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概述
本次戰役,是我軍在朝鮮戰局極端嚴重的情況下,倉促入朝投入交戰的;我軍把瘋狂進犯的敵人從鴨綠江邊一直打退到清川江以南,粉碎了敵企圖在"感恩節"前占領全朝鮮的計畫,初步穩定了朝鮮戰局,為朝鮮人民軍贏得了整頓時間,使我軍站穩了腳跟,並取得了同美軍及南軍作戰的初步經驗,增強了勝利信心,為爾後作戰創造了有利條件。我軍在作戰指導上的主要經驗是,密切注視戰局的發展,根據戰場情況的發展變化,及時地修正作戰計畫,提出新的作戰方針,以及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條件,捕捉戰機,從被動中爭取主動。戰役的實踐證明,夜戰、近戰和實施戰役迂迴,切斷敵人後路,是趨利避害、揚長避短、戰勝現代化技術裝備之敵的有效戰法。此次戰役雖然取得了很大勝利,但沒有能夠殲滅更多的敵人。第二次概述
第二次戰役,是中國人民志願軍於1950年11月7日至12月24日,在朝鮮人民軍配合下,將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及其指揮的南韓(韓國)軍誘至預定戰場後,對其突然發起反擊的戰役,是扭轉朝鮮戰局的一次戰役。
此役,志願軍取得超出預定計畫的勝利。志願軍殲滅南韓軍第7、第8師大部及土耳其旅一部,給美軍第2、第7師和陸戰第1師嚴重打擊,重創美軍第25師、騎兵第1師,共斃傷俘敵3.6萬餘人,其中美軍2.4萬餘人;繳獲與擊毀各種炮1000餘門、汽車3000餘輛、坦克與裝甲車200餘輛,繳獲飛機6架。並將戰線推至"三八線"南北地區,粉碎了"聯合國軍"迅速占領朝鮮北半部的企圖,迫使其由進攻轉入防禦。作戰中,志願軍共傷亡3萬餘人。
第二次戰役是緊接著第一次戰役進行的,戰役準備倉促,時值寒冬而糧彈供應不足,困難重重,但我軍將士不畏艱難,頑強對敵,取得了超出預料的勝利,收復了"三八線"以北(除襄陽以外)的全部領土,迫使敵人由進攻轉入防禦,扭轉了朝鮮戰局為爭取戰爭的勝利奠定了基礎。此次戰役由於正確地估量了敵我力量對比,適時調集兵力,增強了我軍的優勢。我軍在此次戰役中充分運用了第一次戰役的經驗,把實施戰役迂迴、切斷敵人退路作為戰役部署的重點,注意將戰役迂迴同戰術分割包抄相結合,並獲得了成功。此次戰役表明,後方供應保障的狀況,不僅影響著戰役規模及持續時間,而且還直接影響著戰役的決心和部隊的機動。我軍在嚴寒地帶欠缺作戰經驗,且後勤保障匱乏,以致在戰鬥中出現了大批凍餓減員,嚴重影響了作戰行動。
第三次概述
第三次戰役,是中國人民志願軍和朝鮮人民軍於1950年12月31日至1951年1月8日,為打破美國政府"先停火,後談判",爭取喘息時間,捲土重來的陰謀,突破"三八線",對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及其指揮的南韓(韓國)軍進行的進攻戰役。
此役,中國人民志願軍同朝鮮人民軍並肩作戰,迅速突破"聯合國軍"的"三八線"既設陣地和縱深防禦,粉碎其爭取時間、整軍再戰的企圖,斃傷俘敵1.9萬餘人(其中志願軍殲敵1.2萬餘人),占領漢城,將戰線推進到37°線附近地區。作戰中,志願軍傷亡5800餘人。
第三次戰役是對預有防禦準備之敵進行的一次較大規模的進攻戰役。此役的勝利,將敵驅逐至三十七度線南北地區,粉碎了敵妄圖據守"三八線"既設陣地以備再犯的企圖,從而進一步加深了敵人內部矛盾和失敗情緒,擴大了中朝兩國人民和軍隊的國際政治影響,推動了祖國人民抗美援朝、保家衛國運動的持續高漲。此次戰役,我軍採取了積極穩妥的作戰指導方針;成功地達成了戰役的突然性,並在戰術運用上取得了諸多成功經驗。
第四次概述
第四次戰役是1951年1月25日至4月21日,中國人民志願軍和朝鮮人民軍為制止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及其指揮的南韓(韓國)軍發動的攻勢,爭取時間掩護後續兵團到達,進行反擊準備,在"三八線"南北地區進行的防禦戰役。
此役,中朝人民軍隊在艱難困苦的條件下進行堅守防禦、戰役反擊和運動防禦作戰,歷時87天,斃傷俘敵7.8萬餘人(其中志願軍殲敵5.3萬餘人),使"聯合國軍"平均每天付出近千人傷亡的代價才前進1.3公里。志願軍傷亡4.2萬餘人。中朝人民軍隊完成防禦任務,贏得時間,掩護了志願軍後續兵團集結,為進行第五次戰役創造了有利條件。此役也證明,依託一般野戰工事抗擊現代化技術裝備之敵的進攻,實行堅守防禦作戰是極其困難的,一般不宜採取。此役還充分證明,在艱苦而持久的防禦作戰中,大力加強思想政治工作,是克敵制勝的重要法寶。
第五次概述
第五次戰役,是1951年4月22日至6月10日,中國人民志願軍和朝鮮人民軍為挫敗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及其指揮的南韓(韓國)軍從側後登入配合正面進攻的企圖,在"三八線"南北地區進行的大規模反擊戰。
此役,中朝人民軍隊共投入了十五個軍的兵力,取得了勝利。經50天奮戰,斃傷俘敵8.2萬餘人(其中志願軍殲敵6.7萬餘人),挫敗了"聯合國軍"以側後登入配合正面進攻、在朝鮮蜂腰部建立新防線的企圖,擺脫了第四次戰役時的被動局面,鍛鍊了新入朝的部隊。經過這次較量,"聯合國軍"對中朝人民軍隊的力量重新做出估計,不得不轉入戰略防禦,並接受停戰談判。
這次戰役由於發起時間提前,準備比較倉促,戰役殲敵目標企圖過大,進攻縱深過遠,志願軍傷亡較大(7.5萬餘人),因而取得的勝利不夠圓滿。在此次戰役中,我軍在作戰指導上存在著一些問題:即"打得急了一些"、"打得大了一些"、"打得遠了一些"。此役證明,在敵我技術裝備懸殊、特別是我缺乏空軍掩護的情況下,"我軍實行戰略或戰役性的大迂迴,一次包圍美軍幾個師,或一個整師,甚至一個整團,都難達到殲滅任務"。此役還突出地暴露出我軍後勤供應不能適應大規模作戰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