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簡介
中國北湖 (5張)濟寧市是舉世著名的孔孟之鄉,運河之都。。1996年被山東省人民政府批准為省級旅遊度假區。北湖地處蘇、魯、豫、皖四省交界處,南臨煙波浩淼的微山湖,北依五嶽之尊的泰山,東連孔子故里曲阜,西臨水泊梁山,與“牡丹之鄉”洛陽、菏澤相望。北湖區域地理位置優越,交通便利。
北湖東依古運河,西臨京杭運河,成“雙河抱湖”之勢。小北湖是鑲嵌在濟寧大地上的一顆明珠,是獨成一體的一塊金三角。經過十幾年的開發治理,集旅遊、養殖於一體,已初具規模。小湖區堤岸平直,一般水深1.5—2米,源底平坦,湖中有七個小島。每年濟寧市“荷花會”在此舉行,吸引大批中外來客賞荷、垂釣、觀光、旅遊。
生態資源
北湖水面面積相當於杭州西湖的四倍,水面寬闊,空氣清新、氣候宜人。盛夏時節,萬畝荷花竟相開放,一派“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的迷人景色。北湖自然資源豐富,擁有魚類80餘種,棲息鳥類200餘種,盛產鯽、草、鰱、鯉四大家魚、武昌魚、鱖魚、甲魚、青蝦、毛蟹和蓮、螺、蚌、菱等名貴湖產品,是山東省重要的淡水魚和湖產品基地。自1992年起,連續多年舉辦荷花盛會,海內外賓朋雲聚於此,觀湖賞荷、泛舟垂釣。1994年,由北湖發起成立了由杭州西湖、嘉興南湖、武漢東湖、濟寧北湖參加的“中國四湖聯誼會”,目前發展成“中國湖泊聯誼會”。
北湖現有魚類八十餘種,各種底棲浮遊動物以及水生維管束植物300餘種。盛產鯽、草、鰱、鯉四大家魚、武昌魚、鱖魚、甲魚、青蝦、毛蟹和蓮、螺、蚌、菱等名貴湖產品,為濟寧城區人民的主要淡水魚和湖產品來源之一。鳥類30餘種。
旅遊特色
小北湖位於中國山東省濟寧南郊六公里處,該湖原系中國北方最大的淡水湖,南四湖北端,為發展水產養殖業,於1973年築堤圍湖,並由此而得名,總面積1.8萬畝,其中水面1.6萬畝。與東湖、西湖、南湖並稱為“中國四湖”。北湖水面寬闊,空氣清新,氣候宜人。每當盛夏時節數萬畝荷花競相開放,一派“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的迷人景色。1995年,時任山東省委書記趙志浩同志到北湖視察,親筆題寫了“北湖美如畫”。1992年起,濟寧市和任城區每年都在這裡舉辦荷花盛會,海內外賓朋雲集於此,觀湖賞荷,泛舟垂釣。1994年,“中國四湖聯誼會”在此成立,同時召開了由杭州西湖、嘉興南湖、武漢東湖、濟寧北湖參加的年會。濟寧市和任城區不斷加大對北湖的投資,先後修築了由市區通向北湖的“北湖路”和“荷花大道”,開闢了空中遊覽機場,購置了500餘只(艘)遊船、遊艇,設定了垂釣中心,建起了五萬平方米的湖上游泳池,開設了游泳、衝浪、皮划艇等水上運動項目,同時還興建了一批商店、酒家等服務設施。1996年,市區兩級政府又投資5000餘萬元,加強北湖的基礎設施建設,環湖內堤全部砌石,修築了12公里的環湖公路,修築加固了8個湖心島,開挖10餘條航道,新設了“蘆葦盪迷宮”等一批新景點,完成了環湖以及通向湖心島的電力、郵電通訊工程。第二期“旅遊度假區”、“運河文化景觀”等即將開工。目前,北湖正在全面開發建設中,其中,湖心島、迎賓島、葫蘆島等的開發建設將更添北湖新姿。
