,充分調動了基層盟員的積極性,發揮了盟內的人才優勢,形成合力,資源共享。
(三)民主監督工作方面
盟市委領導參加貴陽市人大的各種視察、檢查。如參加《貴陽市禁止選擇性終止妊娠規定》等的立法;貴陽市外來務工子女接受義務教育情況的視察;對我市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衛生法》等情況檢查。對工作中存在的困難和問題,提出建設性的意見和建議,促進了情況的改善。
到目前為止,盟市委已開展了與貴陽市民政局、教育局、農業局、文化局等部門的對口聯繫。參加了一些部門召開的情況通報會、工作會等,努力做到知情議政、獻計出力。
幾年來,有10餘名盟員擔任市、區特約監察員、行風評議代表,他們在工作中認真地履行職責,在促進我市依法治市、行業作風建設等方面發揮了民主監督作用。
(四)社會服務方面
民盟貴陽市委按照“圍繞中心,發揮優勢,盡力而為,量力而行”的原則,在市政協和各區縣政協支邊辦的大力支持下,積極組織盟員開展支教、支農活動。僅2006年,先後組織盟員深入到烏當、花溪、息烽,修文、開陽、畢節等貧困地,開展智力支邊,科技支農等總計50餘人次,受益地區(單位)16個,參加培訓的中國小教師達150餘人,農民達1390人次。民盟貴陽市委部分基層如花溪支部、烏當支部、南明支部等也積極開展支農、支教活動,並取得突出成績。2006年,市科技支部、實驗二中支部被市政協評為支邊先進集體;盟員王小理、舒培華、張玉霞被市政協評為支邊先進個人。
(五)自身建設方面
1、歷年來,民盟貴陽市委把政治理論學習作為全市盟員思想建設的核心工作來抓,先後建立和完善了從領導班子、基層組織、各專門工作組、機關幹部職工的政治學習制度。學習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科學發展觀,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中共中央十六大以來的方針政策,中共貴州省委、貴陽市委的重要會議精神,民盟中央、民盟貴州省委有關會議精神,盟章、盟史等。同時,民盟貴陽市委通常以“以會代訓”的形式,組織班子成員及基層幹部學習。近4年來,盟市委組織中心學習組學習20餘次,參政議政工作組學習8次,中青年盟員培訓班4期,“兩會”盟員學習座談會4次,基層幹部學習座談會20餘次,舉辦了學習鄧小平理論、學習“三個代表”重要思想、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學習中共中央〔2005〕5號檔案精神等5個學習輔導講座,聘請了王守君、顧久、任飛等專家講課,組織中青年盟員參加省、市社院學習共57次。
2、在組織發展上,民盟貴陽市委貫徹民盟中央“三個為主”方針,發展與鞏固相結合的精神,正確處理數量與質量的關係,本著發展政治素質好,知識層次高,代表性較強,有一定社會影響的高中級知識分子入盟。近4年來,共發展盟員105人,平均年齡40.8歲,其中高級職稱25人,中級職稱61人。特別注重把德才兼備,具有政治把握能力、參政議政能力、組織領導能力、合作共事能力,有一定民眾基礎的代表選拔到各級盟組織領導崗位。
3、民盟貴陽市委機關是民盟貴陽市委開展盟務工作和面向社會的重要視窗,肩負著上下溝通左右聯繫,服務盟員的橋樑作用。盟市委機關近年來一是加強和完善制度建設,①是理順和完善各種規章制度;②是堅持機關每周學習制度;③是堅持機關幹部聯繫基層制度。認真落實崗位責任制,強化部室職能,嚴格考核,推動了機關工作制度化、規範化、程式化,從而保證機關有效運轉,服務於基層,服務於盟員。二是加強硬體設施建設。在市委、市政府支持、關懷下,2006年添置了辦公設備,辦公條件得到改善。三是加強機關幹部職工培訓,先後參加了公務員培訓、電子政務培訓、檔案工作培訓、計算機中級培訓、技術工人培訓等工作。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