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年文化保護宣言

中國年文化保護宣言

2014年12月22日,中國年文化產業聯盟發布《中國年文化保護宣言》。這是繼《中國年文化保護紅皮書》之後,再一次發起保護、弘揚、創新中國年文化、建立中國年文化體系的呼籲。 2012年12月22日,以華漫兄弟(天津)互動娛樂有限公司、中國吉祥有限公司、天津楊柳青年畫以及國內春聯、福字、玩偶等年文化相關企業為主要發起單位的中國年文化產業聯盟聯合倡導發布《中國年文化保護宣言》。 宣言主要分為三個部分:一、中國年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迫在眉睫;二、中國年文化九節日體系;三、弘揚與創新是對中國年文化最好的保護。分別通過強烈呼籲保護擁有5000年歷史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中國年、建立並闡述“中國年·九節日”節日體系以及華漫兄弟等中國年文化產業聯盟成員對於弘揚和創新中國年文化所做的貢獻等方面明確表達了保護中國年文化的強烈意願。 中國年文化產業聯盟相關負責人表示,作為中國人,保護和弘揚中國年文化是我們的責任和使命。目前,年動漫、年春聯福字、年玩偶、“全球財神到”的撒金鑽石畫等年產品以及年文化商超美陳系統作為創新中國年的嘗試,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認可。世界最大MALL歐亞賣場在12月店慶期間喜迎全球財神到,商業效果顯著,開闢了一次非常成功的嘗試。相信在中國年文化產業聯盟的不斷努力下,會有更多的人加入到保護中國年文化的行列當中來,讓文化成為一種力量,讓傳統成為一種時尚。

保護宣言

河圖洛書,敬祖懷遠;九節賀歲,六福團圓。

大年小年,除夕慶晚;龍馬精神,中華綿延。

遺產保護

中國年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迫在眉睫

“中國年”作為中國最富有特色的傳統節日,擁有著近5000年的歷史。關於中國年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上古的堯舜時期,雖然經歷了數千年的流傳,其象徵吉祥團圓同時對未來寄予美好希望的寓意卻從來沒有改變。

《大年小年除夕記》原著作者李儒奇、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副主席劉鐵梁、著名關東民俗文化專家曹保明、遼寧省民俗學會理事長曲彥斌、吉林省民俗學會理事長施立學等聯合發表了《中國年文化保護紅皮書》並遞交國家文化部,藉此呼籲:“保護中國年,不能再等了!”國家文化部蔡武部長對中國年文化的保護倡議給予高度評價。南京大學民俗藝術研究所主任、中國年俗文化研究資深專家陳竟教授激動地表示,“中國現在還不啟動春節申遺工程,還要待到何時?”曹保明更是強調:“非物質文化遺產是無形的,它是人類生存的表現形態和空間。”

中國年文化產業聯盟以華漫兄弟(天津)互動娛樂有限公司、中國吉祥有限公司、天津楊柳青年畫以及國內春聯、福字、玩偶等年文化相關企業為主要發起單位,聯合倡導發布《中國年文化保護宣言》。

隨著中國在世界影響力的不斷增強以及東西方文化的不斷交融,中國傳統文化的集大成者——中國年更是受到了世界人民的追捧。作為炎華子孫,我們有義務更有責任將華夏瑰寶“中國年”完好的保護起來,通過我們的努力將其傳承給子孫後輩,並利用各種形式將“中國年”發揚光大,讓中國的年具有世界影響力,成為全世界的節日。

節日體系

中國年文化九節日體系

在文化不斷交流的21世紀,西方的聖誕節已經由一個基督教國家的節日演變為世界性的節日。由平安夜開始到轉天的聖誕節為節日的最高潮部分,穿著紅棉襖、留著白鬍子、背著包袱的聖誕老人,由麋鹿拉著的紅色雪橇、掛滿禮物的聖誕樹……這些都已經成為了聖誕節的標識。