濟寧市和任城區不斷加大對北湖的投資,先後修築了由市區通向北湖的“北湖路”和“荷花大道”,開闢了空中遊覽機場,購置了500餘只(艘)遊船、遊艇,設定了垂釣中心,建起了五萬平方米的湖上游泳池,開設了游泳、衝浪、皮划艇等水上運動項目,同時還興建了一批商店、酒家等服務設施。1996年,市區兩級政府又投資5000餘萬元,加強北湖的基礎設施建設,環湖內堤全部砌石,修築了12公里的環湖公路,修築加固了8個湖心島,開挖10餘條航道,新設了“蘆葦盪迷宮”等一批新景點,完成了環湖以及通向湖心島的電力、郵電通訊工程。第二期“旅遊度假區”、“運河文化景觀”等即將開工。目前,北湖正在全面開發建設中,其中,湖心島、迎賓島、葫蘆島等的開發建設將更添北湖新姿。
郴州市北湖
北湖概覽北湖區是郴州市的中心城區,位於湖南省南部,郴州市中部,地處東經112°41′34″-113°05′11″,北緯25°25′53″-25°52′49″之間。東和北與蘇仙區相連,南與宜章和臨武縣接壤,西與桂陽縣毗鄰。土地總面積830.15平方公里。
北湖區境春秋戰國時屬楚,秦時屬郴縣,為歷代郴州(桂陽)郡、州、軍、路、府治所所在地。1959年11月從郴縣析出建郴州市,為區境有縣級建置之始。1963年5月改設為郴縣郴州鎮,為全國少有的縣級鎮之一。1977年12月恢復郴州市建置。1994年12月撤銷縣級郴州市,設立北湖區。至2008年下轄5鎮、9鄉、4街道。全區總人口31.33萬人。擁有耕地耕地面積9.18千公頃。
北湖區地勢呈南高北低態勢,南部為五嶺山脈之一的騎田嶺北麓,地勢高峻,群山林立,山體龐大,屬中山、中低山區。中西部地勢較低,山嶺起伏綿延,屬低山、丘陵區。東北部丘陵、崗地、平原交錯分布,地勢較平緩開闊,屬丘陵、崗地、平原區。區境屬中亞熱帶季風濕潤性氣候,氣候溫和,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分布不均;日照充足,光熱同季。
北湖區歷史悠久,鍾靈毓秀,英才輩出。秦末有義帝建都於郴;唐宋韓愈、秦觀、周敦頤等名人賢士在郴任職賦詩;明代宰相何孟春後來居郴著書立說;清末郴地太平天國、天地會反清鬥爭此起彼伏,郴州也是最早回響武昌、長沙起義,脫離清政府,建立民國地方政府的地區之一;大革命時期掀起了轟轟烈烈反封建打土豪的農民運動,朱德、陳毅領導了以郴為中心的湘南起義;紅軍長征兩過區境,本地黨組織大力支持紅軍,衝破敵軍的封鎖;楊得志、蕭克、鄧華、曾志、彭儒、鄧允庭等一大批革命前輩都是從郴起步參加革命而馳騁天下,為中國革命做出了巨大的貢獻;現代中國女排從這裡騰飛,奪得世界排球“五連冠”的輝煌。北湖區是湖南省的歷史文化名城、革命老區,是郴州市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
北湖區生態優美,風光旖旎,是湖南旅遊勝地和中國溫泉之鄉。境內地下河溶洞萬華岩被譽為“世界洞穴奇觀”,高山草原仰天湖人稱“江南內蒙”,天然仰天巨佛鬼斧神工,中華百福大鼎令人嘆為觀止,龍女溫泉使人留連忘返,夢裡故鄉生態農業休閒園盡亨挑戰快樂之閒,神農洞和七仙峽洞大擺地下迷宮,北湖公園凸顯鬧市靚麗身姿,仙嶺湖和四清湖一灣碧水連天。
北湖區區位優越,交通便捷,是開放開發的寶地。歷史上,北湖區境是中原通往嶺南的交通要道,秦代就修築有官馬馳道穿越五嶺,民國時期現代交通開始興建,有粵漢鐵路、湘粵公路貫通南北,建國後京廣鐵路、京廣高速鐵路、郴嘉鐵路、京珠高速公路、107國道、郴資桂高等級公路、廈蓉高速公路等公路陸續建成貫穿全境,是湘南的交通樞紐和物質集散地。
