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文論通史

內容提要

過去學界研究中國文學理論批評,一般是以五四新文化運動為分界,此前的稱為“中國文學批評史”,此後的稱為“中國現代文學批評史”。給人造成的印象是,古代的文學理論批評似乎發展到晚清就結束了,現代的文學理論批評都是從外國借來的。到底五四新文化運動前後的傳統與現代之間是不是斷裂的關係?“五四”以後的新文學理論是否完全是外來的?傳統與近現代文論存在怎樣的“通”與“變”的關係?
本書以翔實的文獻梳理、材料解讀和理論闡釋,回答了這些問題。本書突破古代文學與現代文學學科相分割的限制,將自先秦至1949年的文學理論批評作古今貫通式的研究,闡釋傳統文論的發生、發展,以及向近現代的演變和新生,追溯現代文學理論批評與傳統的內在聯繫。這是一部真正意義上的貫通古今的《中國文論通史》。

作者簡介

周興陸,復旦大學中文系、語文所、中國古代文學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古代文學理論學會理事、《文心雕龍》學會理事、《儒林外史》學會副會長。

目錄

導論
第一編 文學理論批評的源頭
第一章 儒家文學理論批評的奠基
第一節 文學與文章
文德 / 博學於文 / “文學”獨立 / 先秦的“文章 ”概念 / 漢代以後的“文章 ”概念
第二節 言語與修辭
言語 / 修辭 / 君子必辯 / 言語與文體
第三節 “詩言志”與孔子論詩
詩 / 詩言志 / 興於詩 / 興、觀、群、怨 / 思無邪
第四節 “賦詩言志”和“以意逆志”
采詩 / 賦詩言志 / 知言養氣 / 以意逆志、知人論世
第五節 《樂論》與《樂記》
盡善盡美 / 感於物而動 / 聲音之道,與政通矣 / 聲、音、樂 / 樂者,天地之和也 / 樂契約,禮別異 / 致樂以治心 / 貴雅樂而賤邪音
第六節 《毛詩序》與儒家詩論的確立
《毛詩序》 / 上以風化下,下以風刺上 / 風、賦、比、興、雅、頌“六義” / 主文而譎諫 / 變《風》、變《雅》 / 詩者,天地之心
第二章 老、莊思想的文論啟悟
第一節 道與言
有與無 / 道與言 / 大音希聲、大象無形 / 天籟 / 道法自然
第二節 道與技
萬物與我為一 / 道與技 / 玄覽與游心
第三章 文人精神與“騷怨”傳統
第一節 發憤以抒情
發憤以抒情 / 發憤著書 / 不平則鳴 / 詩,窮而後工 / 小說戲曲的“發憤”精神
第二節 依經論騷
原也過以浮 / 非明智之器,可謂妙才 / 夫《離騷》之文,依託五經以立義焉 / 依經論《騷》,四同四異 / 正聲何微芒,哀怨起騷人
第三節 漢魏六朝的賦論
賦者,古詩之流也 / 詩人之賦麗以則,辭人之賦麗以淫 / 賦體物而瀏亮 / 情以物興,物以情觀 / 虛與實

