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近十幾年來,華裔的人口日益壯大,經濟實力也不斷攀升。據馬里蘭大學亞裔研究所的《新世紀美國華人新面貌》報告結果顯示:2020年,華裔人口將從現在的400萬增至600萬,成為美國第三大少數族裔。同時,另據一份美國市場購買力調查報告顯示,亞裔已成為全美最富裕的族群,擁有4340億美元的購買力,其中,華裔是最大、最重要的消費群體。但是,相比之下,華裔的政治參與度卻很低,在美國國會歷史上,擔任過眾議員和參議院的華裔寥寥無幾。這其中固然有很多原因,但與華人社區不能被劃分為同一選區導致華人選民選票七零八散有很大關係。
蒙特利公園市市議員黃維剛表示:“到2月25日為止,蒙特利公園市接到的通訊投票的選票,才1000多張,比往常年份的投票數要少很多。”一方面,是因為郵資的問題,一些不夠88分郵票的選票被退了回去;另外一方面,許多人因跨區投票,無法正常使用常規選票要改用臨時選票覺得麻煩而沒有出來投票,這無形中會喪失很多支持率。
內容
美國當地時間2011年3月7日下午,一份“2011年伊利諾州選舉權法案”由伊利諾州州長帕特·奎恩正式簽署,根據這一法案,以後在劃分少數族裔或講少數族裔語言者集中的選區時,將會根據具體情況劃分為三種形式的選區,即跨界選區、聯合選區和影響力選區,改變以前將少數族裔社區劃分得四分五裂的狀態,以更好地保護選民人數尚未達到多數的少數族裔,把選區選民的投票權和選擇代表自己社區利益的候選人的權利集中起來。
意義
華人想要在美國等國家參政本來就不容易,如果再沒有凝聚力的選區支持,將會是難上加難。《新世紀美國華人新面貌》報告顯示,雖然華裔的平均年收入略高於全國平均值,但在教育水平同等的情況下,華裔的收入還是比白人少5000美元到1.5萬美元左右。以此看來,華人參政不僅是提升華人在美國的地位、保障整個華裔群體在美國的利益的需要,更是為華裔後代步入美國政界打下基礎做準備。
為推動華埠選區重劃做出貢獻的“華埠團結聯盟”主席陳增華說:“這一法案的簽署,是一個里程碑式的事件。我們要聯合起來再作努力,力爭在6月份選區重劃中使華人集中的中國城成為同一選區。”
奎恩州長在簽字儀式上的講話中也提到,中國的文化、中國的語言,不論對伊州來說,還是對全美來說,都極為重要,生活在特殊地區的公民應該得到選舉他們所選擇的領導人的公平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