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文化研究所[香港中文大學中國文化研究所]

中國文化研究所[香港中文大學中國文化研究所]
中國文化研究所[香港中文大學中國文化研究所]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香港中文大學中國文化研究所成立於1967年,宗旨是促進綜合及比較性之研究,協助本地及海外學者提高中國文化研究與教學水平,又通過出版書刊和舉辦學術會議,促進研究經驗與知識之交流及中國文化之建設。

2018年11月,香港中文大學中國文化研究所在第三屆全球華人國學大典上獲頒“全球華人國學傳播獎”之“海外影響力獎”。

歷史沿革

從文史研究開始

香港中文大學中國文化研究所的成立緣自創校校長李卓敏博士對中國文化的熱愛,對民族、國家、社會的關切。他不但促成了研究所,更親任所長,可見其重視之程度。

香港中文大學中國文化研究所成立(1967年) 香港中文大學中國文化研究所成立(1967年)

研究所1967年成立之時,成員以新亞研究所的教授及研究員為骨幹,包括王德昭、陳荊和、全漢升、周法高、牟潤孫、唐君毅、薛壽生等文史哲學者。由於李校長曾任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中國研究所所長,他引入海外學者對中國研究的看法。此外,時任校董利榮森先生有感五六十年代大量中國文物流散,故捐款在研究所下設立文物館,以協助收藏及保存文物,該館遂在1971年成立。

概括而言,研究所初期以傳統文史哲為基礎,輔以海外漢學及歷史文物的保存及研究。

開啟海外之路

《譯叢》與《二十一世紀》 《譯叢》與《二十一世紀》

隨著宋淇、高克毅、鄭德坤、余光中先後於六十年代末至七十年代初陸續加入中大,研究所開始發展翻譯及考古研究。1973年,《譯叢》面世,通過翻譯把中國文化介紹到西方。到了八十年代中,在前所長陳方正博士的領導下,注入了現代元素,招攬了金觀濤及劉青峰兩位當代中國文化研究學者來投,創辦《二十一世紀》綜合學術文化刊物,迅即贏得海內外的認同。其後,更成立當代中國文化研究中心,推動對中國近現代文化和思想的研究,重點在中國思想和文化的近現代轉型,以及與西方及其他文明的比較探索。

陳博士又率先套用電腦科技,由劉殿爵教授、現為副所長的何志華教授及何國傑先生專責,把商周甲骨卜辭和先秦兩漢以至魏晉南北朝的一切傳世文獻建成電子資料庫,方便檢閱。資料庫內容隨後經重新編輯和增添,定名為漢達文庫,並上載至網際網路,開放給公眾使用。

另樹一幟

中國文化研究所五十周年 中國文化研究所五十周年

耕耘半世紀,研究所現下設文物館和六個研究中心。研究涵蓋上古至今,縱線已完整。橫線方面,研究範疇不但廣泛,注重學術水平和創新之餘,不忘民族情感,更以雙語進行,面向國際。

另方面,亦與英、美、德、法、內地及台灣的著名院校及研究機構素有聯繫,當中包括劍橋大學、牛津大學、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荷蘭萊頓大學、北京中國社會科學院,以及台灣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及近代史研究所,交流心得,開拓合作研究。研究所並設立了法國遠東學院香港中心,而蔣經國基金會亦捐款成立亞太漢學中心。

研究所簡介

香港中文大學中國文化研究所下設文物館、翻譯研究中心、中國考古藝術研究中心、吳多泰中國語文研究中心、當代中國文化研究中心及劉殿爵中國古籍研究中心,各自發展學術及出版工作。此外,所方尚有建立中國古代文獻電子資料庫的長期研究計畫,以及其他多種研究計畫。

中國文化研究所 中國文化研究所

2006年,“中國研究”成為香港中文大學策略計畫內的五大重點研究領域之一。2011年,研究所重新改組,除了涵蓋更多中國研究相關的項目外,更積極與校內多個與中國研究有關的單位建立跨部門合作關係,至今已有十二個來自不同部門、不同學科的單位加入研究所成為附屬單位,務求於中國研究領域上有更緊密的合作,發揮協同效應,推動具世界學術水平的中國研究。

