組織發展
天津民盟始建於1950年2月,是在天津市建立最早的民主黨派地方組織。天津民盟在中共天津市委和民盟中央的領導關懷下,在新中國成立後的各個不同歷史階段,特別是在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改革開放向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時期,與中國共產黨風雨同舟、和衷共濟、肝膽相照、榮辱與共、同心同德、共同奮鬥,為鞏固和發展天津的愛國統一戰線作出不懈努力。
建國前,天津沒有中國民主同盟的地方組織,只有少數民盟成員在天津從事地下民主活動。新中國成立後,在民盟總部協調,中共天津市委的支持下,1950年2月,民盟市支部臨時工作委員會(簡稱臨工會)正式成立,在河西區九龍路1號辦公,時有盟員23人。1950年11月,創辦了內部刊物《天津盟訊》,是全國較早的民主黨派地方組織刊物。
臨工會成立後,天津民盟組織盟員和所聯繫的知識分子開展了“抗美援朝、保家衛國”活動。盟員們為“民盟號”飛機捐款,參加歡送和到前線慰問志願軍活動,歸來後做報告50餘次。1951年3月到1953年3月,面向廣大盟員和文教界系統開展愛國主義講座33講,費孝通、葉聖陶、華羅庚等國內外著名的專家教授先後來津,作了講座,聽眾近2萬人次。
1951年11月,民盟天津市支部委員會正式成立。組織廣大盟員參加了土改、“三反”、思想改造等運動。從1958年到1966年,因天津改為河北省省會,民盟天津市委員會也改為歸屬民盟河北省委領導。1960年,民盟市委向全市盟員傳達民盟中央三屆二次(擴大)會議精神,並運用“神仙會”形式,貫徹“三自”、“三不”精神,即自己提出問題、自己分析問題、自己解決問題;不扣帽子、不打棍子、不揪辮子。1960年以來,天津民盟堅持形勢教育,幫助盟員克服三年自然災害等困難。1963年到1964年,民盟市委開展了“三個主義(愛國主義、國際主義、社會主義)教育運動”。
“文革”期間,民盟組織被看作“反動集團”,被迫停止活動。從1978年2月至1979年底,在中共各級組織的領導和關懷下,民盟組織和盟務活動逐步恢復。十一屆三中全會成為我國歷史發展階段的轉折點,民盟的工作重點也轉移到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的軌道上來。
1979年,民盟“三北”地區盟務座談會在天津召開。天津民盟作為民盟中央知識分子問題調研的試點,從1981年起,開展了一系列有關的調研工作。期間,民盟中央和中共天津市委、市政協、統戰部有關領導都很關注,費孝通副主席還多次到天津指導工作。隨後,民盟中央又以天津為試點,在全國範圍開展了知識分子問題的問卷抽樣調查,為黨和政府進一步做好知識分子工作提供科學依據。從1979年初開始,普教界盟員積極開展分學科的教育改革研討活動。1982年,民盟市委接待了8省13市的中學教育代表團,就中學教育改革和提高教學質量問題舉行座談會。同年起開辦了光明學校。自1983年開始,民盟市委陸續向新疆、寧夏等省、自治區派出智力支邊小組和講學人員。1982年,民盟市委主委趙今聲教授率專家組赴閩,對改善福州馬尾港和廈門東渡港、閩江航道及建設湄洲灣等問題提供諮詢服務取得成效,使馬尾港由死港變成活港。1982年11月,民盟市委舉辦全國盟員美術作品展覽,全國26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盟員作品參加展出,這是建國以來由民主黨派舉辦的規模空前的一次美展。1983年,舉辦了京津盟員音樂會。
1987年民盟中央普教研討會在天津召開。1984年,民盟市委成立了社會服務部,組織開展科技諮詢以及有關技能培訓等活動。1987年,民盟中央在天津召開全國民盟地方組織諮詢業務研討會。同年,民盟中央費孝通主席專程來津考察諮詢服務工作,肯定了天津取得的成績,並為社會服務部題辭:“積極、慎重、穩步前進”。1985年12月,民盟中央和民盟天津市委聯合舉辦為期20天的“高速公路系列講座”。1987年,民盟中央社會服務部和民盟天津市委舉辦了全國“地區規劃與諮詢研究班”。
1989年底,《中共中央關於堅持和完善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的意見》頒布,民盟市委連續召開常委會和在津民盟中央委員及參議委員座談會,組織市委委員和基層組織負責人會議,認真學習和討論檔案精神。1988年,民盟市委決定將資料研究室改為調研室,負責組織協調各專委會的調研工作。1989年12月,民盟市委組織盟內外30餘位藝術家赴保定慰問解放軍某部官兵。同年,組織“國慶40周年抒懷”徵文活動。1991年,天津民盟牽頭籌辦天津市各民主黨派、工商聯、台聯10年成就展覽會。民盟中央名譽主席楚圖南為展覽會題辭,民盟中央副主席丁石孫等為展覽會剪彩。同年編輯出版《天津民盟40年》。
