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實用芒針治療

內容介紹內容提要《中國實用芒針治療》是一部結構新穎的中醫針灸學專著,是我國解放後第一部系統論述芒針臨床治療的實用醫書。 基礎知識部分論述了芒針療法的基本概念、適應範圍、治療特點、針刺方向和深度、各種特殊刺法的操作技巧。 芒針治療手法的理論基礎和臨床套用一、調整陰陽二、通調經脈三、氣至病所第六章

內容介紹

內容提要
《中國實用芒針治療》是一部結構新穎的中醫針灸學專著,是我國
解放後第一部系統論述芒針臨床治療的實用醫書。
本書共分三部分,即芒針的基礎知識、穴位及治療。基礎知識部分
論述了芒針療法的基本概念、適應範圍、治療特點、針刺方向和深度、各
種特殊刺法的操作技巧。穴位部分介紹了常用穴位、新創穴位和經穴,
並對每一穴位的深部解剖、功能主治、手法作了詳盡說明。治療部分介
紹了100餘種各系統疾病的芒針特殊療法,並扼要論述了芒針作用機
制探討、治療原則、選穴配方以及臨床套用要點。

作者介紹

作 者 簡 介
作者楊兆鋼教授,是中國創立芒針門診部以來一直從事
芒針臨床治療和研究的主要負責人,他從事芒針臨床三卜年
來.積累了豐富的理論和實踐經驗。1980年著《芒針療法》一
書.深受國內外醫務界和廣大讀者歡迎,在國際上引起很大反
響,在歐美各國該書供不應求。原著已列入國家出版年鑑。
1983年和1985年該書二次再版仍不能滿足讀者需求。之後,
楊兆鋼到國外講學工作,並為多國元首、部長、大使治療疾病。
回國後.奮力對《芒針療法》一書進行增刪修定為《中國實用芒
針治療》。
楊兆鋼教授現任中國針灸臨床研究中心芒針科主任,受
聘國家特殊津貼專家.研究中心課題負責人,針灸部學術委員
會成員.國際針灸會議學術組成員。
1993年榮獲國家科研進步獎。並獲國家中西醫結合科研
基金,在歐美多次國際會議上發表論著。
圖為作者在法國凡爾賽宮。

