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老殘遊記》流行五十年來,擁有相當廣泛的讀者。許多人都稱道它的文字藝術,魯迅先生在《中國小說史略》中也贊說:“敘景狀物,時有可觀。”作為一部藝術作品來看,無論在語言的運用上、在對生活的觀察上、在細節的描繪上,都看得出作者不願因襲、追求創造的精神。與晚清的同類小說相較,藝術上的成就是比較卓越的。
媒體推薦
書評
東造道:“……象我們這些庸材,只好混混罷了。閣下如此宏才大略,不出來做點事情,實在可惜。無才者抵死要做官司,有才者抵死不做官司,此正是天地間第一大憾事!”老殘道:“……官司愈大,害愈甚,守一府則一府傷,撫一省則一省殘,宰天下則天下死!” ——摘自《老殘遊記》第六回 --此文字指 精裝 版本。
圖書目錄
自敘
第一回 土不制水歷年成患風能鼓浪到處可危
第二回 歷山山下古帝遺蹤?湖湖邊美人絕調
第三回 金線東來尋黑虎布帆西去訪蒼鷹
第四回 宮保求賢愛才若渴太尊治盜疾惡如仇
第五回 烈婦有心殉節鄉人無意逢殃
第六回 萬家流血頂染猩紅一席談心辯生狐白
第七回 藉箸代籌一縣策納楹閒訪百城書
第八回 桃花山月下遇虎柏樹峪雪中訪賢
第九回 一客吟詩負手面壁三人品茗促膝談心
第十回 驪龍雙珠光照琴瑟犀牛一角聲葉箜篌
第十一回 疫鼠傳殃成害馬瘸犬流災化毒龍
第十二回 寒風凍塞黃河水暖氣催成白雪辭
第十三回 娓娓青燈女兒酸語滔滔黃水觀察嘉謨
第十四回 大縣若蛙半浮水面小船如蟻分送饅頭
文摘
第一回 土不制水歷年成患風能鼓浪到處可危
話說山東登州府東門外有一座大山,名叫蓬萊山。山上有個閣子,名叫蓬萊閣。這閣造得畫棟飛雲,珠簾卷雨,十分壯麗。西面看城中人戶,煙雨萬家;東面看海上波濤,崢嶸千里。所以城中人士往往於下午攜尊挈酒在閣中住宿,準備次日天未明時,看海中出日,習以為常。這且不表。
卻說那年有個遊客,名叫老殘。此人原姓鐵,單名一個英字,號補殘,因慕懶殘和尚煨芋的故事,遂取這“殘”字做號。大家因他為人頗不討厭,契重他的意思,都叫他老殘。不知不覺,這“老殘”二字便成了個別號了。他年紀不過三十多歲,原是江南人氏。當年也曾讀過幾句詩書,因八股文章做得不通,所以學也未曾進得一個,教書沒人要他,學生意又嫌歲數大,不中用了。其先他的父親原也是個三四品的官,因性情迂拙,不會要錢,所以做了二十年實缺,回家仍是賣了袍褂做的盤川。你想,可有餘資給他兒子套用呢?
