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危脅論

中國危脅論

《日本新華僑報》15日刊出署名評論《溫家寶“清醒論”讓世界刮目看中國》。評論說,針對中國的“大國崛起”,國際上一直存在不同看法和聲音,前有“中國威脅論”,今現 “中國傲慢論”、“中國強硬論”,中國總理溫家寶14日在 “兩會”記者會上以“清醒論”應對,告訴全世界中國領導層是如何清醒認識自己國家的,也給近期膨脹喧鬧的輿論送服了一貼“冷靜劑”。

前言

據日本《富士產經商報》近日匯總報導了美國發表的一份有關我國的報告,稱我國的國內生產總值規模將在本世紀中葉達到美國的兩倍,成長為超級大國。報告呼籲美國要儘快做好應對我國力量(包括軍事力量)的準備。這份看似“力捧”我們中國的言論其實在其背後深藏禍心,其真正的目的是要讓美國繼續保持他們在軍事上的領先地位,保證他們能夠繼續稱霸全球的野心!網路人生看世界仔細閱讀了這篇報告,雖然危言聳聽地稱“中國將成為超級大國”,但卻又在軍事方面依然承認美國的絕對領先位置。報告認為由於美國迄今為止投入了13倍於中國的軍事費用,擁有在宇航等領域對中國保持了半個世紀以上的軍事技術優勢,另外美國在日本、韓國和關島等亞太地區保持了軍事基地,因此美國將繼續保持在軍事方面上的絕對優勢地位。但報告又“警告”說中國有可能會威脅美國的軍事霸主的位置。這也就正是網路人生看世界曾經提到過的西方言論對我們“扼殺論”之外的另外一招:“捧殺論”了!

論點

隨著冷戰的結束,雅爾達體系的終結,世界大戰的烏雲已經散盡,美,歐等西方國家的共同敵人也已經不復存在。但在前蘇聯退出歷史舞台後,美國國會就把他們的目標對準了我們中國,一直以來要求美國軍方每年匯報所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當前以及未來的軍事戰略”,因此美國五角大樓每年都會出爐一份所謂的“中國軍力報告”來“幫助”美國國會增加對我國的“恐懼”。不過以網路人生看世界個人眼光看這實際上就是他們的一種共生關係:國會下令展開調查然後國會議員援引調查結果以此來證明有必要購買更多的武器,他們自己國家安全部門的一些人士都稱這種現象為“自己舔自己的甜筒冰淇淋”。美國人製造的類似的言論其實還有很多,說來說去不外乎是誇大我國的軍事力量,並且將我國捧得無限高,製造無數的“玫瑰陷阱”,特別最近年以來這些言論更是不絕於耳:什麼我國的飛彈可打到美國本土,威脅美國安全;一名解放軍中將披露中國已經有力在2010年製造出航母有意挑戰美國的海上地位;中國軍費不透明的做法構成對美國的最大威脅,美國應該作最壞的打算才能抵抗來自中國的威脅等等,其實說白了就是製造所謂的“中國威脅論”!

我們中國作為一個有著五千年文明歷史的東方大國,我國的發展道路和未來走向歷來都為美國所“關注”,近30年來我國快速崛起,日益強大給美國帶來了諸多挑戰,特別是近年隨著我國整體實力上升,儘管我們是和平崛起,但在他們美國看來絕對就是個威脅。所謂的什麼“民主”、“自由”、“人權”這些玩意兒其實都是個幌子,都是用來攻擊我國的虛偽道德工具,反正橫豎你們中國就是不可以“崛起”,就是不可以超過我們美國!網路人生看世界個人認為我國現在最需要的是一種“死豬不怕開水燙”的精神,管他們說什麼,我們現在就是要快速發展,怎么啦?我們就是要加大國防投入,加快發展軍事實力,那是根據我們自己國家安全需要所決定的,跟你們美國又有何關係?難道我們建設一支與自己國家地位相適應,與國家安全威脅相對應的武裝力量就是“威脅”了嗎?當然,我國加快軍事發展並不是說我們今後想要當頭,“當第三世界的頭,當社會主義的頭”,鄧小平同志曾經多次說過:“中國永遠不當頭”。我們固然不能鋒芒畢露,但我們也絕不能一味的示弱,我們應該以更積極的態度融入國際社會之中,更坦誠地表白我們自己的想法,讓全世界更全面了解我國和平發展的理念,讓各國人民都能夠深入了解我們中國構建和諧世界的美好意願,爭取在國際事務中發揮更大的影響力,而這一切本來就是我們一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應該做的!

