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結構
中吳大道(原老312國道)計畫投資22.5億元的中吳大道城市化改造工程是2013年城市建設的七大市政工程之一,該工程的各項前期工作都在有序進行中。這條大道部分路段將首次採用“主路”和“輔路”的道路斷面形式,建成74米寬、雙向10車道的平面快速路,更好地實現暢、快、通、達的交通目的。
中吳大道橫貫城市東西方向,西接鐘樓經濟開發區,東聯天寧經濟開發區,穿越中心城區南部區域。以前是312國道,交通非常繁忙,道路受損嚴重,且道路兩側沒有雨水、路燈等配套設施和管線。312國道外移,城市框架拉開,中吳大道的性質已由過境公路轉變為城市交通主幹道,迫切需要按照城市主幹道的標準進行改造。
據了解,實施的中吳大道城市化改造工程,西起鐘樓開發區的玉龍南路,東至新運河天寧大橋,全長17.85公里,是城市Ⅰ級主幹道。其中8.1公里的荊川路至青洋路段採用路幅寬達74米的主輔路斷面形式;其餘路段為路寬52米的中間快車道、兩側慢車道的“三塊板”斷面形式。
市政工程設計研究院副院長史夕金介紹,中吳大道改造工程最顯著的特點是首次採用“主路”和“輔路”的斷面形式,這種比較先進的道路斷面形式,只有少數南方城市運用過,如深圳的深南大道,可以在平面交通的基礎上更好地實現暢、快、通、達的交通目的。所謂主輔路,即道路中央為雙向六車道的主路,主要服務於長距離的區域間穿越交通,體現暢、快的交通功能;主路兩側為單身雙車道的機動車道和非機動車道,主要承擔道路兩側小區和單位的集散交通,體現通、達的交通功能;主路和輔路之間採用綠化帶進行物理分隔,“右進右出”的主輔路轉換區域將壓縮綠化帶增設加減速車道,在主路行駛的車輛就減少出入交通的干擾。
為了解決交通左轉需求,主輔路段的適當位置壓縮中央綠化帶設定調頭車道,以便機動車調頭、右出。同時,該道路沿線大型交叉口將實行最大限度的交通渠化,主路進口道拓寬成8條,出口道設定公交停靠站。在人流集中的長江路、蘭陵路、和平路、麗華路4個大型交叉口實施人行過街地道,一方面可以保證行人安全過街,另一方面也能提高交叉口交通效率。
據悉,該工程的地道、過街天橋、橋樑等關鍵節點工程將於5月份開工,12月份實現快車道通車。
設計方案
中吳大道整體形成“一軸四段十三節點”的規劃結構。
其中一軸為:
以中吳大道為主體的東西向城市發展軸。
其中四段為:
物流市場綜合區段(棕櫚路——荊川路)
以童子河為地區生態廊道;西林公園為區域重要開敞空間;棕櫚路4S店產業群、馬家站創意街區為重點發展區域;龍江路、懷德路為主要城市發展軸,形成以居住和市場物流產業為主的綜合區段。
商貿核心區段(荊川路——龍游路)
形成以中吳大道為景觀軸;串心河、董家浜為綠色生態廊;長江路、蘭陵路、和平路為南北向主要城市發展軸;銜接南北的市區級商務功能為核心,輔以生活居住等配套功能的綜合片區。
綜合服務區段(龍游路——常遙路)
以采菱河為生態廊道;薔薇園、雕莊中心公園為地區開敞空間;麗華路、青洋路為主要城市空間發展軸,形成以居住和市場物流產業為主的生活綜合區段
綜合發展區段(常遙路——三山港)
形成以中吳大道為發展軸,新老運河為生態廊道,圩墩公園、宋劍湖生態濕地公園為地區開敞空間,以產業功能為主的門戶片區。
其中十三個節點為:
1、棕櫚路節點:以4S店公共建築組群和序列布置的點式高層住宅,構築中吳大道西端的門戶節點。
2、西林公園節點:以西林公園為核心,通過功能、高度的控制,打造以生活居住為主的功能節點。
