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出版社: 成都時代出版社; 第1版 (2007年12月1日)
叢書名: 蜀蓉棋藝書系精裝: 548頁
正文語種: 漢語
開本: 32
ISBN: 9787807055433
內容簡介
《中國圍棋史》是一部介紹中國圍棋運動起源、發展和傳承圍棋文化的權威性著作,具有很高的社會效益。棋史的時間上限為圍棋的起源,下限至1987年止。全書共分為三編,分別為中國古代圍棋、中國近代圍棋、中國當代圍棋。《中國圍棋史》對於圍棋愛好者有一定的幫助。
編輯推薦
《中國圍棋史》是中國圖書出版史上的第一部關於圍棋歷史的權威著作,這是辭世三年的成都棋院前院長劉善承的遺作。《中國圍棋史》詳實記錄了圍棋三千年的起源、發展、傳播、興衰及新中國成立以後,圍棋迅速發展壯大並成為世界圍棋強國的全過程,該書的出版也填補了中國圍棋史和圖書出版史的一項空白。
作者簡介
劉善承(1928—2004),四川人,中國圍棋協會原副主席、四川省棋類協會原常務副主席、原蜀蓉棋院院長、原蜀蓉棋藝出版社社長兼總編輯(正局級、編審)。 劉善承是我國著名圍棋文化研究者,在1985年主編並出版了近百萬字的《中國圍棋》一書,影響巨大。他撰寫了該書第一編《中國圍棋發展簡史》。《中國圍棋》是我國有史以來內容最廣泛、資料性最強、最具權威性的圍棋工具書,被譽為圍棋的百科全書。該書的出版,無論是對圍棋文化工作者還是圍棋技藝工作者,都具有重大意義。日本棋院因為他主編該書對圍棋事業所作出的貢獻,授予他日本棋院名譽五段稱號。 劉善承還撰寫了多篇關於圍棋歷史、文化的文章和翻譯出版了多部日本圍棋專著。
目錄
第一編 中國古代圍棋
第一章 圍棋的起源和春秋至三國時期的圍棋
第二章 兩晉南北朝和隋朝時期的圍棋
第三章 唐五代時期的圍棋
第四章 北宋和南宋時期的圍棋
第五章 元明時期的圍棋
第六章 清代前期和中期的圍棋
第二編 中國近代圍棋
第一章 晚清時期的圍棋
第二章 民國時期的圍棋
第三編 中國當代圍棋
第一章 建國初期的圍棋活動
第二章 圍棋運動發展基礎的奠立
第三章 圍棋新手的崛起
第四章 圍棋運動的挫折和恢復
第五章 圍棋運動大發展
第六章 中日圍棋進入對抗時期
附錄一 圍棋史簡表
附錄二 棋手對局選
附錄三 中國國家段位棋手名單
編後記
序言
編史是千秋萬代的大事。1985年國家體委決定組織力量編寫各單項運動史。各單項運動協會、每個編寫小組都要發揚團結拼搏精神投入這項工作。
不僅要寫得好,還要寫得快。
編寫中國體育單項運動史,不同於編寫一般的史書,不同於民族的、國家的通史,也不是體育大百科全書。我們的重點,要寫各項目運動產生、發展、演變及沿革,不僅反映該項目在我國開展的情況,在人民生活中的影響,以及在世界體育運動中的地位和作用,而且要總結出規律性的東西,為今後提供歷史依據和經驗。“國無信史,士之恥也”。我五千年文明古國有編史修志的傳統,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社會主義新中國欣欣向榮,盛世修史更有條件。我們有責任編出觀點正確、史料翔實、具有權威性的各單項運動史,作為體育教學、業務工具書,這是具有歷史意義和現實指導作用的。
要編好這套單項運動史書,應以《關於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的精神為準則,堅持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和民眾路線,對該運動項目的重大歷史事件、重要歷史人物在一定範圍內組織討論,作出歷史唯物主義的分析和評價。要堅持“五性”,即科學性、歷史性、說理性、社會性和可讀性。
科學性——編史書首先要有科學的指導思想,即以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為指導,堅持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其次,各個項目的運動史應該是科學的史學著作,要有來龍去脈、社會背景,科學地評價歷史重要事件和人物,反映出該項運動在全國,在各個階段的巨觀面貌,擺正其在歷史進程中、世界對比中的位置,並對歷史經驗作出有科學價值的總結,從中提煉出規律性的東西,提高到理論分析,用以指導今後的發展。既不能寫成政治思想發展史,也不能寫成純技術的東西,搞得像個檔案彙編或業務工作總結。要按項目自身發展的過程劃分階段,而不要按政治形勢發展劃分。
