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小教學人員(初級)教育技術能力培訓大綱

中國小教學人員(初級)教育技術能力培訓大綱

本大綱依據《中國小教師教育技術能力標準(試行)》中對教學人員教育技術能力的要求編制。 本大綱是教育技術領域的研究成果,注重繼承我國優良的傳統教學思想,借鑑國外先進的教學理念,參考了國外開發的教育技術標準和我國教育技術組織研製《中國教育技術標準》的有益經驗。

使用說明

1.本大綱依據《中國小教師教育技術能力標準(試行)》中對教學人員教育技術能力的要求編制。

2.本大綱是教育技術領域的研究成果,注重繼承我國優良的傳統教學思想,借鑑國外先進的教學理念,參考了國外開發的教育技術標準和我國教育技術組織研製《中國教育技術標準》的有益經驗。

3.大綱的編制力求體現素質教育的思想,適應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需要,以“任務驅動、強調活動、強調參與”為指導原則,把基於現有教學媒體環境的教學設計作為主要任務,採取模組化設計的方式安排培訓內容。在每一模組中,目標和任務是培訓的基本要求,教學活動建議和教學活動舉例作為對基本要求的解釋或補充。

4.在大綱指導下開展培訓的過程,是教師體驗和交流學生學習的過程,是分析、總結、改進教師日常教學的過程。需要處理好在活動中體驗與知識之間的關係,理論與實踐之間的關係。需要重視中國小教師成人學習的特點和個性差異,強調中國小教師教育技術套用能力的形成和發揮,真正使學習過程成為幫助教師利用技術改善教學,提高教學能力的過程,促使其養成套用技術的習慣。

5.大綱規定培訓總課時約為50學時 。

培訓目標

經過初級教育技術能力培訓的中國小教學人員,在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與態度方面應達到以下具體要求:

(一)知識與能力

1.掌握教育技術的基本概念、意義及其作用。

2.了解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整合的基本概念。

3.掌握教學設計的過程及其關鍵環節。

4.掌握媒體的特點,了解各類媒體對教與學的支持作用。

5.學會運用技術進行教學形成性評價、總結性評價。

(二)過程與方法

1.完成一節課或一個教學單元/主題的教學設計,實施或展示、研討教學。

2.掌握分析演示型教學媒體特點的方法,提高在實際教學中的套用能力。

3.學會運用文字編輯軟體編制常用教學文檔,運用網路工具蒐集教學資源,運用多媒體工具對文本、圖片、聲音、動畫等資源進行簡單的加工處理,運用簡單的課件製作工具或網頁製作工具整合教學資源。

4.能夠使用常用的形成性評價、總結性評價的量規和方法設計課堂教學評價活動。

(三)情感與態度

1.消除教學中套用信息技術的畏懼心理,形成對教育技術促進教學的認同。

2.形成把教學技術與教學實踐緊密聯繫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3.形成對資源信息的正確認識和初步的選擇、處理和加工能力,建立智慧財產權保護意識。

4.了解技術對社會、對學生髮展的重要影響,樹立在教學中運用技術的使命感。

成果形式

1.每個學員完成的一節課或一個教學單元/主題的教學設計方案(包括:文稿、資源、評價和過程記錄等);

2.每個學員學習過程中形成的作業資料夾(包括教學設計、資源收集與加工、反思日誌等);

3.每個小組集體研究過程中形成的記錄文檔(包括討論記錄、小組作品和交流文稿等);

以上成果作為評定教師學習過程的形成性考試成績的依據 。

模組指南

模組1 開始培訓的準備(4學時)

(一)目標

1.了解此次培訓的主要模組、過程、方法,需要完成的任務及應取得的成果。

2.了解教師與學員、學員之間的交流方式,利用技術建立課上和課下的多種交流渠道,體驗正確交流方式的重要性,為後續模組的學習做好準備。

3.掌握教育技術的基本概念、意義及作用。

4.形成學習小組,在小組活動中體驗協作學習的過程;在對個人活動、小組活動評價與反思的過程中形成反思的意識。

(二)任務

1. 互相認識,形成融洽的師生、生生關係;