我國歷代以來都是儒家思想居統治地位,但往往對孔子的思想不能完全理解。孔子雖然講的是“忍讓”禮儀,但也講“以牙還牙,一眼還眼”。如果對邪惡也忍讓,那么邪惡就越猖狂,這個才是真理!我國一百多年來反覆遭受列強入侵,不但多次被迫割地賠款,各個地區也被劃成不同帝國主義國家的勢力範圍,國家安全長期處於風雨飄搖的狀態中,直到新中國成立前夕毛澤東說:“中國必須獨立,中國必須解放,中國的事情必須由中國人民自己作主張,自己來處理,不容許任何帝國主義國家再有一絲一毫的干涉!”這句話代表了我們整箇中華民族的百年心聲!因此我們要清醒的認識到這個世界就是一個弱肉強食的世界,叢林法則才是這個世界共同遵從的普世價值,其他的普世價值全屬胡扯,一廂情願地與強盜們講什麼“和為貴”精神只能是自取其辱!因此網路人生看世界個人建議我國今後在攸關國家主權和尊嚴的重大問題上應有“亮劍”精神,如台灣問題、南海問題、類似於“南斯拉夫大使館”事件、危害我國安全利益事件等都要以適度的方式表示我們的信心和決心!在堅決維護國家主權和原則的基礎上,開展“有效外交”來破美國對我們的“圍堵”。我們目前要做的是加快發展經濟,同時要勇於顯示我國的真實實力,讓一切魑魅魍魎心有所忌,不敢造次。如果一味“和諧”只會給他們發出錯誤信息,認為我國外強中乾,軟弱可欺,不敢最終攤牌,以致釀成今後不可收拾之局面。所以,我國在今天國際形勢發生變化的情況下,如果不能與時俱進,靈活的調整自己的戰略方針的話,不僅我國的經濟要受到影響,而且我們的國際地位也要下降,甚至我們主權和國家領土完整性都將會受到巨大的挑戰。

當前美國正在對我國實施“包圍”和“遏制”是客觀事實,因此我們決不能掉以輕心,應未雨綢繆,著眼於最壞的結果,做好各種應變工作:全面加強軍事和國防建設,至少做好能打贏兩場高技術條件下的局部戰爭,使我國軍事力量可以讓美國不輕易敢發動“軍事冒險”。就軍費比較而言,2007年我國的軍費為僅為583億美元(美國則為5470億美元,占全球軍費開支總額的近一半);就裝備來說,我們存在著高新裝備少,多數還是70、80年代的裝備;就作戰人員的學歷、訓練水平來看,還遠未達到已開發國家的平均水平。因此我們必須按照打贏兩場“局部戰爭”的要求來加強國防和軍事建設,有效地制止美國的的任何戰爭冒險行為,如果今後幾年裡我們再不加大軍事投入和按實戰要求來“從高從嚴”訓練,那么我們就必將會面臨生存和發展的嚴重危機!但我們在要有足夠準備的同時,也不應當“杞人憂天”(好似中美明天就要開戰~),而應當在維護國家主權和尊嚴的基礎上積極發展兩國的友好關係,爭取雙贏局面得出現,為世界的和平和發展作出應有得貢獻!

當前傳統的國與國之間戰略需要的依存和結盟關係已經在悄然發生著改變,各國都已經把如何在經濟上追求利益的最大化以及在國際上自身的影響力不斷增強其作為內政外交的主要目標,世界政治格局也越來越趨於向多極化發展,因此要求各國在處理國際事務中更加強調相互之間的合作。如果在國際事務中仍然一意孤行,不顧他國意願,最終只會四處碰壁,狼狽收場。美國作為當今世界唯一的超級大國,雖然其軍事和經濟實力都是無與倫比的,但要想在國際事務中一手遮天也是心有餘而力不足的。在2003年,美國繞開聯合國不顧國際社會的強烈反對發動了對伊拉克的戰爭,可如今的結果是美國深陷其中不能自拔。不僅伊拉克的局勢依然十分不穩定,而且美國政府每月還要支付80億的高昂軍費和遭受士兵不斷死傷的折磨。美國的強硬外交受到了國內外的反對,最近美國的中期選舉,執政的共和黨在眾議院和參議院的慘敗就表明了其霸權主義即使在國內也已經不得人心。為此美國也在最近不斷的調整著其對外戰略,如在朝核危機的解決上更加看重中國的作用,在伊朗核危機的問題上顯得更加的小心謹慎,更多的採用和歐盟,俄羅斯,中國協商一致的解決辦法來探求和平解決的努力等等。這一切都表明現在的國際關係是不斷的趨向合作,而戰爭已經不再是解決問題的唯一方法。

