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類學評論(第2輯)

內容介紹本書主要內容包括鄉土中國與人類學、跨學科講壇、追憶、文化人類學席明納紀要、學術會議紀要等。 作者介紹王銘銘,1962年生,1985至1987年廈門大學人類學系研究生,1992年6 著有《社會人類學與中國研究》(1997)、《逝去的繁榮》(1999)、《人類學是什麼?

內容介紹

本書主要內容包括鄉土中國與人類學、跨學科講壇、追憶、文化人類學席明納紀要、學術會議紀要等。

作者介紹

王銘銘,1962年生,1985至1987年廈門大學人類學系研究生,1992年6 月英國倫敦大學人類學博士畢業。1987年10月-1992年6月教委分派英國倫敦大學博士生,1992年6月-1994年10月英國倫敦城市大學聘任博士後,1993至1994年英國愛丁堡大學聘任博士後,1995年7月-1995年10月訪問學者(台灣),現任教於北京大學社會學人類學研究所和中央民族大學民族學人類學理論與方法研究中心。著有《社會人類學與中國研究》(1997)、《逝去的繁榮》(1999)、《人類學是什麼?》(2002)、《草根卡里斯瑪》(2002,合著)、《走在鄉土上》(2003)、《漂泊的洞察》(2003)等著作。

作品目錄

鄉土中國與人類學
中國鄉村社會結構與經濟
地方世界:現代中國的鄉土詩學與政治
20世紀50年代嘉定縣鄉村的犯罪與財產法秩月
認同危機與身份界定的政治——鄉村文化復興的二律悖反
人類學追蹤調查的虛與實——重訪南景村的思考
跨學科講壇
韓國人類學的中國研究,兼及東亞人類學
從禮儀看中國式社會理論
追憶
桃李不言自成蹊——記田汝康先生
文化人類學席明納紀要
時間、空間與窮人和共有地——當代運用人類學與案例
人類學與民族研究
人口較少民族口承文化遺產保護:難題與啟示
中國馬達:誰在操作?
學術會議紀要
“學科重建以來的中國人類學”學術研討會紀要
人類學實地研習營
第二屆人類學研習營活動報告
整體性或關聯性——緣起於弗里德曼與費孝通先生的一些思考
禮——行為還是結構
以民間宗教為橋樑通往社會——讀“文化霸權與中國民間意識形態:導言”
一個土著的辯護——作為道德的歷史與表征價值的宗教
從弗里德曼到桑高仁
晚期中華帝國與地方社會關係的新視角——讀柯大衛“村莊中的皇帝”
“大傳統”和它的影子——“正統”觀念與一個仙姑的“靈力”
述評
遺產記憶與後殖民時代的博物館
社會記憶·景觀·敘事
建築的人類學研究
書評
《楊成志人類學民族學文集》
《李紹明民族學文選》
《回紇史》
《中國民族學史》(上下卷)
《反思本土文化建構》
稿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