2. 介紹培訓模組、方式和最終學員需要提交的成果的形式;

3. 檢查和準備每個人的軟硬體設備;

4. 建立個人資料夾。

(三)教學活動建議

1.本模組對於保障整個培訓課程的順利實施具有導向性作用,要注意觀察學員,引導他們從心理、方法和技術上做好各種準備。

2.組織學員相互認識,讓學員嘗試利用技術進行課堂和課外的交流,體驗各種交流方式的不同。

3.要努力使學員理解培訓的方式、成果要求、評價形式等,並達成共識。個別學員的困惑或不同見解可以在全班範圍內適當組織討論,重在參與和體驗,不要簡單地給出結論。

4.要充分利用學員已有經驗,重視學員獨特體驗,使學員形成自己的觀點。

(四)教學活動舉例

1.師生互動1(相互介紹+討論)

(1)培訓教師與受訓學員的自我介紹與相互認識。

(2)了解培訓的方式及主要內容模組,了解培訓的評價方法。

(3)了解利用技術手段進行交流的重要性及方式。

2.師生互動2(案例觀摩+閱讀+講解+討論)

(1)案例觀摩。

(2)介紹教育技術的基本概念、意義及作用。

(3)進一步了解新課程標準所採用的教育觀及學生髮展觀對教育技術運用的影響。

3.自主活動1(操作+思考)

(1)檢查培訓中用到的相關軟硬體。

(2)建立作業資料夾,檢查作品檔案袋。

(3)建立自己的電子信箱,留存教師、學員的電子信箱地址,嘗試與教師及學員進行交流。

(4)思考自己的選題,用電子文檔記錄下來,存入自己的作業資料夾(作品檔案袋)中。

4.小組活動(共享+討論)

(1)形成學習小組,為小組命名,組織組內交流、共享、互幫互助。

(2)在小組內介紹自己的選題意向,並徵詢小組成員的意見,記錄小組成員對自己選題的建議。

(3)完成此次小組活動記錄文檔。

5.自主活動2(評價+反思)

(1)參考提供的小組活動評價模板、小組活動中的個人行為評價模板,評價此次培訓中的小組活動及個人活動。

(2)反思本模組的培訓,填寫培訓日誌。

模組2 編寫教學設計方案(4學時)

(一)目標

1.掌握教學設計的定義及其作用。

2.掌握教學設計方法的一般過程及關鍵環節。

3.運用教學設計方法初步完成一份教學設計方案。

(二)任務

1.反思自己以前的教學設計實踐。

2.觀摩所提供的教學設計方案,結合教學設計方法分析其優缺點。

3.參照本模組中提供的教學設計方案模板完成所選內容的教學設計方案。

(三)教學活動建議

1.本模組強調案例研討對學員教學設計實踐的啟發效果,通過案例的比較分析,理解學習教學設計的作用以及學習理論、教學理論對教學設計方法和實踐的指導作用,不要糾纏概念。

2.重視學員對自己經驗的反思,鼓勵學員以開放的心態與同學分享自己的經驗和感受,通過正反案例,使學員在處理已有經驗和新知識、自己的理解和他人的經驗等交織的過程中,加深對教學設計方法的理解。

3.重視對各種教學策略的體驗。在體驗中,幫助學員理解和掌握各種教學策略的概念和方法。

4.為學員提供教學設計實踐的便利條件,包括評價的參考標準以及活動過程模板,但要引導學員突破模板的束縛,鼓勵創造性地運用過程模板。

(四)教學活動舉例

1.師生互動(閱讀+講解+討論)

