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地震監測預報40年(1966-2006)

中國地震監測預報40年(1966-2006)

《中國地震監測預報40年(1966-2006上下)》,為了留住幾代地震工作者的奮鬥足跡和光輝業績,也為後來者創新發展地震監測預報事業提供歷史事實、經驗和教訓,由專家組成的編寫組將研究成果撰寫成了《中國地震監測預報40年(1966~2006年)》一書。

圖書簡介

《中國地震監測預報40年(1966-2006上下)》內容簡介:為了留住幾代地震工作者的奮鬥足跡和光輝業績,也為後來者創新發展地震監測預報事業提供歷史事實、經驗和教訓,由專家組成的編寫組將研究成果撰寫成了《中國地震監測預報40年(1966~2006年)》一書。《中國地震監測預報40年(1966-2006上下)》敘述的主要史實始自1949年止於2006年,重點是1966年邢台地震後的歷史,對古代和近代(新中國建立前)也做了簡要回顧。全書由三個主體部分和附錄構成。第一篇地震監測;第二篇地震預測預報;第三篇地震監測預報綜合管理。

目錄

(上冊)

第一篇 地震監測

第一章 地震監測信息系統的發展歷程

第一節 地震觀測系統的發展

第二節 地震前兆監測系統發展綜述

第三節 地形變觀測系統的發展

第四節 地電觀測系統的發展

第五節 地磁觀測系統的發展

第六節 地下流體觀測系統的發展

第七節 地震信息通信系統

第二章 地震監測信息技術及其進步

第一節 地震觀測技術

第二節 地磁觀測技術

第三節 地電與電磁擾動觀測技術

第四節 地殼形變觀測技術

第五節 地下流體動態觀測技術

第六節 地震前兆監測組網與公用技術

第七節 地震通信技術

第三章 地震監測信息網路及其布局

第一節 地震觀測台網

第二節 地磁觀測台網

第三節 地電觀測台網

第四節 地形變觀測台網

第五節 地下流體觀測台(井)網

第六節 地震信息網路

第四章 地震監測信息的產出與共享

第一節 地震觀測基本數據

第二節 地震前兆監測數據

第三節 地震信息共享服務

第五章 地震監測環境與台站建設

第一節 地震監測環境保護

第二節 地震監測台站輔助設施

第三節 地震監測台站建設

第六章 重要科技攻關與工程建設項目

第一節 區域電信傳輸地震台網觀測分析處理系統(768工程)

第二節 全國地震數據分析處理系統(837工程)

第三節 地震監測台站基礎設施和監測環境最佳化改造

第四節 數字地震與前兆觀測試驗系統的研製(85—907)

第五節 中短期地震前兆儀器研製與實用化研究(95—04—02)

第六節 中國數字地震觀測系統建設和地震前兆台站(網)技術改造(95—01)

第七節 全國地震通信網路系統建設與完善(95—02—01)

第八節 中國地殼運動觀測網路(“九五”國家重大科學工程)

第九節 首都圈防震減災示範區工程技術系統建設

第十節 新型地震前兆監測儀器研製

第十一節 中國數字地震觀測網路工程

第十二節 國家科技基礎條件平台建設

第七章 地震監測為經濟建設與國防建設服務

第一節 地震核查

第二節 水庫地震監測

第三節 火山監測

第四節 油田地震活動監測

第五節 地磁測量

第二篇 地震預測預報

第一章 地震預測預報實踐回顧

第一節 我國地震活動和地震災害的基本背景

第二節 地震預測預報的提出與準備

第三節 地震預測預報的廣泛實踐

第四節 地震預測預報的穩步發展

第五節 地震預測預報的深化探索

第六節 地震群測群防工作

第七節 地震預測預報工作的主要成就

第二章 地震預測的科學思路

第一節 地震成因研究歷史

第二節 震源孕育和地震前兆模式

第三節 漸進式地震預報

第四節 塊、帶、源、兆——協同分析預報

第五節 地震預報的途徑與方法

第六節 地震綜合預報

第三章 地震預測分析方法及其發展

第一節 地震學預測分析方法

第二節 地震與地形變/地應力/重力相關性分析方法

第三節 地震與地磁/地電/電磁擾動與輻射相關性分析方法

第四節 地震與地下流體物理化學動態相關性分析方法

第五節 綜合分析方法

第六節 群測群防常用的前兆分析方法

(下冊)

