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城鄉基層組織體系重構研究

《中國城鄉基層組織體系重構研究》是徐漢國 著,由智慧財產權出版社於2010年4月1日出版。

基本相信

作 者:徐漢國 著

叢 書 名:
出 版 社:智慧財產權出版社
ISBN:9787802476349
出版時間:2010-04-01
版 次:1
頁 數:283
裝 幀:平裝
開 本:16開
所屬分類:圖書 > 政治/軍事 > 中國政治

內容簡介

鄉政村治格局的確立和集體企業改制導致城鄉基層公共領域擴展,而原有的基層公共組織並沒有多少改進,致使所耗費的社會資源不足以彌補私人價值的損耗從而出現基層公共治理的內卷化。其原因是城鄉社區公共組織並不是一個協作的系統,而是個連體嬰。這個連體嬰只有一個身子卻長了兩個腦袋。既是政治組織,也要靠市場來度量。這樣就形成了一種以城鄉基層黨組織為主體的組織體系,這種組織的權力邊界並不嚴密,在實際運作過程中產生過變異,要么是公共企業性質的人民公社,要么是營利性的公司結構。
因此,必須對基層公共組織做外科手術,使它的邊界清晰地分為兩個相互關聯但又不從屬的組織,一是執行公共管理職能的公共組織,二是發展和管理經濟的合作經濟組織。這是解決公共管理內卷化的根本出路。