3、龍江路節點:規劃預留中吳大道與龍江路高架的立交匝道空間。
4、馬家站節點:依託軌道交通四號線馬家站交通優勢和南運河濱水資源,建設一處以濱水體驗為特色,包含商業商務、休閒娛樂、生態居住等多元功能的複合型功能節點。
5、長江路節點:形成居住社區服務中心節點,與軌道交通站點相結合,完善社區配套,重點承載社區服務中心功能及區域商業服務功能,主要功能業態有餐飲、娛樂、零售及辦公。節點的最高建築高度為150米,通過南側點式高層建築圍合街道空間,並採用景觀通廊將軌道交通站場與南北白盪河、董家浜濱水區域聯繫起來,在節點處形成有張有弛的開敞空間系統。中吳大道兩側人行聯繫通過地下人行通道組織,地下空間結合軌道交通的建設設定商業設施。
6、蘭陵路、和平路節點:區域形成商務中心節點,主要承載城市商務辦公功能,主要功能業態有商務辦公、娛樂、星級酒店等,節點範圍東至富盛一路、西至清南路,本節點是中吳大道沿線街道空間的主要展示點。
7、麗華居住社區服務中心節點:以高度130米城市綜合體統領全局,與現狀建築相呼應,形成中吳大道麗華地區標誌性空間,節點以商業商貿、商務辦公功能為主。
8、薔薇園生態節點:以薔薇園、采菱河為生態源,控制周邊地區功能、高度、風貌,提倡節點周邊地區以生態節能建築為主,建設薔薇園獨具特色的生態節點。
9、青洋路交通節點:規劃預留中吳大道與青洋路高架的立交匝道空間,布置臨時綠化空間,周邊序列布置50到100米的點式高層住宅,形成富有節奏感的交通節點。
10、雕莊街道服務中心節點:依託原雕莊街道商業服務街,提升品質,打造雕莊街道商業商貿、商務辦公、休閒娛樂、居住等多功能複合型功能節點。
11、新運河景觀節點:重點打造濱河綠地景觀,並在今創路東側中吳大道南側塑造區域地標建築形象。
12、圩墩公園景觀節點:主要塑造遺址公園文化,打造以生活居住為主的功能節點。
13、沿江高速門戶節點:依託沿江高速及宋劍湖,梅山港濱水資源,建設一處以濱水體驗為特色,包含休閒、娛樂、旅遊等多元功能的複合型功能節點,構築中吳大道東端的門戶節點。
總體布局
本次城市設計,對兩側500至1000米範圍地區進行了深入研究和設計,通過功能結構最佳化、交通網路完善、空間品質提升三大對策,形成“常州中部商貿核心功能聚合軸、都市形象展示軸”。
功能結構最佳化
中吳大道整體形成“一軸四段十三節點”的規劃結構,從整體結構上對中吳大道沿線及周邊區域的功能進行整合,形成與城市功能相吻合的空間形態和風貌特色。
交通網路完善
通過完善城市道路交通系統,同時結合軌道交通四號線站場效應,有效提升中吳大道兩側土地價值,引導沿線土地開發向縱深發展。
在交通組織方面,本規劃通過對中吳大道沿線路網銜接、支路網的完善、靜態交通、慢行交通、人行交通、交通設施、路網密度等方面進行系統化調整,以促進快速路兩側用地交通網路的形成。
空間品質提升
沿線形成“一軸多廊多點網路化”景觀布局空間,總計14條城市濱水空間的自然景觀,12個公園綠地及14個廣場空間的城市景觀。
通過增加15米道路綠化帶,有效引導控制居住生活區段、商業商貿區段、工業物流區段的道路綠化空間,最佳化沿線街道綠化空間。
結合各功能節點,在長江路、蘭陵路、和平路等城市重要節點處形成地區標誌性空間,最佳化沿線城市天際輪廓。
通過對建築物的街牆立面線、基座以及後退或突出等要素進行控制,最佳化沿線街道界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