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中國歷代文物鑑賞:玉器卷》是由遼寧畫報出版社出版的。
作者簡介
寧雲龍,著名文物鑑賞家,詩人。多年勤奮耕耘於浩瀚歷史舊事,萬千恆古遺珍之中,以審慎嚴謹的筆觸,詩歌之形式描述唐陶宋瓷,商珠漢玉,向讀者展示時代的璀燦,遠古的內容……。
媒體推薦
前言
玉器的製作一直貫穿在中華民族的發展史中,早在七千年前的新石器早期,我國先民便能開採玉料,用其琢磨出精美的玉器。我國人民用玉愛玉的歷史,很多先秦書籍曾有記載《竹書紀年》曰:“帝舜有虞氏九年,西王母來朝,獻白環玉王官。”早期用玉多為禮儀祭祀,以精神理念為主題,古人將對自然界宇宙的迷信崇拜,通過用玉祭祀的方法表現出來。《周禮》載:“以玉作六器,以禮天地四方,以蒼壁禮天,以黃琮禮地,以青圭禮東方,以赤璋禮南方,以白琥禮西方,以玄璜禮北方。”用玉與天地四方及鬼神溝通,使玉蒙上一層神秘色彩。
商周戰國至西漢以前,玉器一直被人格化。古籍《王度記》載:“玉者有像君子之德,燥
不輕,溫不重,薄不澆,廉不傷,疵不掩,是以人君寶之。”另外玉還用來示等級的差別,如《周禮·典瑞》云:《公執桓圭,侯執佳豐,伯執躬豐,子執谷壁,男執蒲璧》,由此看出,古玉的內涵十分豐富,小小一塊玉器,包含宗教信仰,權力經濟,文化藝術等等內容。
唐宋以後,玉器的使用開始向生活化實用性轉變,更多地用玉來製作生活器皿和陳設用玉。佩飾用玉也更加豐富多彩,其題材多用寫實手法來表現。總之,各個時期的玉器造型圖時,都是時代特徵的反映,收藏古玉,便是收藏歷史,積累古玉便是積累知識。
圖書目錄
第一章 古代玉器概述
玉質與產地
器型與用途
第二章 歷代玉器鑑賞
黃玉蠶蛾 紅山文化
青玉蠶 紅山文化
黃玉蠶蛾 紅山文化
青玉勾雲形佩 紅山文化
黃玉勾雲形佩 紅山文化
黃玉勾雲形佩 紅山文化
黃玉龜 紅山文化
青玉龜 紅山文化
黃玉龜 紅山文化
青白玉豬龍 紅山文化
青玉豬龍 紅山文化
青玉豬龍 紅山文化
黃玉C式龍 紅山文化
黃玉雙龍首璜 紅山文化
青玉C式龍 紅山文化
青玉獸面紋琮 良諸文化
青玉圓鐲式琮 良諸文化
青玉獸面紋鐲式琮 良諸文化
青玉琮 良諸文化
青玉獸面紋琮 良諸文化
青玉琮 良諸文化
青玉塊 新石器時期
青玉玦商代
黃玉玦 商代
青玉雙龍首璜 春秋時期
瑪腦璜及串飾 新石器時期
青玉璜 新石器時期
青玉璜 良諸文化
青玉璜 西漢
青玉雙魚首璜 西周
石鉞 新石器時期
青玉鉞 新石器時期
獸面紋青玉鉞 商代
十三孔石刀 新石器時期
白玉刀形器 漢代
青玉七孔刀 商代
青玉龍虎紋戈 漢代
青玉戈 商代
青玉人首 新石器時期
青白玉人首 新石器時期
青玉人首 新石器時期
青玉圭 西周
青玉圭 西周
青玉獸面紋圭 龍山文化
青玉環 龍山文化
青玉環 龍山文化
黃玉環 漢代
青玉柄形器 商代
青玉觿戰國
青玉觿 戰國
青玉男性陽具飾 漢代
金縷玉衣 漢代
青玉面罩 漢代
青玉握豬 漢代
青玉握豬 漢代
青玉握豬 漢代
白玉握豬 漢代
赤玉虬龍 唐代
青玉蟠龍 商代
青玉龍 商代
青玉龍紋佩 漢代
青玉龍紋佩 戰國
白S型龍紋佩 戰國
青玉鳳形佩 龍山文化
青玉鳥 商代