作品目錄

目錄
上篇 芒針的基礎知識
第一章 芒針療法概述
一、芒針的適應範圍
二、芒針的治療特點
三、針刺的方向和深度
(一)在通經導氣方面的套用
(二)針刺方向和腧穴主治作用相關聯
(三)針刺方向是針刺手法的要素之一
(四)針刺角度與深度
第二章 芒針治療概論
一、芒針的作用
二、芒針的治療原則
(一)激化人體的抗病鬥爭
(二)整體觀念
(三)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
(四)分清虛實補瀉
三、臨床套用要點
四、芒針針刺禁忌
五、芒針針具
(一)芒針的質量和種類
(二)芒針的選擇和護藏
六、芒針的基本手法
(一)針刺法
(二)剌手和押手的配合
(三)練針法
(四)芒針刺法基本技巧的訓練
輕刺、點刺、深刺、直刺、斜刺、橫刺、倒刺、彎剌
(五)基本手法
進針、出針、捻轉
(六)輔助方法
爪、循、攝、捫、按
(七)變向刺法
七、病人體位的選擇
八、針刺前注意事項
九、芒針治療異常情況的處理
(一)滯針和彎針
(二)折針
(三)暈針
(四)針刺後遺症及處置
十、針刺時的注意事項
(一)針刺順序
(二)醫者態度
第三章 經絡學說與芒針療法的關係
一、得氣
二、經絡感傳現象之謎
第四章 經絡學說的內容及在芒針治療上的意義
一、十二經脈及十四經腧穴
二、奇經八脈
(一)奇經八脈的循行路線與病位
(二)奇經八脈的作用和臨床意義
三、十二經別
(一)循行與病位
(二)十二經別的作用和臨床意義
四、十五絡脈
五、十二經筋
六、十二皮部
第五章 芒針治療手法的理論基礎和臨床套用
一、調整陰陽
二、通調經脈
三、氣至病所
第六章 芒針的辨證施治
一、八綱辨證與針刺手法
二、臟腑經絡辨證與針刺手法
三、因人施治與針刺手法
第七章 芒針的選穴原則
一、選穴
(一)打通樞紐
(二)高位取穴
(三)直達病所
(四)以痛為腧
二、配方
(一)三脘配穴
(二)前後配穴
(三)左右配穴
(四)遠近配穴
(五)表里配穴
車透廉泉、外金津玉液、天窗透人迎、志室透命門、合谷透後溪
合谷透魚際、內關透外關、極泉透肩貞、極泉透肩?、外臂?、大
椎七點、三健穴、三陵穴、三陽穴、外、光明、公孫透湧泉、太沖透涌
泉、地倉透耳門
二、芒針重用穴
天突、鳩尾、巨闕、上脘、中脘、水分、陰交、氣海、關元、歸來、秩邊
環跳、風池
三、常用經穴
(一)手太陰肺經
太淵、列缺、孔最、尺澤、中府
(二)手陽明大腸經
合谷、陽溪、手三里、曲池、臂?、肩?、扶突、迎香
(三)足陽明胃經
解溪、豐隆、條口、足三里、犢鼻、梁丘、伏兔、天樞、滑肉門、梁門、頭
維、下關、頰車、大迎、四白
(四)足太陰脾經
大橫、腹結、府舍、箕門、血海、陰陵泉、地機、三陰交
(五)手少陰心經
極泉、青靈、少海、通里、陰郄、神門
(六)足太陽膀胱經
曲差、通天、玉枕、天柱、肺俞、心俞、膈俞、肝俞、膽俞、脾俞、胃俞
腎俞、氣海俞、大腸俞、關元俞、小腸俞、膀胱俞、上?、次?、中?
下?、承扶、殷門、委陽、委中、承山、飛揚、崑崙、上、下睛明
(七)手太陽小腸經
陽穀、支正、小海、肩貞、?俞、天宗、天容、顴?、聽宮
(八)足少陰腎經
太溪、水泉、照海、復溜、大赫
(九)手厥陰心包經
天泉、曲澤、郄門、間使、內關、大陵
(十)手少陽三焦經
陽池、外關、支溝、?會、肩?、天?、翳風、耳門、和?、絲竹空
(十一)足少陽膽經
丘墟、懸鐘、陽輔、光明、陽陵泉、風市、居?、帶脈、日月、肩井
陽白、完骨、上關、聽會、瞳子?
(十二)足厥陰肝經
行間、太沖、中封、足五里、陰廉、章門、期門
(十三)任脈
曲骨、中極、膻中、廉泉、承漿
(十四)督脈經
水溝、神庭、上星、百會、風府、啞門、大椎、陶道、身柱、至陽、筋縮
中樞、脊中、命門、腰陽關、長強
四、經外奇穴
(一)頭頸部
四神聰、印堂、球後、太陽、魚腰、牽正
(二)軀幹
定喘、夾脊、子宮、腰奇、腰眼,臍中四邊、胃上
(三)上肢
十宣、四縫、八邪、中泉
(四)下肢
八風、闌尾穴、膽囊穴、後陽陵、鶴頂、膝眼
附:中英文穴位名稱對照表
各部穴位與解剖關係圖
下篇 芒針治療各論
第一章 芒針的急救方法
一、昏迷
二、暈厥
三、中暑
四、驚厥
五、休克
六、咯血
七、心絞痛與心肌梗塞
第二章 神經系統疾的治療
一、面癱
二、面肌抽搐
三、臂叢神經痛
四、橈神經麻痹
五、尺神經麻痹
六、正中神經麻痹
七、腓神經麻痹
八、急性感染性多發性神經炎
九、頭痛
十、三叉神經痛
十一、偏頭痛
十二、坐骨神經痛
十三、馬凡氏綜合徵
十四、腦外傷綜合徵
十五、視神經萎縮
十六、腦動脈硬化症
十七、短暫性腦缺血
十八、半側面部萎縮症
十九、股外側皮神經炎
二十、肝豆狀核變性
二十一、扭轉痙攣
二十二、腦積水
二十三、腦震盪
二十四、遺傳性共濟失調
二十五、脊髓前角灰質炎
二十六、肌萎縮性側索硬化
二十七、癔病
二十八、小舞蹈症
二十九、神經衰弱
三十、腦蛛網膜下腔出血
三十一、腦血管痙攣
三十二、腦栓塞
三十三、兒童腦性麻痹
三十四、進行性脊髓性肌萎縮
三十五、神經性嘔吐
三十六、腦梗塞
三十七、腦溢血
三十八、癲癇
三十九、假性延髓麻痹
四十、震顫麻痹綜合徵
四十一、紅斑性肢痛症
四十二、雷諾氏病
四十三、脊髓炎
四十四、肌營養不良症
四十五、脊柱裂
四十六、腓骨肌萎縮症
四十七、外傷性截癱
四十八、重症肌無力
四十九、周期性麻痹
五十、脊髓空洞症
五十一、嗜眠
五十二、失眠
五十三、兩側手足徐動
五十四、發作性睡病
第三章 消化系統疾病的治療
一、消化性潰瘍
二、慢性胃炎
三、急性胃腸炎
四、闌尾炎
五、肝硬化
六、潰瘍性結腸炎
七、胃下垂
八、習慣性便秘
九、急性胰腺炎
十、膽囊炎
十一、膽石病
十二、胃腸神經官能症
第四章 呼吸系統疾病的治療
一、慢性支氣管炎
二、哮喘
三、結核性胸膜炎
四、大葉性肺炎
五、肺氣腫
六、支氣管擴張
七、針刺所致氣胸
第五章 泌尿系統疾病的治療
一、遺尿
二、腎盂腎炎
三、慢性腎炎
八、斜視
九、視神經炎、視神經萎縮
典型病例介紹
參考文獻
附 全身經絡穴點陣圖、常用穴位和神經血管關係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