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中國人民解放軍濟南軍區政治部文工團(對外稱"濟南軍區前衛文工團")建於1949年5月4日,歷經“三分四合”,2003年全軍體制編制調整,原前衛歌舞團、前衛話劇團合併為前衛文工團。下設編導文學創作室、戲劇曲藝隊、演唱隊、舞蹈隊、民族樂隊、舞美隊和影視製作室。半個多世紀的藝術實踐,有著輝煌的歷史和藝術成就,形成了“濃郁的民族特色、鮮明的時代特點和恢宏的部隊氣魄”的藝術風格。參加了歷屆全國全軍文藝會演,音樂舞蹈史詩《東方紅》、中國藝術節、20世紀華人經典作品展演等重大演出活動。
作品
先後有300多位藝術家和800餘部(件)文藝作品在國際國內重大藝術比賽中獲獎,曾在第六屆莫斯科世界青年聯歡節音樂舞蹈比賽中榮獲4枚金獎、4枚銀獎和1枚銅獎,特別是近幾年,包攬了軍內外“五個一工程獎”、“文華獎”、“牡丹獎”、“金獅獎”、“飛天獎”、“金鷹獎”、“金星獎”、“解放軍文藝獎”等各項大獎。主要作品有:話劇《將軍當兵》、《再戰孟良崮》、《徐洪剛》、《老兵》、《光照千秋》;歌劇《沂蒙兒女》;舞劇《紅流》、《高山下的花環》;歌曲《情深誼長》、《神炮手之歌》、《蘭花》、《中國永遠收穫希望》、《憶長征》、《貼心人》、《弟兄》;器樂曲《旭日東升》、《迎親人》、《鳳凰展翅》、《紅軍哥哥回來了》、《彝族舞曲》、《春到沂河》、《大得勝》、《長征憶事》、《金沙灘》、《打春》、《阿細歡歌》;舞蹈《仙鶴舞》、《東風萬里》、《紅色架線兵》、《火中鳳凰》、《採藥歌》、《兒呀兒》、《走》;曲藝相聲《嫂子》,山東琴書《姑娘的心愿》、《老解放》,山東快書《三隻雞》、《賀龍赴宴》,河南墜子《母親河》;小品《熄燈號響過之後》、《泰山人》、《障礙》、《特種兵》、《馬鳴風蕭蕭》、《洗澡》、《小河邊》;電視藝術片《南方的紅土地》;電影《地雷戰》、《兩個小八路》、《閃閃紅星》;電視劇《少年特工》、《濟南戰役》等。
主要藝術家有:劉鳳錦、孫正、胡天泉、張長城、董洪德、王惠然、劉漢林、張式業、原野、王維民、馬德鑫、臧東升、李自強、徐桂榮、郭永悅、薛守義、穆彬於、王靜芳、趙興泉、蘇安國、景建樹、李心田、高昂、李二、李春華、吳健海、牟長齡、孟兆波、白大均、趙長瑞、董元福、魯在蘊、楊亞琴、孫穎、施效曾、張界林、董振江、梁益強等。中青年優秀人才有:唐愛國、齊立強、邵峰、尚大慶、陳志斌、劉國政、殷習華、王宏、劉鳳山、張大華、吳永平、段學禮、商清秀、楊曉燕、殷叢叢、郭紅蓮、王天力、林朝輝、馬琳、張弋、劉小荷、張宇等。
受國家和軍隊委派,曾以“中國藝術團”、“中國人民解放軍歌舞團”、“中國前衛民族樂團”等名義,赴蘇聯、義大利、奧地利、德國、法國、美國、日本、朝鮮、蒙古、巴基斯坦、斯里蘭卡、芬蘭、挪威、瑞典、西班牙、葡萄牙、冰島、菲律賓、馬爾他、安道爾、德國、新加坡、古巴、巴西、秘魯、墨西哥、厄瓜多、委內瑞拉、智利、玻利維亞、蓋亞那、越南、緬甸、澳大利亞、埃及、特立尼達、多巴哥、蘇丹、捷克、印度、加拿大等70多個國家和地區訪問演出。
該團作為具有濟南軍區軍事和地域特色的專業文藝團體,,堅持以民族藝術為載體,以"唱兵演兵、服務部隊"為宗旨,每年為濟南軍區部隊慰問演出數百場,輔導文藝人才數千人次。曾為1998年抗洪搶險、2003年抗擊非典、2005年“和平使命”中俄軍事演習、2008年抗震救災的一線部隊官兵慰問演出,深受部隊官兵的歡迎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