這老殘既無祖業可守,又無行當可做,自然“饑寒”二字漸漸的相逼來了。正在無可如何,可巧天不絕人,來了一個搖串鈴的道士,說是曾受異人傳授,能治百病,街上人找他治病,百治百效。所以這老殘就拜他為師,學了幾個口訣,從此也就搖個串鈴,替人治病餬口去了,奔走江湖近二十年。這年剛剛走到山東古千乘地方,有個大戶,姓黃,名叫瑞和,害了一個奇病:渾身潰爛,每年總要潰幾個窟窿,今年治好這個,明年別處又潰幾個窟窿,經歷多年,沒有人能治得。這病每發都在夏天,一過秋分,就不要緊了。
那年春天,剛剛老殘走到此地,黃大戶家管事的,問他可有法子治這個病。他說:“法子盡有,只是你們未必依我去做。今年權且略施小技,試試我的手段。若要此病永遠不發,也沒有什麼難處,只須依著古人方法,那是百發百中的。別的病是神農黃帝傳下來的方法,只有此病是大禹傳下來的方法。後來唐朝有個王景得了這個傳授,以後就沒有人知道此方法了。今日奇緣,在下到也懂得些個。”
序言
《老殘遊記》是晚清四大譴責小說之一。
作者劉鶚(1857—1909),字鐵雲,筆名鴻都百鍊生,清末江蘇丹徒(今鎮江)人。在中國一步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過程中,出身封建官僚家庭的劉鶚自幼聰慧博學,卻無意以科舉博取功名,反而懷抱實業救國的理想,廣泛涉獵算學、醫術、治河等,積極投身實業。他曾開菸草店,也曾懸壺行醫。光緒十四年(1888)黃河在鄭州決口後,他先後在河道總督吳大瀲、山東巡撫張曜處做幕賓,幫辦治理黃河,實地測繪,著書數本,供當局諮詢,救黎民於水火。他曾建議清廷利用外資修京漢鐵路,甚至出任外商福公司在華經理,開採山西煤礦,以求強國。庚子(1900)之變,八國聯軍侵入北京。京津淪陷,漕運斷絕,當地居民壯者外逃,老弱餓死者不計其數。劉鶚聞訊,毅然籌款北上,以低價從俄軍處購得準備銷毀的太倉儲粟,設平糶局,賑濟北京飢困,活人無數。諸多義舉,除治河一事比較成功外,其他則混了個“漢奸”的罪名,落得個開除鄉籍的下場,最終被清廷以“私售倉粟”罪充軍新疆,死於迪化(今烏魯木齊)。縱觀劉鶚奮鬥的一生,足見他是一位勇於實踐而又飽受迫害的愛國者。林語堂先生在《老殘遊記二集序言》中說:“其人其事,皆足有動於吾心。夫時代之不了解,乃先覺之常刑。”此言公允。
劉鶚一生除了興辦實業外,還進行學術研究,為後人留下許多寶貴的遺產。如算學著作《勾股天元草》、《弧角三術》,治河著作《歷代黃河變遷圖考》、《治河七說》、《治河續說》,醫學著作《要藥分劑補正》、《人命安和集》(未完),金石著作《鐵雲藏龜》(我國第一部著錄甲骨文字的著作,對清末以來的金石甲骨研究產生了巨大的影響)、《鐵雲藏陶》、《鐵雲泥封》,詩歌創作《鐵雲詩存》四卷。當然影響最大的則是與學術無關的著名譴責小說《老殘遊記》。憑藉這部作品,劉鶚成為了一位不以小說創作為專業的著名小說家。
《老殘遊記》文如其題,主要寫一個號老殘的江湖郎中兩個月的短暫遊歷過程。他搖著串鈴,浪跡江湖,替人治病餬口,雖常與官府中人交往,卻自甘淡泊,不入仕途。隨著他的足跡,一幅清朝末年山東一帶的社會生活圖卷徐徐展開。在那片風光旖旎、景色迷人的土地上,百姓在天災(黃河泛濫)、人禍(“清官”暴虐)下,苦苦呻吟。
