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信息
出版社: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第1版 (2010年11月1日)
外文書名: A Study on New Social Stratum's Participating in Democratic Construction in Chin
平裝: 213頁
開本: 16
ISBN: 9787500493754
條形碼: 9787500493754
尺寸: 23.8 x 17 x 1.4 cm
重量: 381 g
作者簡介
王浩斌,法學博士,現為河南大學馬克思主義研究院副教授,主要從事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理論研究,近年來參與國家級課題2項,在《社會學研究》、《馬克思主義研究》、《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新疆社會科學》等國家級、省級刊物上發表論文70餘篇,其中多篇論文為《高等學校文科學術文摘》、人大資料《馬克思主義列寧主義研究》、《文化研究》、《社會學》、《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研究》等全文轉載,著有《中國馬克思主義解釋學研究》。
內容簡介
《中國新的社會階層有序參與民主政治建設研究》是第一部系統研究
我國新的社會階層有序參與民主政治建設問題的學術專著。
《中國新的社會階層有序參與民主政治建設研究》以馬克思主義唯物
史觀為指導,以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過程中新社會階層形成、發展及其
演變的巨觀歷史進程為背景,以深入探討我國新社會階層有序參與民主政
治建設的工作機制和運動規律為主線,以有效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
政治建設進程、促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持續快速和健康發展為
實踐目標,重點分析了馬克思主義關於“新社會階層”有序政治參與的理
論構建,深入研究了我國新社會階層形成的政治本體論基礎、模型分析及
其工作機制,典型分析了深圳、上海、武漢、浙江等省地市新社會階層的
政治參與現況及其基本特點,全面梳理了我國新社會階層的政治參與歷程
、主要成就、基本規律和歷史經驗等重大理論課題和實踐課題。本書由王
浩斌著。
目錄
緒論
一 研究現狀
(一)新社會階層的成分構成及其政治需求
(二)新社會階層的政治屬性及其政治資源
(三)新社會階層對統戰工作的政治性影響
(四)新社會階層對和諧社會的政治意義
二 研究困境
(一)新社會階層身份屬性劃分上的研究困境
(二)新社會階層“政治參與度”上的研究困境
(三)新社會階層“政治參與方式”上的研究困境
三 研究方法
(一)唯物史觀分析方法在新社會階層有序參與民主政治建設研究中的運用
(二)西方社會分層理論及方法在新社會階層有序參與民主政治建設研究中的運用
(三)結構功能主義分析方法在新社會階層有序參與民主政治建設研究中的運用
(四)複雜性科學分析方法在新社會階層有序參與民主政治建設研究中的運用
第一章 馬克思主義關於“新社會階層”及其有序政治參與研究
一 馬克思主義關於新社會階層的科學詮釋
(一)馬克思、恩格斯闡釋新社會階層的幾種語境
(二)馬克思、恩格斯闡釋新社會階層的理論內涵
(三)馬克思、恩格斯闡釋新社會階層的方法論價值
二 馬克思主義關於新社會階層政治參與的科學詮釋
(一)新社會階層政治參與的必要性
(二)新社會階層政治參與的可能性
(三)新社會階層政治參與的基本內容
(四)新社會階層政治參與的實現途徑
三 馬克思主義關於新社會階層有序政治參與的理論闡釋
(一)馬克思主義關於新社會階層有序政治參與的歷史條件
(二)馬克思主義關於新社會階層有序政治參與的科學內涵
第二章 我國新社會階層的形成及其政治參與歷程
一 我國新社會階層的形成條件
(一)世界現代化的縱深拓展是我國新的社會階層形成的時代條件
(二)中國現代化的整體轉型是我國新的社會階層形成的歷史條件
(三)新中國成立初期的階層結構是我國新的社會階層形成的主體條件
(四)改革開放的全面推進是我國新的社會階層形成的現實契機
二 我國新社會階層的概念及特徵
(一)新社會階層中“新”的科學內涵
(二)我國新社會階層的概念詮釋
(三)我國新社會階層的基本特徵
三 目前我國新社會階層的政治訴求
(一)當前我國新社會階層的政治訴求及其主要體現
(二)新社會階層的政治訴求與政治文化的整體轉型
(三)新社會階層在政治文明現代化進程中的歷史地位
四 我國新社會階層的政治參與歷程
(一)從1978年十一屆三中全會至1992年鄧小平的南方講話:我國新社會階層的制度外主動型政治參與階段