研究所主要出版物包括:《中國文化研究所學報》、《譯叢》、《中國語文研究》、《中國語文通訊》、《二十一世紀》、《先秦兩漢古籍逐字索引叢刊》、《魏晉南北朝古籍逐字索引叢刊》及《漢達古籍研究叢書》等。屬下各單位亦分別出版專刊、叢書及其他學術專書。

機構設定

文物館

香港中文大學文物館 香港中文大學文物館

香港中文大學文物館成立於1971年,致力於中國文物的收藏、保存、研究和展覽;將源遠流長的中國藝術、人文精神、文化遺產介紹給大學成員及香港公眾。文物館以館藏及惠借文物精品為基礎,進行學術研究及推廣交流。作為大學的教學博物館,文物館與藝術系及中國考古藝術研究中心緊密合作,在博物館學、藝術史學及考古學各方面,提供實物研習和深度研究;亦與大學其他院系共同開發中國藝術在社會、文化、技術及歷史等領域的跨學科研究。

研究中心

翻譯研究中心

香港中文大學中國文化研究所翻譯研究中心成立於1971年,為香港、亞洲以至全球最早成立的翻譯研究中心之一。中心一向以其國際視野見長,致力運用香港的獨特優勢—學術自由與資訊自由—為東、西方文化建立橋樑。1983年,中心易名為翻譯研究中心,除繼續肩負向世界介紹及推廣中國文學的使命外,亦開始透過不同形式的活動,積極推動翻譯研究的學科發展,成為中國及亞洲翻譯史研究的重要基地。

中國考古藝術研究中心

中國文化研究所(七十年代初) 中國文化研究所(七十年代初)

近半世紀是中國考古學的黃金時代,新的發現層出不窮,譜寫了中華民族古代光輝燦爛的歷史,為舉世所矚目。1978年,鄭德坤教授創立中國考古藝術研究中心,目的在推進該校與世界各地對中國考古藝術之研究。中心創建之始,即致力於發展一個較完善之圖書室、資料庫及索引編目系統,網羅中外出版中國考古藝術之書刊。1987年始,本中心成立了田野考古實驗室及考古隊。近三十年來,中心在本地、國內及境外進行考古調查及發掘。

吳多泰中國語文研究中心

吳多泰中國語文研究中心的前身是“中國語言學研究中心”,成立於1966年。1978年易名為“中國語文研究中心”。1980年吳多泰先生慨捐巨資協助中心的研究工作,中心因此命名為“吳多泰中國語文研究中心”。自成立以來,中心的研究務求做到新知舊學並重、理論及實踐結合,為中國語文研究作出貢獻。

當代中國文化研究中心

當代中國文化研究中心成立於1993年,旨在推動對中國近現代文化和思想的研究,重點在中國思想和文化的近現代轉型及與西方及其他文明的比較探索。當代中國文化研究中心歷年開展不同研究計畫、舉辦多次大型國際學術研討會以及多個學術講座,並出版一系列有關中國思想史研究和中國近現代史研究的書籍,以及《二十一世紀》學術期刊。

劉殿爵中國古籍研究中心

劉殿爵中國古籍研究中心成立於2005年,原名“中國古籍研究中心”。大學為紀念劉教授對中國古籍研究中心之貢獻,於2011年11月29日將中心命名為“劉殿爵中國古籍研究中心”。中國古籍研究中心前身為漢達古文獻資料庫(建庫於1988年),其成立之宗旨在於全面校訂、整理中國古代傳世及出土文獻,並建立電腦資料庫,藉此進行研究工作,然後通過各種媒體出版研究成果。

中國研究服務中心

中國文化研究所 中國文化研究所

1963年,西方研究中國大陸的學者在香港設立了“大學服務中心”,專為海外到香港來從事中國研究的學者服務,在中國對外開放以前,中心一直是西方中國研究學者的大本營。按80年代初的統計,大約有200多本有關中國大陸研究的學術著作,都在中心完成。中心為促進國際社會對中國大陸的了解,為國際中國研究學術圈的形成,都起到相當的作用。1988年加入香港中文大學後,於1993年更名為中國研究服務中心。如今,中心已成為擁有當代中國國情研究資料最齊全的圖書館,其使用之方便為海內外學者稱道。中心旨在營造最佳的學術研究環境、促進中、外學者交流以及提倡研究、為社會服務。