北湖區物華天寶,資源豐富,享有世界“石墨之都”、中國“有色金屬之鄉”的美稱。區內發現有礦種共40種,已開發利用的石墨、煤炭、鎢、錫、鉬、大理石、花崗石、石灰石、磚瓦粘土等都享有美譽。北湖區具有完善的基礎設施,優惠的招商政策,良好的投資環境,是各路客商施展抱負的首選之地。
從1959年建市到1977年,原郴州市經歷了“大躍進”“文化大革命”等一系列 “左”的錯誤和動亂,經濟社會發展遭受了不小的挫折。但在市(鎮)委、市(鎮)政府的領導下,全市人民仍然艱苦創業、奮發圖強,政治、經濟、文化、社會諸方面還是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為以後的國民經濟發展打下了基礎。1978年後,郴州市貫徹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精神,工作重心轉移到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軌道上來,通過真理標準的大討論,進一步解放了思想,經濟體制和政治體制逐步進行了調整和改革,到1989年改革開放局面已經形成,全市正處於由計畫經濟向市場經濟過渡的關鍵時期,全市的國民經濟和各項社會事業得到飛速發展。1989年郴州市進入全國36個人均國內生產總值超過800美元的城市之一。
1990年後,郴州市克服各種不利因素,堅定不移進行各項改革,繼續實施改革開放過渡實驗區的各項優惠政策,認真貫徹中央治理整頓方針,壓縮投資規模,調整投資方向,優先安排農業、交通、能源等項目建設。對國有工商企業推行放開經營範圍、放開物價、放開分配限額、放開用工的經營制度,進一步深化了企業的勞動人事、工資分配、社會保險制度的改革,實行了全員勞動契約制。1991年郴州市在全國120個上繳稅收超億元的縣(市)中居第三位。1992年鄧小平南巡講話發表之後,市委、市政府在全市掀起了第二次思想大解放的高潮,打破了姓 “資”姓“社”的束縛,市委做出了《關於加速發展我市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決定》,計畫經濟逐步取消,個體私營經濟訊猛發展起來。建立了郴州最早的實行“封閉管理,全面開放”的經濟技術開發區。羅家井市場、北湖市場等大型商貿市場就在這時建立起來。1994年國內生產總值比1990年增長40.7%。
1995年撒市建區後,由於區劃和行政管理的體制發生重大變化,北湖在新的起點上開始邁步,區委區政府提出了“承前啟後,再造優勢,繁榮城市,富裕農村,振興北湖”的總體要求,順利實現了由市到區的過渡。在1997年9月在區第一次黨代會上提出了“二次創業鑄輝煌”的奮鬥目標,明確了建設城區、郊區、山區三個經濟帶,鞏固基礎產業,壯大支柱產業,發展新興產業,強化基礎設施建設,發展特色區域經濟,培植多元化有後勁的財源體系,加快發展社會各項事業的發展思路。國有企業改革全面鋪開,一些改革中的瓶頸問題有了較大的突破,置換職工身份,置換企業產權的深層次改革得到推行。國營和集體工業企業逐步退出國民經濟領域,鄉鎮企業、個體私營企業取代了北湖區經濟的主體地位,採掘業、機械、電子、食品、建材、房地產等成為北湖工業的支柱。北湖區全方位推進了黨政機關改革,加快了政府的職能轉到以服務為中心的層次上來,流通領域也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農村稅費改革進一步惠及全體農民。北湖經濟逐漸走上快車道,到2001年,北湖區的經濟社會綜合評價在全市首次名列第一。國內生產總值比1995年增長134.26%。