(1)教學設計的定義及其作用。

(2)觀摩教學設計案例。

(3)教學設計方法的一般過程。

(4)教學設計方法的關鍵環節。

2.自主活動1

(1)反思自己以前的教學設計實踐,填寫反思記錄文檔。

(2)分析教學設計案例的優缺點,填寫案例分析表。

(3)閱讀本模組中提供的教學設計方案模板,選擇適用於自己選題的模板。

(4)基於教學設計方案模板,初步完成選題的教學設計方案。

3.小組活動

(1)在小組內共享反思記錄表,討論後概括教學設計方法的特點及注意事項,形成一份小組作品。

(2)參考本模組提供的小組作品評價模板,評價小組作品。

(3)在小組內介紹各自的教學設計方案,徵詢小組成員的意見,記錄小組成員對自己選題的建議。

4.自主活動2

(1)基於小組成員的反饋意見、參考教學設計方法的特點及注意事項,思考並修改自己的教學設計方案。

(2)將修改後的教學設計方案保存在自己的作業資料夾中。

(3)反思此次培訓活動,填寫培訓日誌。

模組3 教學媒體的選擇(4學時)

(一)目標

1.掌握各類教學媒體在學科教學中運用的特點。

2.結合案例了解各類媒體對教師教學和學生學習的支持作用。

3.分析演示型教學媒體的特點,選擇所用的教學媒體並分析其運用形式。

(二)任務

1.概括出各類教學媒體在本學科教學中運用的特點。

2.觀摩所提供的教學案例,分析案例中各類媒體對教師教學和學生學習的支持方式。

3.用文字編輯軟體中的表格或電子表格軟體列出所選擇的演示型教學媒體,並分析其運用形式。

(三)教學活動建議

1.本模組旨在建立技術是幫助學與教的工具的正確媒體觀,強調不同媒體的不同教學特性和使用範圍,要發揮媒體的綜合優勢,強調合理運用,不盲目追求技術的先進性。

2.要強調動手實踐,要求學員在操作體驗的過程中,結合教學的實際情況總結教學媒體的套用特點及其對教學的支持方式。

3.通過對正反案例的對比分析,使學員從不同角度理解媒體的運用特性,在案例分析的過程中掌握媒體選擇的原則。

4.要鼓勵學員根據自己所概括的媒體選擇原則,對自己和小組成員所制訂的媒體套用表進行評價、討論,以增強他們的反思能力和分享意識。

(四)教學活動舉例

1.師生互動(閱讀+案例觀摩+講解+討論)

(1)各類教學媒體的特點。

(2)案例觀摩,掌握分析案例中媒體對教/學的支持作用的方法。

2.自主活動1

(1)基於以上學習,概括出各類教學媒體在本學科教學中的運用形式及特點,對在教學中所能用到的媒體加以標註,填寫媒體在學科教學中的運用記錄表。

(2)觀摩學科案例,分析案例中媒體對教師教學和學生學習的支持方式,填寫媒體運用分析表。

3.小組活動

(1)在小組內共享自主活動中的第一項,討論後概括出媒體在本學科教學中的運用方式及特點。

(2)在小組內共享媒體在學科中的運用記錄表,討論後概括出媒體在本學科教學中的運用方式及特點,形成一份小組作品。

(3)在小組內共享媒體運用分析表,討論並形成一份小組作品。

(4)與小組成員討論,如何在自己的選題中運用演示型教學媒體。

4.自主活動2

(1)基於以上的活動,用文字編輯軟體中的表格或電子表格軟體,列出在自己的教學設計中所選擇的演示型教學媒體及其運用的方式,將此表格添加到上一模組完成的教學設計方案中,並將修改後的文檔保存在自己的作業資料夾中。

(2)將小組活動中形成的兩份小組作品整理成電子文檔,保存在自己的作業資料夾中。

(3)反思此次培訓活動,填寫培訓日誌。

模組4 教學資源的收集與整合(一)(2學時)

(一)目標

1.了解教學/學習資源在教育中的地位與作用。

2.掌握常見教育資源的類型及運用策略,掌握選擇教學資源的基本原則和實施策略。

3.了解資源與媒體的聯繫與區別。

(二)任務

1.列出能為本學科教學所用的資源類型、工具及其運用策略。

2.基於自己的教學設計或選題,選擇所要使用的各類資源。

(三)教學活動建議

1.注重使學員形成正確的資源觀。要明確教學資源不僅要支持教,更重要的是支持學;要注重多種教學資源的運用,既要重視數位化教學資源的建設,也要重視其他渠道的資源利用。