然而,作為中國年長久以來卻一直沒有一個統一的節日體系,這為中國年的全球性推廣增加了很大的難度。

此次,中國年文化產業聯盟通過各處走訪、深入的研究,整理出了一套真正的中國年節日體系。其中,確立了龍馬神獸的大年形象、背負洛書的神龜小年形象、來自楊柳青年畫的年娃娃形象以及怪獸夕的形象。同時確定了包含九個傳統節日在內的“中國年·九節日”,從冬至正式開始,到轉年農曆二月二龍頭節結束,歷時接近三個月,包含了冬至、臘八、小年、除夕、大年初一、正月初五破五、正月初七人日、正月十五元宵節、二月二龍頭節等九個傳統節日,被稱為“中國年·九節日”。

1. 冬至

冬至作為我國二十四節氣當中最早確定的,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時代,就已經用土圭觀測太陽的方法測定出來了。而冬至節則源於漢代,盛於唐宋,相沿至今。古人對於冬至十分重視,自古就有“冬至大如年”的說法。

赤豆飯是冬至當天最具代表性的美食,而餃子、餛飩和狗肉也是冬至當天常見的食物。

2. 臘八

在我國古代,“臘”本是一種祭禮,稱“大臘”, 冬祀稱為“臘祭”。直到南北朝時,將農曆十二月初八固定為“臘八節”,人們藉此祭祀祖先和天地神靈,並祈求豐收和吉祥。

在臘八這天喝臘八粥幾乎是所有華人的習俗,除此之外,臘八蒜、臘八豆腐等食物也是臘八的代表性食物。

3.小年

小年是民間祭灶的時間,非常重要。民間傳說灶王爺在這天要上天向玉帝報告人間的善惡,所以,人們對灶王爺十分恭敬,唯恐灶王向玉帝說壞話降罪下來。

人們在這一天都要吃灶糖。傳說灶王爺吃了灶糖,便會上天言好事,而人吃了灶糖,則會善於發現別人的優點。

4.除夕

每年農曆的最後一天被稱為“除夕”,傳說這一天,龍馬神獸大年和神龜小年集眾人之力,將怪獸“夕”壓在了七星神山之下,從此這天便稱為“除夕”。

除夕這天,合家團圓,人們聚到一起包餃子、吃年夜飯、放鞭炮、貼春聯、貼福字、掛年畫,除夕夜是“中國年·九節日”的最高潮部分,在這一天中國年的節日氛圍達到了頂峰。

5.大年初一

大年初一俗稱“春節”,是農曆年的第一天。這一天開始,人們穿著新衣服,喜氣洋洋的到親戚朋友家拜訪。慶賀新年,互送祝願。

這一天人們見面互相拜年,吃長壽麵寓意新的一年順順利利,同時還要吃年糕,取“年年高”之意。

6.破五

正月初五,又叫做“趕五窮”, 人們黎明即起,放鞭炮,打掃衛生,趕走智窮、學窮、文窮、命窮、交窮。據說這天是財神的生日。這一天,講究的是送窮鬼,迎接財神。

這一天人們吃餃子,迎財神。人們對於財神的信仰在這一天極為凸顯。

7.人日

農曆正月初七是“人日節”,又稱“人勝節”、“人慶節”等,傳說女媧創造蒼生,順序造出了雞、狗、豬、羊、牛、馬等動物,並於第七天造出人來,故此初七為人的生日。

在這一天人們戴人勝、贈花勝,並用七種新鮮的節令蔬菜加米粉做成羹食用,稱為“七寶羹”。

8.元宵節

農曆正月十五,又稱為“上元節”, 主要活動是晚上吃湯圓、賞月,後來節日名稱也演化為“元宵節”。將從除夕開始延續的“中國年·九節日”推向又一個高潮。元宵之夜,大街小巷張燈結彩,人們賞燈,猜燈謎,吃元宵,成為世代相沿的習俗。

