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中國書法經典》是由百花文藝出版社出版的。
作者簡介
老城,男,本姓王,字遵行,一字重叔,祖籍河北遵化。曾在《文論報》、《青年評論家》、《文論月刊》、《詩神》任理論編輯多年。現為河北文學院院長,中國作家協會會員,國家一級作家。出版長篇小說《悠悠五十載》、《魔界》、《人祖》、《家園考》、《古神》、《百年野狐》等六部,以及隨筆、文藝理論等約300萬字。其中長篇小說《魔界》獲河北省第五屆文藝振興獎,《家園考》獲河北省第八屆文藝振興獎。從事書畫史學文化研究數十年,先後在《書法》、《中國書法》、《中國書畫家》、《中國政協報》、《書法報》、《散文選刊》、《美文》等報刊發表《天下三大行書》、《經典的魅力》、《三家門下轉輪來》、《中國書法十大惡俗》、《這一曲變奏誰人和弦》等數十篇。其中《經典的魅力》選入《2007中國年度隨筆》,《天下三大行書》選入經典法帖跋尾。本書《中國書法經典》是作者試圖用新方法研究書法,即書法史學文化,其中部分文章已見諸報刊。主要事跡收入《中國作家大辭典》、《中國文藝家大辭典》等書籍。
圖書目錄
卷首語
第一卷 天下三大行書——王羲之、顏真卿、蘇軾
第二卷 群鴻戲水“三希堂”——試說鍾繇、王獻之、董其昌
第三卷 天下三大草書家——關於張芝、張旭和懷素
第四卷 法典越千年——楷書四大家之歐陽詢、顏真卿、柳公權
第五卷 爨碑:如此高曲誰人操弦——實地考察之我見
第六卷 三家門下轉輪來——徐渭、八大山人、吳昌碩
第七卷 池魚思故淵——一代巨匠趙孟頰
第八卷 這一曲變奏誰人和弦——王鐸與“三狂人”之榮辱
第九卷 無名者的里程碑——廟堂三碑與金石之氣
第十卷 居高聲自遠 非是藉秋風——孫過庭的《書譜》
第十一卷 高山流水任我行——蘇軾、黃庭堅、米芾的戰略夥伴關係
第十二卷 峽谷溝壑有濤聲——張瑞圖、傅山、鄭燮的人生與書法
第十三卷 一法不當情 萬緣同鏡象——說不盡的弘一法師
第十四卷 自發漁樵江渚上——大師白石
第十五卷 漢字的美術——書法經典事件
第十六卷 女性書法家縱橫觀——蔡文姬、衛夫人、武則天書法一解
附錄:
中國當代書法十大惡俗
中國簡牘100年
序言
這是一部敘述書法經典的散文,說是隨筆亦無不可。所謂經典,就是流傳廣泛持久,可為典範者。我懷著將中國書法經典一網打盡的野心,來審度經典書法文化。這一網的網眼太大,不免掛一漏萬。比如先秦金石銘文,再比如簡牘、帛書等等,都是書法家族的瑰寶。秦代李斯的琅琊台、泰山、嶧山刻石;漢代尚有崔爰、杜度、蔡邕;魏晉王謝家族善書者比比皆是;唐宋尚有初唐四家,草書如賀知章,尚意書風導夫先路的歐陽永叔等等;元明清三朝代之鮮于樞、吳門三家、濃墨宰相劉墉,趙之謙、何紹基、鄧石如……數不清的大家、名家,是不能一一羅列而書之歌之的。經典事件如館閣體、台閣體的形成、清代金石學的興起等等。幾千年書法文化的積澱,是歷代書法史學家群體的智慧。然則,凡是經典都要寫的話,恐怕要成為一部普及性書法文化啟發童蒙的教材了。我冒著以偏概全的危險,在漫長而浩瀚的書法史中遊蕩,精心選擇更為經典、更為典型書法家、法書、事件作為標本,剖析其中的奧秘。我們看到在這一領域的拓荒者,如何艱辛跋涉,建構書法文化的燈塔;我們體悟古代文化大家,如何在浩瀚的筆墨海洋中以超越常人的毅力與智慧,到達彼岸;我們的先賢們如何翻山越嶺,聳立起一座座峰巔。
古人云:“博於古而宜於今。”我試探著用一種新的方法,以述賢哲之殊能。從而構建通向當代書法文化的一座橋樑,最終要關注的還是當代書法的發展前景,打通經典書法文化與當代書法文化密切相關的途徑。文化、文學、藝術、政治、軍事等等,其理莫不如此。米羅曾經說,我們加泰隆尼亞人若想跳上天空,我們永遠相信必須把兩腳紮實地踏在大地上。對經典的漠視與無知.今日的騰飛也是妄想。
我想儘量寫得有趣,有點意思,有點新的方法。我所界定的書法史學文化,不是書法史料的羅列,也不是書法人物和法書的考辨,而是書法文化。這所謂的書法文化,注重書家性格趨向與書學的關係;搜尋書家的生活軌跡與書法活動事件的成因;書家所處的歷史時代對書學產生至關重要的作用等等,定名為《中國書法經典》。我選擇了其中近50名書家,雖非個個冥間握豬含蟬,在世間時卻也罕言識淺見狹學不足者。文中涉及到了幾百著名書法家,也基本涵蓋了整個書法文化史,從而構成了我對書法文化史整體的理論框架。
經典系列動工,也是機緣湊巧。數年前在京畿與會,《美文》的副主編穆濤先生讓我寫隨筆,告訴我可以寫很長。我就寫了《經典的魅力》(後修訂為《天下三大行書》)一文。此文被《散文選刊》選載,接著河南美術出版社薛海洋先生打電話,說這組文章作為跋文收入他編的《天下三大行書》之中;我將稿子寄給著名的《書法》雜誌主編胡傳海先生請教,承蒙抬愛,分期連載了。著名的編輯家杜漸坤先生手書一函,告訴我這組書法史學文化散文收入先生主編的《2007中國年度隨筆》中,很快我也見到了樣書。《中國書法》主編李剛田先生電告,《這一曲變奏誰人和弦》,在他主編的《中國書法》發表,並囑咐我要給予首發權。抬舉、激勵,促使我陸續寫了《中國書法經典》系列文章,歷時兩年半。除老友穆濤兄,此外諸先生們至今尚未謀面,完全是以文衡定去留。這一番抬舉,我是要識的。出版過我兩本書的百花文藝出版社決定出版此書,黃家寶先生多次耐心地與我商量,一併感謝之。散見於報刊之文、同事小放、金科、仁山、秀龍、金平諸先生多有鼓勵,書法家陶然先生亦然,欣慰之餘,繼之以謝忱。
在查閱史籍過程中,疏忽和疏漏在所難免,所謂硬傷亦可能發生,期望方家不吝賜教,今後有機會更正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