2.重視正反案例的對比分析,注意既要採用同一學科不同套用形態的教學資源運用案例,也要採用同一套用形態的教學資源在不同學科、不同教學內容的案例,使學員多角度、多層次理解教學資源的運用特性和套用原則。

3.要鼓勵學員根據自己所概括的教學資源套用原則及其注意事項,對自己和小組成員所制定的教學資源套用表進行評價、討論,以增強他們的套用反思能力和分享意識。

(四)教學活動舉例

1.師生互動1(思考+討論)

(1)有哪些形式的資源可為教育教學所用。

(2)不同類型資源的作用有什麼不同,如何才能綜合其優勢。

2.師生互動2(思考+閱讀+講解+討論)

(1)教學資源套用於教學過程的優秀案例觀摩。

(2)教學/學習資源在教育中的地位與作用。

(3)常見教育資源的類型與運用策略。

(4)選擇教學資源的基本原則和實施策略。

3.自主活動1

(1)列出在你所教學科中所用資源的類型、工具。

(2)列出你在運用各類資源、工具時的策略。

(3)列出資源在運用過程中要注意的問題。

4.小組活動

(1)在小組內共享上述三項內容,討論後形成一份小組學習作品,並在全班內共享。

(2)參考本模組提供的作品評價模板與小組活動評價模板,評價小組作品。

5.自主活動2

(1)基於以上的小組活動,思考在選題規定的教學活動中所要使用的資源與媒體,用文字編輯軟體中的表格或電子表格軟體列出並說明運用的形式,將文檔保存在自己的作業資料夾中。

(2)反思此次培訓活動,填寫培訓日誌。

模組5 教學資源的收集與整合(二)——信息技術技能(8學時)

(一)目標

1.掌握收集教學資源的方法。

2.能夠對收集的文本、圖片、聲音、動畫等資源素材進行簡單的加工與處理。

(二)任務

1.運用收集資源的方法,基於自己的教學設計,選擇、收集所要使用的各類資源。

2.運用文字處理工具對收集的文本資源素材進行簡單的加工處理。

3.運用圖片處理工具對收集的圖片資源進行截取和改變大小、亮度等簡單的加工處理。

4.運用音頻處理工具對收集的聲音資源進行截取、增補、去噪音等簡單的加工處理。

5.運用網路下載工具將動畫下載到本地機,並插到自己的文本中。

(三)教學活動建議

1.增強學員積累資源的意識和能力,引導學員注重平時資源的積累,包括收藏優秀網址、素材庫以及平時瀏覽網頁時收集一些好的素材,分類存放以備教學之用。

2.注意分享中國小教師已有收集資源的體驗,使學員從中掌握資源收集的小技巧,提高資源檢索、下載的效率。

3.通過案例使學員理解不同格式素材的質量和教學特徵,掌握基本的分辨能力和恰當選取素材的能力。

4.突出素材處理工具常用、實用的使用功能,注意不同學科的不同需求。既要教會學員掌握一些基本的工具、使用技巧,更要重視引導學員學會運用軟體工具的幫助功能,學會上網搜尋常用軟體工具等,力求知識遷移和自我提高。

5.鼓勵學員根據自己所概括的教學資源的套用特性,對自己和小組成員所收集的教學資源進行評價、討論,以增強他們的反思能力和分享意識。

(四)教學活動舉例

1.師生互動1(思考+討論)

(1)在日常教學中有哪些收集資源的方法?

(2)在學科教學中,常用的資源類型有哪些,各類資源的教學運用效果如何?

2.師生互動2(思考+討論+閱讀+操作)

(1)觀摩收集各種類型的教學資源的案例,分析案例中所包含的資源類型。

(2)收集資源的方法。

(3)介紹資源收集的常用軟體。

(4)運用各類簡單的多媒體加工與處理軟體,對收集的各類資源素材進行簡單加工處理。

3.自主活動1

(1)基於以上的學習活動,思考在選題規定的教學活動中所要使用的資源類型,用文字編輯軟體中的電子表格軟體或表格列出並說明運用的形式,將文檔保存在自己的作業資料夾中。