(二)從1992年鄧小平的南方講話至1997年十五大的召開:我國新社會階層的制度內被動適應型政治參與階段
(三)從1997年十五大的召開至2002年十六大的召開:我國新社會階層的多元化主體型政治參與階段
(四)2002年十六大以及2007年十七大的召開以來:我國新社會階層的制度創新型政治參與階段
第三章 我國新社會階層形成的政治本體論基礎
一 我國新社會階層形成的經濟制度基礎
(一)我國新社會階層的經濟底蘊及其在經濟領域中的作用
(二)黨的領導集體對我國新社會階層經濟制度基礎的探索
二 我國新社會階層形成的政治生態基礎
(一)作為本體論存在樣態的政治生態及其概念詮釋
(二)黨的領導集體對我國新社會階層政治生態基礎的探索
三 我國新社會階層形成的公共領域基礎
(一)公共領域的概念詮釋及其在我國的興起與研究現狀
(二)公共領域在我國新社會階層形成過程中的歷史作用
(三)黨的領導集體對我國新社會階層公共領域基礎的探索
第四章 我國新社會階層政治參與的模型分析
一 我國新社會階層政治參與的偏好一從眾模型
(一)政治經濟學的理論預設與新社會階層政治參與的模型構造
(二)我國新社會階層政治參與的“偏好—從眾”模型的構造及分析
二 我國新社會階層政治參與的文化重構模型
(一)我國新社會階層政治參與的文化動因及其制約
(二)我國新社會階層政治參與的文化重構模型構建
第五章 我國新社會階層政治參與的工作機制
一 我國新社會階層政治參與的適應機制構建
(一)我國新社會階層政治參與的適應機制構建之理論支撐
(二)我國新社會階層政治參與的適應機制構建之理論內涵
二 我國新社會階層政治參與的目標獲取機制構建
(一)可持續發展戰略與我國新社會階層形成及發展的生態政治基礎一
(二)社會主義政治文明與我國新社會階層政治參與的目標獲取機制
三 我國新社會階層政治參與的社會整合機制構建
(一)社會整合的概念詮釋與我國新社會階層的政治參與
(二)社會建設與我國新社會階層政治參與的社會整合機制構建
四 我國新社會階層政治參與的模式維持機制構建
(一)模式維持機制的概念詮釋與我國新社會階層的政治參與
(二)核心價值觀與我國新社會階層政治參與的模式維持機制構建
第六章 我國新社會階層政治參與的典型分析
一 深圳市新社會階層的政治參與及其基本特點
(一)深圳市新社會階層的發展現狀與總體分析
(二)深圳市新社會階層政治參與的背景、動力及其障礙
(三)深圳市新社會階層政治參與的基本特點
二 上海市新社會階層的政治參與及其基本特點
(一)上海市新社會階層的發展現狀與總體分析
(二)上海市新社會階層政治參與的必要性及動力
(三)上海市新社會階層政治參與的基本特點
三 武漢市新社會階層的政治參與及其基本特點
(一)武漢市新社會階層的發展現狀與總體分析
(二)武漢市新社會階層的政治參與及實現途徑
(三)武漢市新社會階層政治參與的基本特點
四 浙江省新社會階層的政治參與及其基本特點
(一)浙江省新社會階層的發展現狀與總體分析
(二)浙江省新社會階層的政治參與及實現途徑
(三)浙江省新社會階層政治參與的基本特點及趨勢
第七章 新社會階層有序參與民主政治建設的成就及經驗
一 新社會階層有序參與民主政治建設的主要成就
(一)社會影響不斷擴大,新社會階層有序參與民主政治建設的合法基礎不斷夯實
(二)發展思路不斷明晰,新社會階層有序參與民主政治建設的前進方向日益明確
(三)組織建設不斷加強,新社會階層有序參與民主政治建設的管理體制逐漸形成
(四)制度建設不斷完善,新社會階層有序參與民主政治建設的整合力度不斷提高
(五)保障機制不斷健全,新社會階層有序參與民主政治建設的方式途徑逐漸拓展
二 新社會階層有序參與民主政治建設的基本規律
(一)新社會階層有序參與民主政治建設的政經互動規律
(二)新社會階層有序參與民主政治建設的分層漸進規律
(三)新社會階層有序參與民主政治建設的發展創新規律
三 新社會階層有序參與民主政治建設的歷史經驗
(一)必須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將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同擴大黨的執政基礎有機結合起來
(二)必須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將市場經濟體制和機制的建設同社會主義基本制度有機結合起來
(三)必須堅持以人為本,將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同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有機結合起來
(四)必須堅持以現有民主政治構架為基礎,將新社會階層參與民主政治建設的有序性和全體性有機結合起來
主要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