這天人們都要一家人團聚在一起吃元宵。元宵是北方的稱呼,而湯圓則是南方的叫法,南北方製作工藝略有差別,口味也各有不同。

9.龍頭節

農曆二月初二龍頭節,又被稱為“春耕節”、“農事節”、“春龍節”。這天是水族領袖龍王抬頭的日子。民間求神、祈雨,祈禱一年的風調雨順,祝願豐收。二月二標誌著“中國年·九節日”的結束,人們開始正常的工作。

在這一天人們都去理髮,寓意抬龍頭。同時吃爆米花、料豆、麵條、烙餅、雞蛋、豬頭肉等等。

弘揚創新

弘揚與創新是對中國年文化最好的保護

華漫兄弟(天津)互動娛樂有限公司作為中國年產業聯盟的核心成員之一,一直致力於中國年文化的弘揚與創新。

1.《大年小年除夕記》

你早該知道的正版年傳說——《大年小年除夕記》,該作品講述了中國年的傳說:在很久以前的天水村,冬至那一天,怪獸夕偽裝成大年的樣子來騙取《河圖》,由於被識破,氣急敗壞要摧毀村莊。後來村里人找來了大年小年的神仙一同在除夕這一天消滅了怪獸夕嗎,人們得以永享太平。

2.六福臨門年娃娃

伴隨著《大年小年除夕記》的推出,相關的衍生品也進入到了市場,年動漫春聯、福字這類年貨產品深受廣大民眾的青睞。“大年”、“小年”、“夕”、“年娃娃”等四款年玩偶組成的“吉祥萌寶團”在玩偶市場異軍突起。

同時將“福、祿、壽、喜、財、安”集於一身的“六福臨門”相關衍生品更是受到了年輕人的熱捧,大家將其作為禮品相互贈送,互獻祝福。

3.全球財神共歡笑

針對正月初五時人們對於財神的信仰,華漫兄弟(天津)互動娛樂有限公司聯手中國吉祥有限公司,根據“喬氏時空周易”的理論,設計了集全球39位財神於一體的“大財富神團·全球財神到”撒金鑽石畫,將全球財富匯聚到了一起。目前這幅鑽石畫已經申報了金氏世界紀錄。

伴隨著“大財福神團·全球財神到”撒金鑽石畫,天津楊柳青年畫還使用楊柳青年畫傳統工藝製作了介紹39位財神的《財神經》捲軸畫,將傳統工藝與現代理念充分的結合。

在“全球財神到”相關親民衍生品的熱銷同時,針對於“全球財神到”的美陳系統也受到了全國各大知名商超的追捧,其中號稱“世界最大MELL”的長春歐亞賣場在自身店慶活動當中獲得“全球財神到”使用授權,迅速吸引了大量眼球。

4.龍馬精神中國年

無論是年動漫還是卡通玩偶衍生品,無論是“中國年·九節日”還是“全球財神到”的撒金鑽石畫,這一切都是在創新中尋求弘揚中國年文化的途徑。

時代變遷,中國年文化的形式也是在不斷的改變,然而唯一不變的是中國年的內涵,是中國人傳承了5000年的精神——龍馬精神。

自強不息、樂觀向上的龍馬精神是民族的支柱、是文化的核心,是我們炎黃子孫必要全力以赴保護、傳承、弘揚、創新的。

中國年文化產業聯盟一直以保護、傳承、弘揚、創新中國年文化為己任,在不斷壯大自身的同時攜手志同道合的夥伴一起為中國年文化貢獻自己的力量。

讓文化成為一種力量,讓傳統成為一種時尚。在“中國年文化”的保護弘揚之路上,我們依然任重道遠!

二〇一四年十二月二十二日­­

中國年文化保護宣言 中國年文化保護宣言
中國年文化保護宣言 中國年文化保護宣言
中國年文化保護宣言 中國年文化保護宣言
中國年文化保護宣言 中國年文化保護宣言
中國年文化保護宣言 中國年文化保護宣言
中國年文化保護宣言 中國年文化保護宣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