(2)基於自己的選題,參考教材附錄中提供的搜尋引擎、資源站點、學科網站,收集教學設計中所要使用的資源素材。

(3)記下本學科比較好的資源網站地址,並添加到收藏夾中。

(4)利用相關的資源加工與處理工具,對收集到的資源素材進行簡單的加工處理,使之更好地套用於學科教學。

4.小組活動

(1)利用本模組中提供的資源站點評價量表,完成對某一學科站點或資源站點的評價。

(2)在小組內、全班內共享好的學科教學站點、優秀資源站點。

(3)在小組內展示處理過的各類資源,徵詢小組成員的意見。

5.自主活動2

(1)基於小組成員的反饋意見,最佳化修改自己的資源素材。

(2)將修改後的資源素材保存在自己的作業資料夾中。

(3)反思此次培訓活動,填寫培訓日誌。

模組6 教學資源的收集與整合(三)——信息技術技能(10學時)

(一)目標

1.了解教學資源的呈現類型,了解教學資源呈現的設計方法。

2.掌握運用簡單的課件製作工具,開發與整合教學資源的方法。

3.了解運用簡單的網頁編輯工具,開發與整合教學資源的方法。

(二)任務

1.基於自己的教學設計,設計教學資源的呈現方式。

2.利用演示文稿設計工具開發與整合教學資源。

3.觀摩並分析如何利用網頁設計工具開發與整合教學資源。

(三)教學活動建議

1.通過案例分析使學員理解不同呈現方式的資源對教學的支持方式的不同,並能夠分析自己的教學需求以及教學資源對具體教學環節的支持方式。

2.要使學員樹立合理運用資源的意識,力求能以簡單的技術實現必需的教學功能。

3.開發工具的教學中,要尊重學員的意願和已有基礎,以教學功能的實現為目標,不嚴格規定使用哪一種軟體,但可以建議學員使用通用性的軟體,以便共享資源。

4.促使學員形成記錄學習過程的意識,建議他們把學習中碰到的問題、心得隨時記錄在自己的作業資料夾中,關注學習過程的自我反饋和自我指導。

5.學員開發教學資源課件的過程中,既要重視對學員的個別化指導,更要強調學員之間的合作和互幫互助意識的培養,重視套用自我評價、小組評價以及教師對小組團隊集體評價。

6.在強調學員自主探究、開發教學資源課件的前提下,為學員提供必需的自主學習資源,同時要重視對具體操作方法的指導,教學上採用“由扶到放”的策略,重視變式練習的套用。

7.鼓勵學員根據自己所討論、制訂的教學資源評價標準,對自己和小組成員所設計、開發的教學資源課件進行評價、討論,以增強他們的反思能力和分享意識。

(四)教學活動舉例

1.師生互動(案例觀摩+閱讀+講解+操作)

(1)觀摩各種呈現類型的教學資源案例,分析教學資源呈現的設計方法。

(2)運用簡單的課件製作工具對教學資源進行開發與整合的操作方法。

(3)觀摩並分析簡單的網頁編輯工具開發與整合教學資源的操作方法。

2.自主活動1

(1)基於學員的教學設計選題,完成對教學資源結構的設計,記錄在文檔中。

(2)利用相關資源開發與整合技術(簡單的課件製作工具、簡單的網頁編輯工具)完成教學資源。

3.小組活動

(1)參考資源評價的方法,在小組內討論資源收集與開發的注意事項,討論確定資源評價的量規。

(2)在小組內展示各自的教學資源,並徵詢小組其他成員的意見。

(3)以小組活動的方法評價每一位成員的教學資源。

4.自主活動2

(1)基於小組成員的反饋意見,最佳化修改自己的資源。

(2)將修改後的教學資源保存在自己的作業資料夾中。

(3)反思此次培訓活動,填寫培訓日誌。

模組7 形成完整的教學設計成果(2學時)

