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城市土地產權制度研究

《中國城市土地產權制度研究》作為通俗的產權經濟學讀物,分析了中國城市土地公有制的歷史成因、地緣環境、法制結構和指導理論,探討了制度成本與轉移、產權責任與風險、資源稀缺與開發、機會利潤與市場等新的學術問題。

圖書信息

作 者: 汪利娜

中國城市土地產權制度研究中國城市土地產權制度研究
叢 書 名:經濟研究文庫25出 版 社: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ISBN:9787802301955 出版時間:2006-07-01版 次:1頁 數:359裝 幀:平裝開 本:所屬分類:圖書 > 法律 > 經濟法

內容簡介

《中國城市土地產權制度研究》作為通俗的產權經濟學讀物,分析了中國城市土地公有制的歷史成因、地緣環境、法制結構和指導理論,探討了制度成本與轉移、產權責任與風險、資源稀缺與開發、機會利潤與市場等新的學術問題。強調中國城市土地所有權需要劃時代的理論創新與制度改革,應賦予國民更完整的土地產權,以充分發掘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機遇潛能,用產權市場化推進城鄉土地資源的高效配置,創造廣泛參與、競爭激勵、依法履責、社會和諧的新經濟體制。

作者簡介

汪利娜,1956年生,1991年在美國麻省塔佛大學(Tufts University)獲經濟學碩士學位。現任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所研究員,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研究中心融主任。曾主持完成美中學術交流委員會、美國福特基金會和國家社會科學基金資助的《中國住宅金融發 展的制度研究》、《中國住房公積金制試研究》;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的應急項目《房地金融風險防範》和國家社會科學基金資助的《中國城鎮土地制研究》現有學術成果包括:個人專著1部《美國政治住宅金融體制研究》,與他人合作專著10部,並發表了大量的學術論文和研究報告。

目錄

導言
一 立論之本
二 章節簡介
三 基本概念
第一章 中國城市土地公有制的歷史成因
一 舊中國土地私有制的主要特點
二 土地剝削制度與社會矛盾的激化
三 中國最偉大的產權革命--土地改革運動
四 新中國城市土地公有制的建立與沿革
第二章 中國城市土地公有制的地緣環境
一 從農村土地私有制到集體所有制
二 農村土地集體所有制的"政治後遺症"
三 農村土地集體所有制的內部矛盾
四 農村土地集體所有制的外部危機
第三章 中國城市土地公有制的法制結構
一 計畫經濟時期的中國土地法規(1949-1986)
二 市場經濟時代的中國土地法規(1987-2004)
三 正視統一立法與分級執法的難度
四 關注法制經濟與管制經濟的區別
第四章 中國城市土地公有制的指導思想
一 重溫城市土地公有制的指導思想
二 反思城市土地公有制的成本假說
三 剖析城市土地公有制的成本轉移
四 評說城市土地公有制的產權悖論
第五章 中國城市土地公有制的演化方向
一 城市土地公有制的動態成本耗散
二 城市土地公有制的有限控制過程
三 城市土地公有制的產權變更過程
四 城市地土公有制的產權擴張過程
第六章 中國城市土地公有制的風險責任分析
一 制度風險與責任的一般理論分析
二 城市土地公有制的所有權風險責任分析
三 城市土地公有制的使用權風險責任分析
四 土地所有權與使用權的對應風險責任分析
第七章 以法制建設規範中國城鄉土地的產權主體
第八章 以市場建設促進城市土地資源的高效配置
主要參考文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