附屬研究中心

人間佛教研究中心

中國社會的歷史人類學研究

中國音樂資料館

中國哲學與文化研究中心

中國歷史研究中心

明清研究中心

香港文學研究中心

雅禮中國語文研習所

粵語研究中心

道教文化研究中心

戲曲資料中心

法國遠東學院香港中心

法國遠東學院(École Française d'Extrême-Orient)創辦於1898年,現隸屬法國高等教育和研究部,其使命是運用人文社會科學的方法研究亞洲的古典文明和當代社會。學院在12個亞洲國家設有18個研究中心,擁有42位研究員(人類學家、考古學家、語言學家、歷史學家和其他專家)及數百位其他員工和合作者。他們聯合亞洲當地的專家和來自世界各地的亞洲學家,對古往今來的亞洲文明進行實地調查,開展保護工作。

中國文化研究所學報 中國文化研究所學報

法國遠東學院於2007年發起創立了亞洲實地研究歐洲聯合會(European Consortium for Asian Field Study)。該聯合會由遠東學院負責協調,成員包括歐盟、俄羅斯和亞洲的四十多個頂尖學術機構。聯合會的宗旨是共享設在亞洲的22個基地,從而為歐洲學者提供實地研究的機會和條件,同時鼓勵從事亞洲研究領域的跨學科合作項目。2012-2013年,聯合會正在申請獲得自主法律身份,成立致力於整合亞洲實地研究資源的公共利益集團(Public Interest Group)。

法國遠東學院在多年與香港漢學界開展個別合作的基礎上,1994年在香港成立了一個固定的聯絡中心(EFEO Centre)。該中心設於香港中文大學中國文化研究所(亞洲實地研究歐洲聯合會的合作創辦機構之一)。除了與中國文化研究所和香港中文大學宗教系保持著傳統合作關係,中心也積極與香港中文大學的其他院系部門和香港、中國大陸及台灣的其他機構發展關係,共同舉辦學術活動,促進港、歐之間的學術交流。

亞太漢學中心

香港中文大學─蔣經國基金會亞太漢學中心成立於2006年1月。中心由蔣經國國際學術交流基金會的慷慨捐款和香港中文大學的撥款支持,其成立是為了促進兩岸三地、亞太區以至國際間的漢學研究與中國研究。

亞太漢學中心是蔣經國國際學術交流基金會第三所海外漢學研究中心,亦是整個亞太區的第一所。

主要人員

研究所所長

梁元生教授(所長)、何志華教授(副所長)、黎志添教授(副所長)

名譽顧問

余英時教授(名譽顧問)、饒宗頤教授(講座教授)

名譽高級研究員

王泛森教授、李歐梵教授、李熾昌教授、信廣來教授、張洪年教授、陳方正博士、傅飛嵐教授

特聘研究員

特聘研究員研究興趣
孔慧怡博士中國翻譯史,早期的中國的共和黨婦女,文學翻譯
杜愽妮教授人權;中國異議文學及審查;文學翻譯及跨文化研究;翻譯研究;中國現當代文學、戲劇與電影及思想史;私密性研究;中國婦女
夏含夷教授周代文化與文學史
高美慶教授中國繪畫史,以明清及近現代為主,並旁及中外藝術交流及美術教育
傅飛嵐教授道教史
勞格文教授安徽徽州民旅志及早期中國宗教

研究中心主任

王宏志教授翻譯研究中心主任
何志華教授劉殿爵中國古籍研究中心主任
梁元生教授當代中國文化研究中心主任
趙志裕教授中國研究服務中心主任
鄧聰教授中國考古藝術研究中心主任
鄧思穎教授吳多泰中國語文研究中心主任
鄭宏泰博士當代中國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
高琦博士中國研究服務中心助理主任

顧問委員會

主 席利乾先生(北山堂基金)
委 員歐陽伯康先生(Vida Nova Ventures Inc.)
張妙清教授(香港中文大學)
朱雲漢教授(台灣蔣經國國際學術交流基金會)
Prof. William C. Kirby(美國哈佛大學)
莫華釗先生(莫慶堯慈善基金)
蕭鳳霞教授(美國耶魯大學)
Prof. Franciscus Verellen(法國遠東學院)
屈志仁教授(美國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
當然委員段崇智教授(香港中文大學校長)
梁元生教授(香港中文大學中國文化研究所所長)
陳林月萍女士(香港中文大學財務長)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