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科學方法研究

本書在一定意義上填補了這一理論空白,對中國科技史、科學思想史、哲學思想史以及當代科學與哲學的研究和發展都將有所裨益。 主要研究中國哲學史、中國科學思想史及中國古代哲學與自然科學的聯繫。 中國古代科學方法的基本模式1.從天、算、農、醫四大學科看中國古代科學方法的基本模式2.中國古代科學方法基本模式的現代意義中國古代科學方法有關資料選錄

內容介紹

內容提要
在中國古代,曾經
有過許許多多的科學發
現、發明和創造,這些發
現、發明和創造是用
什麼樣的方法做出來的
呢?這是一個令當代中
外科學家、科學史家和
哲學家深感興趣卻又懸
而未決的問題。 本書從
說盡剖析中國歷史上科
學家和哲學家的具體科
學方法著手,抽象並概
括出中國古代科學方法
的主要特點和基本模
式,再把它們放到現代
科學和科學哲學的發展
中加以評判,比較系統
而全面地對這一問題作
了探索性的回答。本書
在一定意義上填補了這
一理論空白,對中國科
技史、科學思想史、哲學
思想史以及當代科學與
哲學的研究和發展都將
有所裨益。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周瀚光 浙江寧波
人,1950年7月生於上
海。 1983年於復旦大學
獲哲學碩士學位,現在
華東師範大學古籍研究
所任孝。 主要研究中國
哲學史、中國科學思想
史及中國古代哲學與自
然科學的聯繫。著有
《傳統思想與科學技術》
(學林出版社1989年版)
以及有關論文五十餘
篇。

作品目錄

目錄

引言
1、問題的提出及其意義
2、關於科學方法的一般考察及本書的研究
進程
第一章 中國古代科學方法三十六則
1.《周易》的“取象運數”
2.孔子的“舉一反三”
3.墨子的“言有三表”
4.《管子》的“明於計數”
5.莊子的“技進於道”
6.《墨經》的“察類明故”
7.孟子的“苟求其故”
8.孫臏的“賽馬對策”
9.荀子的“辨合符驗”
10.韓非的“參伍之道”
11.《呂氏春秋》的“耕之大方”
12.《中庸》的“學問思辨行”
13.《黃帝內經》的“陰陽相錯”
14.《黃帝內經》的“五行生勝”
15.《淮南子》的“審其所由”
16.《九章算術》的“由問而術”
17.王充的“考心效事”
18.張衡的“效象度形”
19.張仲景的“見病知源”
20.趙爽的“形數統一”
21.劉徽的“割圓求極”
22.葛洪的“變化之術”
23.范縝的“質用統一”
24.孫思邈的“博學精思”
25.沈括的“驗跡原理”
26.朱熹的“格物致知”
27.葉適的“盡觀自為”
28.李冶的“推理明數”
29.秦九韶的“數道統一”
30.王廷相的“知行兼舉”
31.李時珍的“博採實考”
32.徐光啟的“責實求精”
33.宋應星的“窮究試驗”
34.方以智的“質測之學”
35.顧炎武的“參考援證”
36.王夫之的“樂觀其反”
第二章 中國古代科學方法的主要特點
1.勤於觀察
2.善於推類
3.精於運數
4.明於求道
5.重於套用
6.長於辯證
第三章 中國古代科學方法的基本模式
1.從天、算、農、醫四大學科看中國古代科學方法的基本模式
2.中國古代科學方法基本模式的現代意義中國古代科學方法有關資料選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