綜上所述,美國真正擔心的其實並不是我國的崛起會對他們國家安全形成什麼“威脅”,而是擔心對他們世界霸權的形成構成障礙。美國國防部年年誇大我國國防開支規模就是為擴大自己的軍費開支尋找藉口。一方面為了保持美國的軍事優勢繼續謀求世界霸權,另一方面又可為美國樹立一個“敵人”以轉移公眾對國內矛盾的關注。美國自己媒體也曾指出,五角大樓反覆宣揚中國軍費增長不透明,大力為“中國威脅論”造勢只是為巨資購買高精武器找藉口,因為只有中國能夠擔當這樣的角色,必須把中國妖魔化為潛在的敵人,但事實上我國的軍費支出相對美國而言則低得很多:據全球最權威的世界軍備發展、軍事水平評估機構——瑞典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SIPRI)2007年年度報告指出,無論從相對數字還是絕對數字上美國的軍備支出穩居第一:美國以5287億美元的支出占世界軍力總支出的46%,而中國僅占4%。如果按人均計算我國的軍費更少得可憐,甚至還落後於印度。美國為什麼不去責怪印度反倒總是把眼光盯著我們中國呢?很顯然這就是由其霸權主義目標所決定的。美國人近十年來不斷地在世界上進行著戰爭,掠奪著中東豐富的石油資源,將伊拉克和阿富汗人民拖入戰亂的苦海。再看我們中國,一直以來都堅持走和平崛起的道路,在目前由聯合國主導的維和行動中,我軍已經累計派出維和軍事人員超過一萬人次,是安理會常任理事國中派出維和人員最多的國家。所以文章最後我要對美國說:你們美國是最沒有資格指責“中國威脅”的國家!

清醒論

針對中國的“大國崛起”,國際上一直存在不同的看法和聲音,前有“中國威脅論”,今現 “中國傲慢論”、“中國強硬論”,中國總理溫家寶3月14日在 “兩會”記者會上以“清醒論”應對,告訴全世界中國領導層是如何清醒認識自己國家的,也給近期膨脹喧鬧的輿論送服了一貼“冷靜劑”。

溫家寶詮釋的“清醒論”包含四點內涵,中國國情、和平發展、原則問題不退讓、做負責任的國家。特別是關於中國國情,人口多、底子薄、地區不平衡,列舉了北京150公里外的一個縣的巨大差距,非常中肯、實在,使人相信中國“確實還處於發展的初級階段”。溫家寶的態度表現了一個大國領袖的謙虛品質和科學態度。

在“兩會”前,人們曾不斷聽到中國大陸媒體的高調報導和評論,其中有“中國經濟大省富可敵國”的言論,北京宣布達到“中上等已開發國家水平”,一些地區還忙著制定“現代化達標時間表”,處處流露著激揚、樂觀的情緒和調子。這次溫家寶總理說透了,中國“要建成一個中等發達的國家,至少要到本世紀中期;要真正實現現代化,還要上百年的時間以至更長”。

事實上,儘管有成功舉辦北京奧運會、率先突圍金融危機的豪情激發,但中國政府高層始終堅守“清醒論”,要比一些慣於享受“統計數據的快樂”的地方政府、媒體和某些專家機構務實、冷靜。年初曾有專家、媒體斷定2009年“中國經濟規模超過日本躍居世界第二”時,中國高層領導人“幽默回應”,統計局“不作為”,而堅稱中國還是開發中國家的底子。結果,2月份日本經濟數據匯總,日本仍小小領先於中國。這裡不得不佩服當今中國政府領導者的謙虛和理性,否則自詡“第二大經濟體”就可能鬧出國際笑話。

要讓世界“清醒”,首先是中國人及華人世界要正確認識中國自己,不能自我陶醉“把貴州當廣州,把青海變上海”。溫家寶總理坦言“我經常勸記者多到中國的農村和中西部地區看看,你到那裡看就知道上海和北京的發展不能代表整箇中國。”但是,有些擁有話語權的專家則喜歡跟著西方媒體忽悠“中國站在了世界舞台的中央”,在國際政治、安全、經濟等領域的問題上發揮領導作用。一些不了解情況的“憤青”陶醉其中,動輒“制裁”、“報復”,也給那些“傲慢論”的製造者提供了口實和素材。

從當前國際形勢看,中國還遠不到高枕無憂的程度。一次次目光短淺的自我標榜和浮誇宣洩不僅幫不了中國,相反可能耽誤自己的發展前程。中國領導層把新世紀頭二十年也視為“戰略機遇期”,繼續奉行“韜光養晦”的既定方針,是政治智慧的卓越體現。因為如果過於高調和陶醉,一來樹大招風,容易樹敵;二來滋長國民過分自信的心態,容易轉化為自滿和自大;三來失去客觀判斷自身的眼光,影響中國發展策略實施。而與這個“戰略機遇期”失之交臂,過去幾十年以來中華民族為了崛起而作的努力可能前功盡棄。

中國正在以謙遜、清醒、柔和的發展姿態走向世界的強國之林。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