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之聲時政採訪部

中國之聲時政採訪部成立於2004年1月1日,中央人民廣播電台合併原新聞中心時政部、採訪部,
中國之聲時政採訪部記者陳亮中國之聲時政採訪部記者陳亮
組成中國之聲時政採訪部,以進一步集中優勢資源,增強核心競爭力。成立數年多來,時政採訪部發稿總量大幅提升,稿件質量取得可喜進步,在國家級、省部級評獎活動中多次獲獎,多次受到中央領導的高度表揚。
(一)改進宣傳方式,創造性地完成各項宣傳任務,加強典型宣傳、熱點宣傳策劃、報導工作,樹立中央台作為國家電台的新形象。 (1)時政報導創新報導方式,兀顯廣播特色,受到中央領導和廣大聽眾的廣泛好評。 四年"兩會"期間,時政採訪部記者全部採用錄音新聞的形式報導中央政治局常委的活動。其中,錄音特寫《讓農牧民得到更多的實惠――胡錦濤總書記第五次走進西藏代表團》、錄音特寫《讓孩子上好學――溫家寶總理與甘肅代表嘉木樣談教育》堪稱政策性和生動性兼備的"精品",獲得包括中國新聞獎、中國廣播獎在內的多個獎項。 六輪六方會談,時政採訪部都投入重兵,進行全程跟蹤報導。在雲集世界各大媒體的新聞大戰中,展示了中央台的競爭力,受到外交部領導的充分肯定。 每一次領導人出訪活動,時政採訪部記者都發回大量錄音報導,受到總書記、總理的多次表揚。在國內,時政採訪部突破性地獲得總理在國內考察的採訪權,全國人大執法檢查也首次批准我台時政記者隨團採訪。 2006年11月28日,溫家寶總理親自給時任中央台台長的楊波台長打電話,對11月21日《新聞和報紙報摘》節目播出的教育工作座談會特寫表示讚賞,並對中央台時政新聞報導工作給予充分肯定。 (2)認真對待日常會議新聞、政策新聞報導,加強典型宣傳策劃,跟蹤重大社會熱點,保障聽眾信息安全: 時政採訪部認真完成每一項重大宣傳報導任務,如《落實科學發展觀o構建和諧社會》、《經典中國o輝煌十五》、《經典中國展望十一五》、《建設創新型國家》、系列報導《綠染群山共繪和諧》、《走進越南》、《非洲紀行》、《回歸十年看香港》等,都是精做巧做,貼近實際,取材鮮活,入耳入心。 時政採訪部記者操作完成的《西柏坡精神展》、《延安精神展》、《鄧小平生平展覽》等重大展覽活動的現場報導以真實的音響、飽滿的情感感染了全國聽眾,其中《音容依舊在,家人憶偉人》、《重溫經典時刻,再說小平您好》深受聽眾喜愛。 面對高致病性禽流感高發,近期豬肉等副食品漲價等突發事件,時政採訪部記者盯住最新動態,發播一手報導,擔當了"環境守望者"的角色,有效保障了社會的信息安全,釋除了疑慮,穩定了人心。 (二)自主策劃大型系列報導,不斷求變求新,打造名記者,在激烈的媒體競爭中占據一席之地: (1)創新年終專稿報導模式,培養專家型記者: 2004年年底,時政採訪部推出《年終經濟專稿:記者眼中的2004》,開創了"《報摘》播新聞、《論壇》說背景、記者做專家"的廣播年終專稿的新模式;2005年終專稿《2005中國印象》、2006年終專稿《變革與崛起》,報導的發現力和表現力進一步強化。在肯定成績的同時提出問題,並適度提出解決辦法。 (2)從《新春旅行線》到《春運2007》,增強春運報導的服務性、貼近性、權威性、推動力: 系列報導《新春旅行線》是從2003年起,中央台關於春運報導的特設欄目。到2007年,《新春旅行線》改為《春運2007》。時政採訪部在報導的服務性、符號感、包容性、互動性等方面進行新的探索。比如,設定《乘客親歷》欄目、《春運聲音》欄目,包容各類人群的訴求,起到了一種平衡關係、調和矛盾、減緩壓力的作用。 (3)派出記者全程參與再次開展測量珠穆朗瑪峰高程、青藏鐵路通車等重大歷史事件,搶占媒體制高點: 2005年,國家測繪局決定再次開展測量珠穆朗瑪峰高程活動。時政採訪部在《新聞和報紙摘要》節目中開闢《再量第一峰》專欄,對"2005珠峰複測"進行了連續報導,共發稿125篇。其中登頂直播是中央台迄今海拔最高、條件最艱苦的一次直播。 2006年,時政採訪部策劃、統籌大型直播《穿越青藏高原》,開設中國廣播史上的第一個列車直播間,全程跟蹤報導首列火車的進程,掀起青藏鐵路建設以來中國廣播界最大規模的報導高潮。 (4)一批新聞專稿和錄音述評、新聞分析讓政策走向大眾,讓大眾評說政策,受到各方面高度重視,發揮了中央台的影響力:新聞專稿《中歐、中美紡織品貿易談判啟示錄》、《沃爾瑪建工會,在維權中雙贏》、《發展之矛破保護之盾》、錄音述評《400億承載的治污責任》、《匯率改革第一年》、新聞分析《給玉米加工熱降降溫》、《我看審計報告新亮點》都體現了相當的思考深度,具有較強的現實指導性,引起中央領導、有關部委領導的高度重視。 (5)一批現場報導現場感、典型性增強,表述生動,引人入勝: 現場報導《國產梟龍飛向藍天》、《中國第一次完全依靠外浮力打撈萬噸沉船任務圓滿完成》、《殲十飛機首次亮相》、《搶救巴拿馬籍沉船上的中國船員》等報導形象逼真,引人入勝。 (6)《做客中央台》成為中央台的名牌欄目: 2004年到2007年"兩會"期間,時政採訪部在《新聞和報紙摘要》、《今日論壇》節目中推出大型系列省級領導訪談節目《做客中央台》,邀請有關省市和部委領導暢談施政方略和工作思路,在代表委員和廣大聽眾中引起強烈反響,被專家、聽眾譽為"兩會深度報導的典範、代表委員與聽眾溝通的橋樑"。 (三)利用《今日論壇》節目分析政策,解讀新聞,鍛鍊記者的思考、開掘、談話、表現能力,拉近政策和聽眾的距離。《今日論壇》入選中央台2004年十佳欄目: 《今日論壇》的主要特點有: (1)新聞性:節目對正在發生、發展的新聞隨時反應,快速跟進。比如《春運第一天》、《連宋訪問大陸》、《珠峰登頂成功》等都是在第一時間快速反應; (2)權威性:節目利用中央台時政採訪部獨有的採訪資源,邀請最權威的官員或專家來到演播室,對政策、新聞進行解讀分析。三年多來,已有近百位省部級領導、數百位一流專家做客這個節目。節目的權威性在全國廣播界獨一無二; (3)貼近性:節目選材注意把握領導所要,百姓所想,市場所需,被譽為"把話說到老百姓心坎上去的政策節目"。比如系列報導《眾口評說物權法草案》、《勞動契約法草案》、《土地調控中耕地保護、土地監察、財稅改革政策的變化》,對老百姓極為關心的徵收徵用、勞動契約法對勞動者的保護、當前土地管理和調控中存在的突出問題等進行釋疑解惑,受到廣泛歡迎。 (四)重視建章立制,強化業務管理,讓管理成為理順人心、降低成本、提高效能、鍛造人才的核心和基礎: 時政採訪部定位記者的發展目標為"集采、編、播、評、談、謀(策劃運籌)為一身的學習型、複合型、專家型記者"。鼓勵時政組記者立足"內容用音響表達"的思想,注意捕捉領導人傳神的細節和典型的語言,反映領導人親民、民主、勤政、以人為本的作風;鼓勵採訪組記者突破"仰視部委、坐等新聞"的傳統模式,加強現場提問和隨機追問,提高貼近性和關注度。 時政採訪部還建立了嚴格的"發稿統計制度"、"出差出行登記制"、"重點選題申報制"、"每周評稿制"、"季度好稿評議懇談會",調整釋放了記者的創造力,使得部門面貌煥然一新。部門人才輩出,多位記者獲得"全國優秀新聞工作者"、"三下鄉先進個人"等榮譽。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