2002年9月,區委召開了第二次黨代會,提出了“一二三”的工作思路,即明確一個目標,實施兩大戰略,突出三大重點。一個目標就是要在“十五”期間,把北湖區建設成為城鎮化水平高、輻射帶動能力強、經濟率先發展的經濟強區。“兩大戰略”就是實施產業升級戰略和科技興區戰略。“三大重點”指推進企業現代化、農業城市化和城鄉一體化。使發展模式更符合經濟規律,以展特色更符合北湖實際。區委、區政府做出以開放帶動總攬經濟工作全局的戰略決策,著力營造大開放、大開發、大發展的氛圍。提出了把招商引資作為經濟工作的“第一選單”,把項目建設作為經濟工作的“第一陣地”,把民營經濟作為區域經濟的“第一支柱”。北湖區經濟進入了一個飛速發展的階段,國有企業改革取得成效,民營經濟成為全區經濟發展的主力軍,到2005年全區國內生產總值比1995年增長6.56倍,連續5年實現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綜合考核評價第一名的佳績。
2006年9月,中共北湖區第三次代表大會召開,提出了爭創全省一流發展水平,建設和諧北湖的奮鬥目標,在2010年國內生產總值達到153億元,綜合實力有新的增強,對外開放有新的突破,人民生活水平有新的改善,城鄉面貌有新的變化,精神文明有新的氣象,民主政治有新的進步,執政能力有新的提高。一是堅持大開放,著力引進戰略投資者。二是依託大項目,強勢推進新型工業化。三是打造大品牌,加速帶動農業產業化。四是立足大平台,致力繁榮現代服務業。五是堅持以民為本,積極發展各項社會事業。緊緊圍繞人民民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大力開展“為民、親民、惠民”活動,紮實推進為民辦實事工程,努力推進新農村建設,切實維護社會穩定,促進了社會和諧。
2008年,北湖區戰勝特別嚴重的冰雪災害,採取有效措施積極開展災後重建和恢復生產,加快新型工業化、城鎮化和農業產業化進程,國民經濟運行迅速回升,經濟實力進一步增強。全區實現地方生產總值115.9億元,同比增長11.3%;財政總收入64656萬元,增長18.9%,其中地方財政收入41958萬元,增長17.5%。三次產業比重調整為5.3:50.6:44.1。實現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民人均純收入分別13852元、6254元,分別增長10.3%、12.7%。在郴州市經濟社會綜合考核評價中,北湖區連續八年榮獲全市第一名。
位於石蓋塘鎮萬壽橋村1組,是郴州城區后街南關上至宜章90里大道上的一座重要橋樑,始建於秦贏政三十三年(前214年)。上有石板路面,寬2-3米,古為交通要道。因貨物全賴人工肩挑或騾馬馱運,騾馬背負重荷,終年如一,年年依舊,故形成騾跡,蹄印深達兩三公分,以溝旁、坡前數目較多。橋邊原有兩塊古碑,一塊於2002年“8.8”洪災中被沖入河中,僅見碑頂、碑座現於河灘中,另一塊為捐資碑。
民間曾流傳一首歌謠:“十里路上到堯坡,二十平地起風波,三十折嶺高萬丈,四十兩路叉平和,五十良田屋還餉,六十萬歲橋上過,七十韓公走馬嶺,八十亭子對廟角,九十南關抬頭看,望見郴州一大窩。”
離萬歲橋不遠,保留一段騾跡古道,長約200米,路面基本完整,騾跡清晰,數量眾多,是當年郴州90里騾跡古道的重要組成部分。
2009年2月18日經北湖區人民政府公布為區級文物保護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