目錄

1 導言
1.1 靜悄悄的革命
1.1.1 基本事實
1.1.2 城鄉社區公共領域的擴展
1.2 公共管理的內卷化
1.2.1 內卷化的內涵
1.2.2 公共管理內卷化的具體表現形式
1.3 城鄉社區是一個利益相關者的有機集合
1.3.1 城鄉社區的構成
1.3.2 城鄉社區的性質
1.4 公共管理在於創造公共價值
1.4.1 失地農民和“無農”村如何發展
1.4.2 如何有效引導和管理流動人口
1.4.3 如何重塑社會資本與信任
1.5 分析單位
1.5.1 李培林的疑問
1.5.2 公共組織和私營組織的區別
1.5.3 組織的邊界
1.5.4 基層組織的涵義以及它的變遷
1.5.5 基層組織是個連體嬰
1.5.6 基層組織作為研究單位
1.6 方法與資料
1.6.1 研究方法
1.6.2 資料來源
2 從村莊自治到社區發展
2.1 村莊自治的研究
2.1.1 鄉政村治的研究與探索
2.1.2 國家與社會關係的研究途徑
2.1.3 張靜的反駁
2.1.4 制度主義的視野
2.1.5 治理和善治研究
2.1.6 小結
2.2 社區發展研究
2.2.1 社區研究
2.2.2 小結
2.3 理論模型
3 公共組織理論研究與實踐
3.1 西方公共組織理論與實踐
3.1.1 傳統公共組織理論
3.1.2 政府再造理論與實踐
3.2 我國的政府改革實踐與理論
3.3 小結
4 基層組織的公共治理結構
4.1 引言
4.2 社區公共組織的目標
4.2.1 公共產品的定義
4.2.2 社區公共產品的分類與特徵
4.2.3 社區公共產品的判斷標準
4.3 社區公共組織的治理結構
4.3.1 社區組織的內部結構
4.3.2 委託-代理問題:道德風險和逆向選擇
4.3.3 公共治理結構:一種象徵性契約
4.4 社區公共產品供給機制
4.4.1 “一事一議”的困惑
4.4.2 集體經濟組織的內部缺陷
4.4.3 建立合作經濟組織
4.5 小結
5 對兩種社區公共組織體系的分析
5.1 作為公共企業的人民公社
5.1.1 人民公社的組織目標
5.1.2 人民公社的治理結構
5.1.3 人民公社的基本特徵
5.1.4 人民公社的績效
5.1.5 南街村的未來
5.2 作為營利性公司的社區組織體系
5.2.1 基本概況
5.2.2 市場情形下的公共產品的生產與消費
5.2.3 市場情形下的組織結構和績效
6 中國城鄉社區組織體系的重構
6.1 城鄉社區管理的目標模式
6.1.1 城鄉社區管理的目標定位
6.1.2 建立社區體制的依據和原則
6.1.3 社區管理需要解決的問題
6.1.4 城鄉社區內部結構與職能
6.2 目前城鄉社區管理模式存在的問題
6.2.1 目標定位不明確
6.2.2 城鄉社區組織並不是一個協作的系統
6.2.3 目前存在的社區管理模式沒有突出基層組織的主動性
6.3 重構城鄉社區的組織流程
6.3.1 重塑社區組織流程的基本思路
6.3.2 重構後的社區組織機構和職能定位
6.3.3 核心問題是處理鄉鎮(街道辦)與村委會(居委會)之間的關係
6.3.4 實現社區黨政權力對接
6.3.5 探索社區公共治理的分權與制衡機制
6.3.6 建立和形成新的社區管理理念
7 高井村社區管理實踐的剖析
7.1 高井村的經濟社會發展概況
7.2 高井村社區管理的主要內容
7.3 高井村社區管理的基本特徵
7.4 高井村社區管理的成功經驗
8 高井村組織業務流程的轉換與組織體系的重構
8.1 原有村組織的最佳化
8.1.1 黨支部與村委會的關係
8.1.2 原有職能的轉化
8.1.3 新職能部門的設立
8.2 NGO的興起
8.2.1 非公經濟企業協會
8.2.2 老年志願者協會
8.2.3 非營利組織在社區公共管理中的作用
8.3 小結
9 創造公共價值
9.1 安置失地農民就業
9.1.1 “50米路60人掃”
9.1.2 影響失地農民就業的供給因素
9.1.3 影響失地農民就業的需求因素
9.1.4 高井村安置失地農民就業的實踐
9.1.5 高井村安置失地農民就業的兩大特色
9.1.6 高井村安置失地農民就業的啟示
9.2 有效引導和管理流動人口
9.2.1 引子
9.2.2 高井村轄區流動人口特點
9.2.3 高井村有效管理流動人口的實踐
9.2.4 高井村流動人口管理的啟示
9.3 社會保障
9.3.1 失地農民最需要什麼
9.3.2 高井村建立社會保障的實踐
9.3.3 高井村社會保障模式的啟示
9.4 現代公共衛生
9.4.1 高井村衛生公共體系現狀
9.4.2 高井村構建公共衛生村的思路和實踐
9.4.3 高井村建設現代公共衛生村的啟示
9.5 拆遷及拆遷後的管理問題
9.5.1 拆遷現象引人關注
9.5.2 兩種不同的拆遷方式及其後果
9.5.3 小結
10 社會資本的重塑
10.1 社會資本的內涵
10.2 高井村重塑社會資本的實踐
10.2.1 信任是社會資本的本質
10.2.2 正式組織是構築社會資本的橋樑
10.2.3 民間組織是社會資本的根基
10.2.4 社會資本需要潛移默化來實現
10.3 社會資本所體現的公共治理理念
10.3.1 社區組織管理所形成的價值理念
10.3.2 社區居民整體行為的價值理念
10.3.3 制度理念
10.4 小結
11 政策建議
11.1 加快城鄉基層組織改革,理順基層管理體制
11.2 強化社區公共管理和服務
11.3 建立社區建設的經費投人機制和多元合力機制
11.4 積極引導和培育民間組織,重塑社區社會資本
11.5 發展和培養社區管理人才
11.6 樹立城鄉社區管理新理念
11.7 深入探索中國特色城鄉社區有效的管理模式
結束語:歷史能倒轉嗎
參考文獻
後記

前言

社區可以視做聚居在某一地域內的、互相關聯的若干社會群體(家庭、民族)、社會組織(機關、團體等)的總和。這個生活共同體具有共同利益、相互互動,具有心理認同。但是現在有誰把自己所在的社區、居住區當做自己的理想之地?外來的人口在拚命的為追求這座城市的戶籍而奔波,無暇顧及社區的存在,而原有居民,在不斷地挑選自己的理想住所,居住區或居住小區總是處在高度的流動之中,誰也不去愛惜。
由於原有的社會管理制度和體制並沒有隨著社會的變化而相應的變革,結果導致了不安全性增加了,人們只好住在一個被鎖住的鳥籠中,人們的自由沒有了,主動性、積極性、創造性沒有了,就不再把所在地當做自己的家園,城市和鄉村失去了靈魂和方向,也就失去了活力和生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