青玉鳳 商代
綠松石鳥形佩 新石器時期
綠松石鳥形佩 新石器時期
青玉鳳 商代
青玉陰陽人 商代
白玉人 漢代
青玉人 商代
青白玉人 南北朝
青玉人 魏晉時期
青玉翁仲 漢代
白玉雙聯人 漢代
青玉人 唐代
青玉飛天 唐代
青玉人 清代_
白玉仙人奔馬 漢代
白玉人 唐代
青玉獅子 唐代
青玉瑞獸 戰國
青玉瑞獸 戰國
黃玉辟邪 漢代
黃玉駱駝 唐代
黃玉辟邪 漢代
和闐白玉魚龍變化 唐代
綠松石矽 新石器時期
和闐白玉魚龍變化 唐代
白玉鵝 宋代
青玉鴨 宋代
羊脂白玉海車青啄鵝 遼代
青玉“長樂”璧 漢代
白玉“宜子孫”璧 宋代
青玉“宜子孫”璧 漢代
黃玉心形佩 漢代
白玉蝶形佩 漢代
青玉心形佩 漢代
青玉璧 漢代
青玉璧 漢代
青玉璧 漢代
青玉出廓璧 漢代
青玉出廓璧 漢代
白玉出廓璧 漢代
白玉龍首璜 戰國
青玉螭紋佩 戰國
碧玉樓牌佛經 北魏
白玉帶鉤 戰國
白玉獸頭形帶鉤 漢代
包金嵌玉帶鉤 戰國
青玉簋 商代
碧玉調色盤 商代
青玉鼎 戰國
白玉環耳爐 清代
黃玉壺 清代
碧玉仿古觥 清代
金珀帽正 清代
白玉掛件 唐代
璧珀串珠 遼代
第三章 辨偽篇
一、觀察泌色
仿商周玉人
仿戰國或漢玉人
仿紅山文化玉螳螂
仿漢代帶扣
仿戰國雙龍佩
仿漢代帶扣
仿戰國龍紋飾件
仿戰國帶扣
仿唐代玉佛造像
第四章 價值篇
後記
後記
古代與現在中間相隔漫長的歷史距離,是古代遺存物使我們與古代的距離拉近。通過對古代文物的考證,我們從一個側面了解到古代人民社會生活,文化藝術的風格面貌。筆者通多年潛心鑽研總結對古代文物之鑑賞心得,在遼寧畫報出版社的領導及編輯們的大力支持下,將其整理成書,籍此拋磚引玉,因學識所限,謬誤難免,請方家指正。
在編著此書過程之中,得到海內外資深收藏家提供圖片資料,有關文博部門以及錦州大江攝影工作室協助拍攝圖片,在此一併表示感謝。
序言
玉器的製作一直貫穿在中華民族的發展史中,早在七千年前的新石器早期,我國先民便能開採玉料,用其琢磨出精美的玉器。我國人民用玉愛玉的歷史,很多先秦書籍曾有記載《竹書紀年》曰:“帝舜有虞氏九年,西王母來朝,獻白環玉王官。”早期用玉多為禮儀祭祀,以精神理念為主題,古人將對自然界宇宙的迷信崇拜,通過用玉祭祀的方法表現出來。《周禮》載:“以玉作六器,以禮天地四方,以蒼壁禮天,以黃琮禮地,以青圭禮東方,以赤璋禮南方,以白琥禮西方,以玄璜禮北方。”用玉與天地四方及鬼神溝通,使玉蒙上一層神秘色彩。
商周戰國至西漢以前,玉器一直被人格化。古籍《王度記》載:“玉者有像君子之德,燥不輕,溫不重,薄不澆,廉不傷,疵不掩,是以人君寶之。”另外玉還用來示等級的差別,如《周禮·典瑞》云:《公執桓圭,侯執佳豐,伯執躬豐,子執谷壁,男執蒲璧》,由此看出,古玉的內涵十分豐富,小小一塊玉器,包含宗教信仰,權力經濟,文化藝術等等內容。
唐宋以後,玉器的使用開始向生活化實用性轉變,更多地用玉來製作生活器皿和陳設用玉。佩飾用玉也更加豐富多彩,其題材多用寫實手法來表現。總之,各個時期的玉器造型圖時,都是時代特徵的反映,收藏古玉,便是收藏歷史,積累古玉便是積累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