歷史性——史書首先要求實存真,即堅持真實性,堅持實事求是,符合歷史的本來面目。資料要全面、翔實、系統,選擇能反映歷史本質、歷史真實的材料來寫,是非功過分明,不能摻假,不能用主觀想像去美化或歪曲歷史。對歷史的事實,要用今天的眼光再評價、再認識,但不能脫離當時的歷史背景,不能用今天的政策去重新裁剪歷史事實。革項運動史,著重是寫新中國的,以前的也要寫。特別是古代史料有一個去偽存真問題,要下大功夫,沒有把握的不寫。要注意總結新鮮經驗,但經驗不成熟的不寫。主要寫成就。缺點、錯誤也要寫;但應寫有重大影響的、有典型意義的失誤,雞毛蒜皮寫了有什麼價值? 用什麼觀點寫呢?就是通過總結歷史上的缺點、錯誤的教訓,鑑往知來,奮發後人。而不是使人在挫折面前灰溜溜的,以致影響前進的勇氣和信心。拿武術來說,過去受“左”的影響,看陰暗面多了一些,傷了一部分人的積極性,整頓挖掘工作也停了一段時間。後來恢復了,進展也較緩慢。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才從根本上糾正了“左”的觀點,對武術、對少數民族體育充分重視起來,把它們同近代項目共同發展,互相輝映,作為中國體育的一個鮮明特色,這幾年才有了很大的發展。這個曲折過程可以寫一寫,但並不是每個項目都要千篇一律地寫一通如何受“左”的干擾,典型的才寫,一般可略去或掛上一點。要寫歷史的必然性,不寫偶然性,要經得起歷史的檢驗,成為傳世之作。
說理性——寫史,要史論結合,以史為主,也要講一點道理,可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立論要正確,邏輯要嚴密。避免講空道理,要運用史實說話,才有說服力,史料也活了。有人問:足球為什麼從十億人中選不出十一個人來?還有人認為足球上不去是因為我隊思想不過硬。實踐並不是這樣簡單,要看到足球難度大。中央領導同志指出:它是一個國家經濟、人民體質、技術水平的綜合表現。我國體育人口不多,參加足球系統訓練的人很少,足球的社會水平不高,而世界水平很高,要搞上去需要經過幾代人的努力,不能求成過急。這些情況和道理講一講,就有助於外界了解足球的特點和規律。說理要深入淺出,注意普及性、知識性。
社會性——要突出各個項目發展的社會意義、社會效益、社會功能,並體現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顯示新中國各項目堅持社會主義方向的正確性。體育的社會功能突出的一條是振奮民族精神。邊防前線戰士說“虧了我一個,幸福十億人”,體育上可說是“辛苦我一個,振奮十億人”,還可以振奮全球的中華兒女。現在獨生子女多了,宣傳體育的社會效益和社會功能,對於吸引從小參加體育活動,培養雄厚後備力量尤為必要。
可讀性——要提高歷史書的藝術水平,文字要準確、通俗、流暢、生動活潑、引人愛看,不能幹巴巴的,枯澀難懂,令人不能卒讀。寫事要有聲有色,可歌可泣,結合歷史事件的發展過程;寫人要有血有肉,富有形象感,使外行看得懂,內行也要喜愛看。這樣才能使史書成為生動有益的教材,搞好了還可以播之全球。
要編好這套史書,還要克服“五難”。首先要克服時間難。時間少,確實是個困難。但時間是可以合理安排,可以擠出來的。我曾寫過一副對聯: “無志輕歲月,有才惜光明。”橫批是“立志成才”。勸有才的人也要珍惜時間,“天才就是勤奮”。寫史書是很不容易的,完全用業餘時間進度太慢,要集中人、集中一段時間寫,這就要求領導大力支持。要注意在離退休或即將離退休的幹部中物色寫史書的人才,一來他們有豐富的經驗,二來有充裕的時間。此外,還要千方百計克服經費難、出版難、資料難及評價歷史人物事件難。我本人也要和大家共同奮鬥,該開的綠燈就要開。
(此文是原國家體委副主任張彩珍在 1986年單項運動史編寫會議上的講話摘錄)
後記
《中國圍棋史》是一部介紹中國圍棋運動起源、發展和傳承圍棋文化的權威性著作,具有很高的社會效益。棋史的時間上限為圍棋的起源,下限至 1987年止。劉善承先生任主編,各編的撰寫者是:第一編,蔡中民;第二編,趙之雲;第三編一至三章,鄭懷德,四至六章,邵福棠、汪凱。圖片收集整理及文字說明,陳克忠。為使全書體例一致,在不改變各編基本觀點的前提下,由劉善承對第一、二編文字作了少量改動,對第三編文字作了部分刪節整理,對附錄作了整理補充。參加編寫工作的還有楊光輝先生。
今天,《中國圍棋史》在脫稿近20年之後終於出版了。在這裡,我們衷心感謝中國圍棋協會副主席、成都圍棋聯合總會理事長龔錦華先生給予的全力支持。同時,還要感謝成都圍棋聯合總會總幹事長馮宗存先生、原蜀蓉棋藝出版社副社長陳克忠先生、成都時代出版社資深編輯杜維新先生為該書出版所作出的努力。
願《中國圍棋史》一書能成為圍棋愛好者的良師益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