小說的一大看點是寫出了所謂“清官”的罪惡。一般揭露官場罪惡的小說,多數在寫官吏們的卑劣下流、蠅營狗苟、巴結逢迎、貪污受賄等事,以此呼喚清官。而劉鶚久歷官場,發現貪官污吏只顧搜刮錢財,自知聲名不好,一般不會放手胡作非為。而那些“清官”,不受賄賂並不是出於愛民的目的,而是為了求個好名聲,以便日後飛黃騰達。為了升官,他們往往不擇手段,心狠手辣;為了名聲,他們甚至誣良為盜,濫殺無辜。如曹州府的玉賢“未到一年,站籠站死兩千多人”,“所辦之人,大約十分中九分半是良民”。以致深受其害的百姓,雖側目而視,卻只能噙著眼淚稱他:“是個清官!是個好官!”至多說聲“天爺有眼,總有一天報應的”。老殘在接連聽到於朝棟父子、王姓賣雜貨的兒子、馬村集車店掌柜的妹夫三件事後,禁不住在牆上題詠“冤埋城闕暗,血染頂珠紅”“殺民如殺賊,太守是元戎”。又如剛弼,自以為“清廉得格登登的”,在處理魏謙父女月餅毒死人案件里,他認定魏氏父女有罪的原因之一就是:“倘若人命不是你謀害的,你家為什麼肯拿幾千兩銀子出來打點呢?”對於這些“清官”,劉鶚借老殘之口說:“守一府則一府傷,撫一省則一省殘,宰天下則天下死。”又在十六回自評道:“贓官可恨,人人知之;清官尤可恨,人多不知。蓋贓官自知有病,不敢公然為非;清官則自以為我不要錢,何所不可,剛愎自用,小則殺人,大則誤國。吾人親目所睹,不知凡幾矣。……歷來小說皆揭贓官之惡,有揭清官之惡者,自《老殘遊記》始。”
小說的看點之二是語言優美,形象生動,讀起來口齒生香。魯迅先生在《中國小說史略》中稱它“敘景狀物,時有可觀”。胡適先生在《老殘遊記敘》中說:“《老殘遊記》最擅長的是描寫的技術,無論寫人寫景,作者都不肯用套語濫調,總想熔鑄新詞,作實地的描畫。在這一點上,這部書可算是前無古人的了。”“明湖居聽書”一節,運用虛實相生、渲染烘托的手法,藉助一系列巧妙靈活的比喻,化無形為有形,把難以捕捉的音樂變成清晰可見的畫面,給人以身臨其境的感覺。正因為其藝術上的成就,早在上世紀二三十年代,就曾入選語文教材。1929年《老殘遊記》的片斷譯文《歌女》在《亞洲》(Asia)雜誌發表,成為西方人最早接觸的中國近代小說。此外,與姑和黃龍子彈奏琴瑟,與姑和桑家姊妹、黃龍子等彈奏箜篌的片斷,也是狀寫音樂的妙文。至於大明湖千佛山的美景,桃花山月夜遇虎,黃河上打冰……這些寫景段落甚至成為不少外國人了解山東濟南風光的一種途徑。
正如劉鶚自言:“野史者,補正史之缺也。名可托諸子虛,事須征諸實在。”(第十三回原評)小說中所寫的人、事,有些是真實存在的。如玉賢指毓賢,剛弼指剛毅,宮保為張曜,姚雲松為姚松雲,王子謹為王子展,申東造為杜秉國,柳小惠為楊少和,史鈞甫為施少卿等,或載其事而更其姓名,又或存姓改名、存名更姓。“明湖居聽書”里黑妞、白妞為當時實有之伎人,白妞一名王小玉,在明湖居獻藝,名傾一時,有“紅妝柳敬亭”之稱。對此,讀者需留意。
《老殘遊記》共二十回,最早見於光緒二十九年(1903)的《繡像小說》半月刊上,到十三回因故中止,後重載於《天津日日新聞》,始全。《老殘遊記》的續集,據劉大紳說,共有十四回,今殘存九回。1934年《人間世》半月刊上發表四回,次年良友圖書公司出版六回的單行本。1962年中華書局出版的《老殘遊記資料》收錄了後三回。百年來,《老殘遊記》中文版近二百種。本書點校,以光緒三十三年(1907)上海神州日報館排印本為底本,參考《繡像小說》的連載本、亞東圖書館本、藝文書房本等,另附二集遺稿(九回)及外編殘稿,使讀者得窺全豹。文中明顯錯訛參考其他版本改正;部分假借字,在不害原意的前提下予以保留;新式段落劃分、標點符號的使用,有利於當今讀者的閱讀。不當之處,敬請讀者不吝斧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