1988年11月,民盟市委就我國教育發展與改革問題進行專題調研,先後邀請盟內外教育界知名人士和市政府有關部門領導500多人參加研討,這是民盟市委首次開展的高層次、大範圍的調研活動。從1994年至1996年12月,民盟市委帶領十位專家、科研人員完成了市科委批准立項的《培養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急需人才》課題,完成有關報告近30萬字。1996年,在全國政協八屆四次會議上,民盟市委副主委陶建華代表盟內的三位全國政協委員作了《促進京津經濟區域形成,建立中國北方經濟中心》的大會發言,引起了很大的反響,天津民盟關於“區域經濟”的調研成果為明確天津的定位,為天津的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作出了積極的貢獻。1990年開始,冶金部天津地質研究院教授高級工程師劉如琦率領課題攻關小組到吉林省白山市幫助解決鉛鋅礦資源枯竭難題,幫助他們恢復生產。民盟市委與中國銀行天津國際信託諮詢公司合作,在天津部分國小推行以電腦漢字輸入技術為主的計算機普及教育工程,人們稱它為“播種工程”。1999年6月,天津萬盛高級中學成立,這是民盟天津市委承辦的我國第一所由民主黨派與港商合作興建的新型高級中學。
天津民盟從建立至今,共召開了十一次代表大會,選舉產生了十四屆委員會,主委分別是孟秋江、張國藩、趙今聲、張遠謀、王積濤、俞海潮、高玉葆。全市現有盟員4860餘人,區級組織10個,基層委員會10個,總支2個,直屬支部37個。盟員中現有1名全國人大代表,5名全國政協委員,11名市人大代表,40名市政協委員,還有一些人參加了政府部門的領導工作或擔任特約監察員、教育督導員等。
現任領導
民盟天津市第十四屆委員會
(2017年6月——至今)
主任委員:高玉葆
副主任委員:郭景平(女) 郭維麗(女) 袁直(女) 張琪昌 李劍萍 丁梅(女)
秘書長:郭維麗(女)
歷屆領導
盟天津市支部臨時工作委員會
(簡稱“臨工會”1950年2月20日——1951年11月3日)
主任委員:孟秋江
民盟天津市第一屆支部委員會
(1951年11月4日——1954年5月15日)
主任委員:孟秋江
副主任委員:張國藩
民盟天津市第二屆支部委員會
(1954年5月16日——1957年4月27日)
主任委員:孟秋江
副主任委員:張國藩
民盟天津市第三屆委員會
(1957年4月28日——1959年1月2日)
主任委員:張國藩
副主任委員:胡 毅 李何林 吳廷璆
民盟河北省天津市第四屆委員會
(1959年1月3日——1963年2月17日)
主任委員:張國藩
副主任委員:胡 毅 李何林 吳廷璆
民盟河北省天津市第五屆委員會
(1963年2月18日——1966年文革初期)
主任委員:張國藩
副主任委員:胡 毅 李何林 吳廷璆 趙今聲
民盟天津市第六屆委員會
(1979年12月25日——1984年2月14日)
主任委員:趙今聲
副主任委員:吳廷璆 王贛愚 王華棠 祝汝方(女) 張遠謀
黃廷貴
民盟天津市第七屆委員會
(1984年2月15日——1988年3月14日)
主任委員:趙今聲
副主任委員:吳廷璆 王贛愚 王華棠 張遠謀 祝汝方(女)
黃廷貴 徐景星 何自強
1986年6月30日,在第七屆八次全會上增選李洪興、張述禮、柏均和為副主任委員
民盟天津市第八屆委員會
(1988年3月——1992年9月)
名譽主委:趙今聲
主任委員:張遠謀
副主任委員:吳廷璆 徐景星 何自強 張述禮 李洪興
陶建華(女) 劉如琦
1991年5月4日,在第八屆五次全委會上增選祝汝方(女)、肖先讓為副主任委員。同日,李洪興辭去副主任委員職務。
民盟天津市第九屆委員會
(1992年9月——1997年5月)
名譽主委:趙今聲 張遠謀 吳廷璆
主任委員:王積濤
副主任委員:徐潤達 陶建華 劉如琦 肖先讓 魏繼中
1995年12月30日,在第九屆八次全委會上增選柏均和、俞海潮為副主任委員
民盟天津市第十屆委員會
(1997年5月——2002年5月)
名譽主委:趙今聲 吳廷璆 王積濤
名譽副主委:徐景星 祝汝方(女)
主任委員:俞海潮
副主任委員:徐潤達 陶建華(女) 劉如琦 肖先讓 魏繼中
柏均和
2001年9月11日,在第十屆七次全委會上增選盛黎明為副主任委員
民盟天津市第十一屆委員會
(2002年5月——2008年6月)
名譽主委:吳廷璆 王積濤
名譽副主委:徐景星 祝汝方(女)
主任委員:俞海潮
副主任委員:盛黎明 柏均和 高玉葆 孫濟洲 邢克智 孫敬忠
2005年1月14日,在第十一屆五次全委會上增選郭景平(女)為副主任委員
民盟天津市第十二屆委員會
(2007年6月——2012年6月)
主任委員:俞海潮
副主任委員:盛黎明 高玉葆 孫濟洲 邢克智 孫敬忠
郭景平(女) 沈奎林
2011年6月30日,在第十二屆六次全委會上選舉高玉葆為主任委員。同日,俞海潮辭去主任委員職務。
民盟天津市第十三屆委員會
(2012年6月——2017年6月)
主任委員:高玉葆
副主任委員:邢克智 孫敬忠 郭景平(女) 沈奎林 郭維麗(女)
袁 直(女) 張琪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