(一)目標

1.了解形成性評價與總結性評價的作用,初步掌握設計形成性評價與總結性評價的方式或方法。

2.能夠對教學設計方案及教學用資源進行反思與改進。

(二)任務

1.設計選題中的形成性評價與總結性評價的方式或方法。

2.整理培訓過程積累的學習結果。

3.修改教學設計方案及教學用資源。

(三)教學活動建議

1.重視學員在以往教學實踐中套用評價理念和方法的經驗,強調通過分享理解各類評價的概念及其作用。

2.重視評價案例的資源建設。通過案例的研討、分析,使學員正確認識形成性評價促教、促學的作用,積累本學科在形成性評價實施方面的優秀經驗。

3.鼓勵學員對自己在培訓過程中的表現進行反思,理解形成性評價對教學的啟發,掌握將形成性評價與教學活動相結合的方法。

4.通過分享和反思,促使學員明確教學設計和教學資源之間的關係,進一步理解正確的資源觀。

(四)教學活動舉例

1.師生互動(案例觀摩+講解+討論)

(1)觀摩教學設計成果的完整案例。

(2)了解形成性評價在教學中的作用。

(3)了解總結性評價的作用。

(4)介紹常用的形成性評價、總結性評價的設計方式與方法。

2.自主活動1

(1)參考案例中形成性評價的內容,在選題中制定出形成性評價的方法或方式,添加到教學設計方案中。

(2)參考案例中總結性評價的內容,在選題中制定出總結性評價的方法或方式,添加到教學設計方案中。

(3)整理前面各個培訓模組中積累的個人學習成果材料。

(4)最佳化教學資源、修改完善教學設計方案。

(5)將完成的內容保存在自己的作業資料夾(作品檔案袋)中。

3.小組活動

(1)小組內展示各自的教學設計成果(重點是教學設計方案、教學資源),並聽取成員的反饋意見。

(2)以小組活動的方法評價每一位成員的教學資源。

4.自主活動2

(1)基於小組成員的反饋意見,修改最佳化自己的教學成果,並保存在自己的作業夾中。

(2)反思此次培訓活動,填寫培訓日誌。

模組8 單元/主題的教學設計(7學時)

(一)目標

1.結合自己所教學科和具體的媒體環境,掌握教學單元/主題的教學設計。

2.掌握單元/主題教學所需教學資源的收集、整理與開發的方法。

3.能夠對單元/主題的教學設計方案及教學用資源進行反思與修改。

(二)任務

1.完成單元/主題教學設計方案。

2.初步完成單元/主題所需教學資源的收集、整理與開發(如果課時不夠,完成資源框架即可)。

(三)教學活動建議

1.重視案例資源的建設,強調通過案例觀摩與研討,使學員理解單元/主題教學設計的概念、作用以及與一節課設計的不同之處。

2.關注培訓後的套用情況,增強學員積極套用的意識,既要使他們能夠正確認識現有條件可能存在的困難,更重要的是幫助他們提高分析困難中的有利因素,選擇恰當的應對策略的能力。

3.為學員提供充分的學習支持,包括主題/單元設計參考列表、設計模板等,同時也要引導學員突破參考列表、設計模板的束縛,鼓勵創造性地運用。

4.主題/單元教學設計完整成果的完成需要比較長的時間。要注重學員對主題/單元教學設計的理解和體驗,強調對方法的指導,要求完成教學設計方案,但不對成果做過高的要求。

5.要鼓勵學員根據自己所理解的主題/單元教學設計要求,對自己和小組成員所完成的主題/單元教學設計進行評價、討論,以增強他們的反思能力和分享意識。

(四)教學活動舉例

1.師生互動(案例觀摩+講解+討論)

(1)觀摩單元/主題教學設計成果的完整案例。

(2)了解單元/主題教學設計過程中的注意事項。

2.自主活動1

(1)完成單元/主題教學設計方案。

(2)單元/主題所需教學資源的收集、整理與開發。

3.小組活動

小組內展示各自的教學設計成果,並聽取成員的反饋意見。

4.自主活動2

(1)基於小組成員的反饋意見,最佳化修改自己的教學設計成果,並保存在自己的作業資料夾中。

(2)反思此次培訓活動,填寫培訓日誌。

模組9 教學設計的實施與評價反思(5學時)