第二編 文學理論批評的自覺
第四章 文士、文體、文集與文論
第一節 文士身份的確立與作家論
文人與文儒 / 從曹丕到范曄的“文人”觀念 / 文以氣為主 / 才、氣、學、習 / 豈曰文士,必其玷歟 / 蓋士之登庸,以成務為用
第二節 文體論與六朝時期集部的出現
四科八體 / 體有萬殊 / 文筆 / 五言居文詞之要 / 四部分類與早期集部
第三節 魏晉南北朝的文論著作
曹丕《典論·論文》 / 陸機《文賦》 / 劉勰《文心雕龍》 / 鍾嶸《詩品》 / 蕭統《文選》 / 徐陵《玉台新詠》
第五章 詩文理論批評的自覺
第一節 詩文審美特徵論
詩緣情 / 綜輯辭采、錯比文華 / 情采 / 乾之以風力,潤之以丹采 / 何必絲與竹,山水有清音
第二節 詩文創作論
佇中區以玄覽,頤情志於典墳 / 陶鈞文思,貴在虛靜 / 思理為妙,神與物游 / 靈感與養氣 / 通變 / 聲律論 / 事類
第三節 詩文功用論、鑑賞論和歷史觀
經國大業、不朽盛事 / 自通、自娛 / 知音 / 博觀、六觀 / 觀文者披文以入情 / 深識鑒奧、玩繹方美 / 時運交移,質文代變
第三編 分體文學理論批評的發展
第六章 詩歌理論批評
第一節 興寄、諷喻與意境
初唐詩格與律體定型 / 情緒為先,直置為本 / 興寄、逸興 / 興象與風骨 / 諷喻 / 意境
第二節 從“緣情”向“尚意”的詩學轉向
“有為而作”的消歇 / 寓意於物,而不可以留意於物 / 黃庭堅重釋詩本旨 / 韻
第三節 活法與妙悟
無一字無來處 / 活法與悟入 / 作家各自一風流 / 方回的“格高”論
第四節 興趣、格調與神韻
標舉盛唐 / “興趣”說 / “格調”說 / “神韻”說
第五節 尊宋詩學的崛起
唐宋之辨 / 明末清初人論宋詩 / 葉燮 / 翁方綱 / 同光體與近代的尊宋詩學
第七章 詞學理論批評
第一節 宋代的詞論
隋唐燕樂 / 聲詩、曲子詞 / 關於柳永詞的評論 / 關於蘇軾詞的評論 / 詞“別是一家”
第二節 明清的詞論
婉約與豪放 / 陽羨和浙西詞派 / 常州詞派
第八章 文章 理論批評
第一節 駢散論
駢文論 / 古文論 / 語錄
第二節 文與道
文以明道 / 文以載道 / 作文害道 / 本色與自得 / 氣盛言宜 / 文、道分離論
第三節 “辭達”和“義法”
“陳言務去”和“簡而有法” / 蘇軾釋“辭達” / 義法 / 義理、考據、辭章 / 神理氣味、格律聲色 / 因聲求氣 / 陽剛陰柔與古文四象
第九章 小說理論批評
第一節 文言小說理論批評
目錄學上的“小說”及其分類 / 唐傳奇論 / 《聊齋志異》論
第二節 通俗小說之外論
通俗小說之褒貶 / 通俗小說動機與功用論
第三節 通俗小說之內觀
“演義,以通俗為義也者”——歷史演義論 / “說不極於誕者,不足以聳人之聞”——小說虛構論 / “寄意於時俗”——世情小說論
第四節 小說名著的評點
小說評點的源頭 / 《水滸傳》評點 / 《三國演義》評點 / 《金瓶梅》評點
第十章 戲曲理論批評
第一節 優戲、雜劇、傳奇和花部
優戲 / 雜劇論 / 南戲與傳奇 / 南北戲曲比較論 / 花部之興
第二節 情感、本色、人物和結構
能道性情者莫如曲 / 本色論 / 人物論 / 結構論
第四編 文學理論批評的近現代轉型和新生
第十一章 文學理論批評的近現代轉型
第一節 從“性靈”論到“人的文學”
陸王心學的文學啟悟 / 泰州學派與晚明“性靈”論 / 竟陵派 / 袁枚“性靈”說 / 龔自珍的“尊情”說 / “摩羅詩力”和“人的文學”
第二節 晚清的經世思想與文學界革命
文論中的經世思想 / 詩界革命 / 小說界革命
第三節 從“文學革命”到“革命文學”
胡適與陳獨秀 / “五四”時期的文學新觀念 / 革命文學論
第四節 從保存國粹到中國作風、中國氣派
從保護文言到提倡大眾語 / “學衡”派之昌明國粹、融化新知 / 中國本位的文化論 / 民族文學運動 / 從“大眾文學”到“中國作風、中國氣派”
第五節 純文學觀的中國化
王國維 / 文學審美論 / 朱光潛 / 早期創造社的文學觀 / 文藝自由論
第十二章 現代分體文學理論批評
第一節 詩學的現代轉型與探索
白話詩論 / 胡懷琛的“新派詩論” / 新格律論 / “純詩”論 / “大眾化”和現實主義詩論 / 新詩現代化
第二節 “詞的解放”運動和“新樂歌”的創建
詞的解放運動 / 自由詞 / 新體樂歌
第三節 文章理論的古今演變
從駢文到美文 / 桐城文統的延續與轉型 / 報章體 / 從美文、小品文到雜文 / 朱自清論散文
第四節 小說理論的變與通
“興味派”及對其清算 / 從自然主義到新現實主義 / 短篇小說論 / 小說藝術論 / 傳統小說形式的新生命
第五節 舊戲現代化與話劇民族化
清末的舊戲改良 / 春柳社和“文明戲” / 新文化運動時期的新舊戲之爭 / “國劇”運動 / 從左翼到抗戰的戲劇理論
結語
中國文論的本質是“大文學觀” / 中國文論的主要特徵 / “文以載道”的古今演變 / 《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
主要參考文獻
後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