第四章 重要科技攻關項目

第一節 地震監測與預報方法清理研究

第二節 地震預報方法實用化攻關研究

第三節 短臨預報方法及理論攻關研究

第四節 強地震中短期(一年尺度)預報技術研究

第五節 大陸強震機理與預測研究(1998~2003)

第六節 強地震短期預測方法和物理基礎研究

第七節 中國地震震例研究

第八節 現代化震情分析會商系統建設

第五章 地震預測預報實驗場

第一節 概述

第二節 幾個實驗場的實施與進展

第三節 經驗教訓

第六章 地震現場監測預報

第一節 國內地震現場工作部分實例

第二節 震後趨勢與地震類型判定的一些問題的討論

第三節 國外地震現場工作

第七章 典型地震預測預報事件解讀

第一節 海城地震

第二節 松潘地震

第三節 唐山地震

第四節 麗江地震

第五節 唐山、海城、龍陵、松潘等大震異常特徵的對比分析

第六節 幾次大震在地震預測預報研究中的意義與價值

第七節 地震前兆複雜性的討論

第八節 政府的綜合決策是有效減輕地震災害的關鍵

第三篇 地震監測預報綜合管理

第一章 地震工作體制與機構

第一節 地震工作體制沿革

第二節 中國地震工作機構沿革

第二章 地震監測預報工作法制化建設

第一節 法律法規與部門建章立制

第二節 業務工作制度

第三節 科技行為規準

第四節 輔助管理與業務協調組織

第三章 發展規劃(地震監測預報部分摘編)

第一節 1956~1967年全國科學技術發展規劃(地震部分)

第二節 1970~1974年全國地震工作五年規劃

第三節 1978~1985年全國地震工作發展規劃綱要(草案)

第四節 1981~1990年全國地震科學工作長遠計畫要點(草案)

第五節 1986~1990年地震重點工作發展規劃綱要(草案)

第六節 地震事業發展十年規劃和“八五”計畫綱要

第七節 國家地震局事業發展“九五”規劃和重點項目計畫

第八節 中國地震局事業發展“十五”計畫綱要

第九節 國家防震減災規劃(2006~2020年)

第十節 中國地震局“十一五”事業發展規劃綱要

第十一節 地震科學技術發展規劃(2006~2020年)

第四章 地震監測預報科技成果

第一節 全國科學大會獎

第二節 國家級科技成果獎

第三節 中國地震局科技成果獎

第四節 省級科技進步獎

第五節 其他獎勵

第五章 國際交流與合作

第一節 中國與亞洲有關國家雙邊合作與交流

第二節 中國與非洲有關國家雙邊合作與交流

第三節 中國與澳洲有關國家雙邊合作與交流

第四節 中國與歐洲有關國家雙邊合作與交流

第五節 中國與美洲有關國家雙邊合作與交流

第六節 中國與美國雙邊合作與交流

第七節 中國與相關國際組織間的合作與交流

第六章 人才與隊伍建設

第一節 激勵政策

第二節 專業培訓

第三節 人員與機構

附錄1 港澳地震工作機構

附錄2 台灣地區地震觀測預測研究

附錄3 中國地震學會及其各分支機構構成一覽表

附錄4 我國科學家在主要國際性學術組織與期刊任職情況

附錄5 《中國震例》目錄

附錄6 常用地震前兆測項代碼、量綱與單位、數據格式

附錄7 地震監測預報大事記

參考文獻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