(一)目標

1.了解評價的一般方法。

2.掌握教學設計實施的評價方法。

3.在教學設計實施與展示的過程中,建立教學設計與教學實踐緊密聯繫的意識,並以此形成將所學的方法運用到今後的教學工作中的意識。

(二)任務

1.在小組內展示自己的教學設計成果,基於組員反饋意見加以修改。

2.在全班試講、展示教學設計成果,分析討論該成果的優點及需要改進之處。

(三)教學活動建議

1.要充分尊重和發揮學員在教學設計成果評價方面的經驗和體會,通過研討了解教學設計成果形成性評價的方法及特點,理解教學設計成果評價對教學設計本身、教學實施的意義。

2.在展示和評價之前、之中,注重套用一些提高活動參與度的策略,並使學員理解並掌握這些策略。幫助學員合理評價他人,既強調欣賞他人,善於發現他人的優點,又要中肯地提出合理化建議。

3.體驗和理解從設計到實施的關係,掌握根據教學進程的變化進行教學實施調控的一些基本策略。

4.發揮技術在教學設計成果評價、數據收集、數據統計、結果保存等方面的優勢,培養學員使用技術開展形成性評價的初步意識和基本能力。

5.注意利用所學知識更好地完成說課,提高說課能力。

(四)教學活動舉例

1.師生互動1(思考+討論)

在技術條件尚不具備時,有哪些策略或方法可在教學中有效地運用教育技術?

2.師生互動2(思考+閱讀+講解+討論)

(1)評價案例分析。

(2)評價的一般方法。

(3)教學設計實施的評價方法。

3.小組活動

(1)在小組內學員每人展示一節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整合課的教學設計方案和教學資源,組內成員給出評價及修改意見。

(2)基於組內成員給出的修改意見,修改自己的教學設計成果。

(3)在全班內,以說課、試講的方式展示教學設計成果。

(4)在小組內,分析所展示的教學設計成果的優點,並指出其有待修改之處。

4.自主活動

(1)將自己的作業資料夾壓縮打包後提交,將作品檔案袋所有材料整理後提交。

(2)反思此次培訓活動,填寫培訓日誌。

模組10 培訓的總結與提高(2學時)

(一)目標

1.總結和鞏固教學成果;

2.分享學習經驗,形成長期堅持在運用中學習的情感和態度。

(二)活動

1.檢查自己的學習成果、發現問題;

2.對學習成果進行交流分享;

3.提出對培訓的改進建議,明確今後一段時間的個人學習和套用計畫。

(三)教學活動建議

1.運用在信息環境下涉及倫理道德問題的案例,使學員意識到正確對待網路安全和道德問題的重要性,增強學員對網路安全與道德問題的鑑別能力。

2.採用遊戲性活動,使學員能夠在完全放鬆的狀態下分享培訓體會、困惑以及對培訓的建議。

3.讓學員嘗試自擬訪談表或調查表,以獲取他人的反饋意見,並以開放的心態對待他人的建議。

4.培訓的反思和評價要強調培訓全過程,關注培訓的理念、方式以及培訓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對教學和個人發展的啟示。

5.學習成果和學習計畫都是為了促進知識、技能在教學中的套用以及促進教師的專業化發展。在教學中要增強學員在套用中學習,不斷提高自身教師專業發展的意識。

(四)教學活動舉例

1.師生互動(思考+閱讀+講解+討論)

信息環境下的倫理道德與網路道德。

2.自主活動1

(1)檢查自己的學習成果。

(2)檢查自己在培訓的各模組中任務完成情況與存在的問題。

(3)反思整個培訓過程,完成反思文檔及反思日誌。

3.小組活動

(1)組內討論、全班共享,如何把此次培訓活動中學到的知識和技能運用到今後的工作中。

(2)列出你仍有的困惑,與小組成員、培訓教師進一步討論、交流。

(3)聽取小組成員、培訓教師對自己本次培訓的評價,吸取有益建議。

4.自主活動2

(1)思考如何利用各種技術手段、工具和方法,有效地獲取本校管理人員、技術人員的反饋意見及相關的數據資料,反思自己在接受培訓、實踐過程中的表現。

(2)結合自己心中尚存的困惑,制訂一個自己今後學習的計畫。

(3)評價本次培訓活動,提出培訓意見 。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