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工農紅軍挺進師紀念園

中國工農紅軍挺進師紀念園

中國工農紅軍挺進師紀念園位於浙江省溫州市平陽縣,園中主要景點有中國工農紅軍挺進師紀念碑、題詞碑廊、幹部校舍和陳列館等。

基本信息

園中景點

中國工農紅軍挺進師紀念碑中國工農紅軍挺進師紀念碑位於平陽縣山門鎮鳳嶺山,建成於1998年。紀念碑建築群總占地面積5280平方米,坐北朝南,背靠群山,面向疇溪。時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軍委副主席劉華清為紀念碑題寫碑名。紀念碑主碑高18米,主碑周圍布置高低不同的6根立柱,如春筍破土,象徵挺進師活動過的閩浙贛等地區的革命力量蓬勃發展。

中國工農紅軍挺進師

碑文碑文
中國工農紅軍挺進師,簡稱紅軍挺進師或挺進師,是1935年2月由中國工農紅軍第十軍團的突圍部隊為基礎組建的,是土地革命戰爭後期南方三年游擊戰爭的主力軍。組建時,全師僅500餘人,師長粟裕,政委劉英。由贛東北到浙西南後,於1935年夏建立了以仙霞嶺為中心的浙西南遊擊根據地,隊伍發展到近千人。但在國民黨軍對浙西南遊擊區發動的第一次大“圍剿”中,浙西南根據地遭受嚴重摧殘,許多領導骨幹紛紛犧牲,隊伍銳減到300餘人。1935年10月,粟裕、劉英率領挺進師主力轉移到閩浙邊,以泰順東部山區為中心開闢革命根據地。
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後,國共合作抗日,這裡又是紅軍奔赴抗戰前線的出征地。1937年9、10月間,紅軍挺進師各部在平陽山門、鳳林一帶集中,改編為國民革命軍閩浙邊抗日游擊總隊,下轄3個支隊和1個教導隊,於1938年3月開赴皖南,編入新四軍。
紅軍挺進師在浙江的三年游擊戰爭,牽制和消耗了國民黨軍的大量兵力,有力地掩護和策應中央紅軍戰略轉移。不但保存了一支能排除萬難創造奇蹟的武裝力量,積累了游擊戰爭的經驗,而且在浙江各地培養了大批革命的新生力量,為浙江的解放事業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挺進師的革命鬥爭歷程是中國革命史中的一個亮點,其革命功績不可估量。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