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中國刀剪劍博物館](/img/5/1b7/nBnauM3X3MDO4QDNzYzNxITO0QTM5ADM4AjNzQTNwAzMxAzL2czL1EzLt92YucmbvRWdo5Cd0FmL0E2LvoDc0RHa.jpg)
博物館性質
由杭州市政府出資建設的三個國家級專題性博物館。
地址
![](/img/2/f86/nBnauM3X2ADOwcjM4EDN2kzM0MTM3QzM1IDMwADMwAjMxAzLxQzLyMzLt92YucmbvRWdo5Cd0FmLzE2LvoDc0RHa.jpg)
70、61、591路在台州路口下車,過拱宸橋直行100米;
70、61、63路在登雲路小河路口下車,沿小河路向北行約600米;
K1路在小河路登雲路口下車,沿小河路向北行約500米;
水上巴士、艚舫在拱宸橋碼頭下,過拱宸橋到橋弄街。
建築面積
中國刀剪劍博物館展廳建築面積2460㎡,臨時展廳建築面積1060㎡。
功能定位
博物館功能定位主要為宣傳和弘揚我國悠久的刀剪、傘、扇的技藝,發掘和保護傳統的手工藝,同時兼顧展示和收藏。把博物館打造成集收藏、研究、展示、教育、宣傳、娛樂、購物等功能於一體的具有專業特色、杭州特色、運河特色的平民化國家級博物館,並努力將其建設成為“國內領先、世界一流”的國家級專題性博物館。
主題風格
冷峻,幹練
設計亮點
在保存非物質文化的基礎上,充分發掘物背後的精神世界。比如,通過干將鑄劍場景的復原,配合青銅鑄劍流程模型,使觀眾了解青銅鑄劍的流程的同時,了解鑄劍背後的故事,感受鑄造一把好劍對於鑄劍師來說是何其重要。
刀剪劍文化
中國刀剪劍博物館通過多角度、多元化的方式,介紹和展現刀剪劍“物開一仞為刀,兩面開刃為劍,雙刀相交為剪”的獨特文化。通過精緻展品,觀眾既可以在展館中了解刀剪劍的歷史文化,也可以從生活化視角去體驗民間風俗、生活趣識。
館舍歷史
由橋西土特產倉庫(省級文物)改建而成
發展歷史
● 2008年1月22日省委常委、市委書記王國平在杭州市委召開的專題研究刀剪、扇業、傘業博物館籌建會議上指出,“籌建刀剪、扇業、傘業博物館是我市保護運河歷史文化遺產的必然要求,是保護工業類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必然要求,是積極利用工業遺產的必然要求,是發展壯大相關行業和企業的必然要求”。
● 2008年1月23日中國輕工業聯合會下文批覆同意三個博物館的“國字號”冠名,並提出博物館的設計方案、功能定位和展出形式應當突出國家級展館的特點和水平,達到“國內領先、國際一流”的水平。
●2008年3月8日市委辦公廳和市政府辦公廳聯合發文成立中國刀剪劍博物館、中國扇博物館、中國傘博物館顧問委員會、領導小組和籌建工作指揮部。組成人員不僅有中國輕工業聯合會會長、市領導、職能機構和各學科、行業專家,還有相關企業人員。
●2008年6月20日,確定“二合一分”的場館布置方案。
●2008年9月底,博物館總策劃浙江大學博物館系主任嚴建強教授提交三個博物館的策劃大綱。
●2008年10月初博物館展示設計招標正式啟動。
●2009年9月底,博物館正式開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