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信息
平裝: 332頁
開本: 32開
條形碼: 9787500454892
尺寸: 20.3 x 14.1 x 1.4 cm
作者簡介
曹萌,男,1959年生,遼寧建平人。1994年獲南開大學文學博士學位,1997年晉升教授。已開闢出“中國古代通俗小說創作模式研究”和“中國古代文學傳播研究”方向,正在創建“文學傳播學”。
內容簡介
《中國古代戲劇的傳播與影響》是曹萌在其研究生課程講義基礎上,經拓展和增補而成的著作,僅從產生的原因看,這本書所持的學術標準是高的,所選擇的研究角度是新的。 從研究的布局和撰著的內容看,這是一本與當代戲劇文化發展有密切聯繫,甚至是一本直接關係戲劇發展與建設的研究性著作。
《中國古代戲劇的傳播與影響》有上述可讀之處,我便誠懇而熱心地把它介紹學界的朋友,當然這只是我個人的意見,更多的還是人憑讀者自己去判斷。
目錄
序
引言:當代學術需求與中國古代戲劇研究
第一章 中國古代戲劇藝術的源起與發展
一 中國古代戲劇的文化地位
二 優藝:中國古代戲劇的萌芽
三 參軍戲:中國古代戲劇的雛形
四 “唱”韻文的戲劇價值
五 戲劇要素在宋代的整合
第二章 宋金時代的戲劇
一 宋代戲劇演出情況及特點
二 宋金雜劇的結構與題材
第三章 元雜劇繁榮的基礎與原因
一 元雜劇的形制及其稱謂
二 元朝政治與文化政策對士人的影響
三 元雜劇繁榮的主要原因
第四章 元雜劇的思想傾向及其成因
一 元雜劇基本思想傾向
(一)暴露社會黑暗,揭示民生疾苦
(二)反抗封建婚姻,倡導自由愛情
(三)描寫歷史故事,禮讚古代英雄
(四)鼓吹超脫塵世,嚮往山林隱逸
二 元代士人心態及精神風貌
三 元雜劇思想傾向的矛盾化
第五章 元雜劇對傳統文學的繼承與超越
一 人物設定與素質定位
二 對相思之苦的著力發掘
三 創建大團圓結局模式
四 塑造出市民階層的典型
五 確立才子佳人婚愛理想
第六章 元雜劇的社會政治精神
一 關注民生疾苦,嚮往社會清平
二 追念歷史人物,傾訴英雄情懷
第七章 元雜劇的道家情懷
一 道家情懷與以道濟儒
二 道家情懷的文學展現
三 神仙道化劇的人生情懷
第八章 元雜劇科舉情節 的作用
一 科舉描寫成為元雜劇要素
二 雜劇熱衷描寫科舉的原因
三 科舉情節 的雜劇功能
(一)成全士女愛情
(二)促成夫妻重圓
(三)為民伸冤報仇
四科舉情節 描寫對明清文學的影響
第九章 元雜劇審美要素與市民欣賞趣味
一 演唱占據戲劇中心
二 詩化的唱詞
三 情節 完整結局團圓
四 舞台形象以才子佳人為主
第十章 元雜劇包公形象及其對小說影響
一 包公現象的形成
二 元雜劇中的包公現象
三 元雜劇熱衷塑造包公的原因
四 元雜劇包公形象對小說的影響
第十一章 中國古代戲劇向案頭文學嬗變
一 南戲對元雜劇的改革
二 雜劇自身發展中的改革傾向
三 明傳奇體制特徵及其與案頭文學關係
第十二章 宋元至明中期戲劇理論的文化批評
一 宋代戲劇理論質素
二 《中原音韻》對品評傳統的繼承
三 《錄鬼簿》體現的重戲劇家傾向
四 朱權戲劇理論的體系性
五 《南詞敘錄》的尚俗與啟蒙價值
六 王世貞的尚麗辭
第十三章 明後期戲劇理論的文化批評(上)
一 明後期商業氛圍與社會思潮
二 李贄戲劇理論的叛逆精神
三 臨川派與吳江派理論的功過
第十四章 明後期戲劇理論的文化批評(下)
一 《曲律》理論的全面性
二 《曲品》的繼承與創新
三 徐復祚與凌濛初戲曲理論比較
四 祁彪佳戲劇論著的文獻價值
第十五章 近代社會思潮對戲劇理論的影響
一 近代社會思潮及其發展階段性
(一)鴉片戰爭至洋務運動時期的啟蒙思潮
(二)甲午戰爭到辛亥革命前的改良思潮
(三)辛亥革命時期的革命思潮
二 近代戲劇理論的社會功利特徵
(一)濃厚的政治色彩
(二)現實性與戰鬥精神
第十六章 傳播學視角下的中國古代戲劇文化
一 古代戲劇是文化教育學資源
二 客群觀賞與戲劇理論著述的繁榮
三 文化批評的主要方法
四 學術期待與古代戲劇批評
五 中國古代戲劇傳播與解讀
結束語
後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