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鎮[陝西省安康市漢濱區轄鎮]

中原鎮[陝西省安康市漢濱區轄鎮]
中原鎮[陝西省安康市漢濱區轄鎮]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陝西省安康市漢濱區中原鎮,位於秦嶺南麓,恆河上游,漢濱區北部,地理坐標為東經108°47′、北緯37°06′ ,屬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平均氣溫15.5℃,無霜期達269天,光照充足。總面積220平方公里,轄14個行政村,81個村民小組,4000戶,1.4萬人。

基本信息

中原簡介

中原鎮位於恆河上游,秦嶺腳下,漢濱區北部,地理坐標為東經108°47′、北緯37°06′,東臨商洛市鎮安縣吉河鎮,西接漢陰縣,南大河鎮,北接葉坪鎮,轄14個行政村,81個村民小組,4000戶,1.4萬人。

中原鎮總面積220平方公里,境內的恆河、梘溝河、馬坪河三條河,貫穿全境;有宜林荒山17萬畝,可耕地1.4萬畝,其中水田0.34萬畝。

社會經濟

秦巴山最美麗鄉鎮-陝西安康市漢濱區中原鎮 秦巴山最美麗鄉鎮-陝西安康市漢濱區中原鎮

中原鎮自然條件較好,屬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平均氣溫15.5℃,無霜期達269天,光照充足。適宜種養業和其它多種經營生產,主要經濟作物有蠶桑、天麻、魔芋等。近年來,在穩定糧食生產基礎上,通過調整產業結構,擴大蠶桑、黃姜、天麻、食用菌種養面積,已成為本鎮的支柱產業。

以小麥、玉米、水稻、馬鈴薯、紅薯等為主要糧食作物;以蠶桑、魔芋、畜牧和勞務輸出等為主導產業。2008年農業總產值達到7941萬元,其中農業總產值7500萬元、鄉鎮企業收入441萬元,糧食總產8812噸。農民人均純收入2580元,居民存款達到4000萬元。全鎮有黨支部21個,黨員509人,11個村支部實現了“五個好”標準。

全鎮村村通電、通路、通電話,並開通了行動電話,40%的村民用上了自來水,廣播電視事業發展迅速,文化衛生公益事業穩步發展。

近年來,中原鎮立足鎮情,紮實推進生態新鎮、富裕新鎮、和諧新鎮、魅力新鎮建設,全鎮狠抓“一村一品”特色產業建設,在穩定糧食生產基礎上,通過調整產業結構,擴大核桃、蠶桑、黃姜、天麻、食用菌種養面積,已成為本鎮的支柱產業。

■山林經濟: 建基地興特色產業。

山林經濟:建基地興特色產業 山林經濟:建基地興特色產業

鎮黨委、政府立足“山上栽核桃,山下種魔芋、林下養殖白山羊”山林經濟發展格局,以土地流轉為基礎,以科技投入為支撐,示範引導產業強村大戶建設,使農民人均純收入從3年前的4120元增長為現在的7869元。

發展優質核桃園14696畝,實現了人均1畝林果園的目標。在林果園管護上採取抓點示範,鎮、村幹部包地塊的產業包抓措施,積極推進大戶流轉集中管護、組建產業合作社、免費組織管理技術培訓、免費發放矮稈作物籽種等,全力促核桃園產業有序發展。

在山下交通便利的地塊發展魔芋8400畝,採取“企業+協會+農戶”的發展模式,政府積極引導,提供產業發展資金和技術服務,企業引領,提供產業發展必要的基礎設施和收購訂單,2000餘農戶積極參與訂單魔芋產業發展,僅此一項,可實現人均增收900元。

山上栽核桃,山下種魔芋、林下養殖白山羊 山上栽核桃,山下種魔芋、林下養殖白山羊

為充分發揮自然資源優勢,該鎮大力發展陝南白山羊養殖產業,通過提供貼息貸款,引進優良品種等扶持措施,在山大人稀的高山村組發展陝南白山羊10800隻,有效利用了高山林下資源。

■扶貧搬遷: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

中原鎮生態扶貧搬遷,實施分層分步搬遷;對於直接搬入城鎮的民眾,重點解決住房和就業問題;對於跨區域搬遷,做好醫療、教育、養老保險等一系列配套服務,解決搬遷民眾後顧之憂。

目前,中原鎮中心社區一期占地面積70畝,計畫安排316戶搬遷戶,650平方米社區綜合樓一棟,400平方米中心信用社一棟,2200平方米幼稚園一座,現已竣工,入住人口達1500餘人。社區二期修建小高層房屋9棟,目前已啟動。

為了確保農戶能夠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中原鎮黨委政府在社區附近公路沿線規劃設計“萬擔黃金業走廊”產業,發展高山烤菸5000畝,讓搬遷戶不出門就能掙錢致富。

媒體報導

打造魅力中原—陝西安康市中原鎮黨委書記徐興平訪談

創“明星支部”,帶民致富 創“明星支部”,帶民致富

這裡所說的“中原”,不是指以河南為核心延及黃河中下游的廣大地區;而是指地處秦嶺南麓的陝西省安康市漢濱區的一個山區鄉鎮——中原鎮。

中原鎮,距陝西南部中心城市——安康市城區96公里,是漢濱區、漢陰縣、鎮安縣三縣交界地帶;轄14個行政村,81個村民小組,4000戶1.5萬人;耕地3.6萬畝,其中水田3390畝。

近年來,中原鎮立足鎮情,紮實推進生態新鎮、富裕新鎮、和諧新鎮、魅力新鎮建設,全鎮經濟社會快速發展,在當地頗有名氣。

日前,走基層記者驅車從陝南安康市城區出發,前往中原鎮採訪。通往中原鎮的山間公路,像絲線——在谷壑里蜿蜒飄舞,我們的採訪車在“絲線”上搖扭;顧不上屁股在車座上蹦跳,顧不上身軀左右搖舞,打開車窗,讓眼睛狠狠地感受陝南的綠色。

車行2個多小時到達了中原鎮,中原鎮黨委書記徐興平接受了記者的採訪。

建百里萬畝林果園長廊 建百里萬畝林果園長廊

徐興平書記告訴記者,中原鎮是陝南革命老區,是國家特困重點幫扶鎮;鎮黨委鎮政府緊緊圍繞漢濱區委提出的“一抓三建一統攬”的總體工作思路,抓基層組織建設,重民生建社區,重生態興產業。目前已經走出了一條符合科學發展觀要求、切合鎮情實際的發展路子。

創“明星支部”,帶民致富

徐興平書記告訴記者,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重點和難點都在農村基層。發展產業、致富農民、富裕農村,迫切需要一大批善謀發展、善帶民富、善待百姓的帶頭人,迫切需要一大批新素質新本領的農村基層幹部。建設一支帶頭創業致富能力強、帶民創業致富能力強的“雙強”型村幹部隊伍,是中原鎮發展之所急、民眾之所盼、強基之所需。

一年來前,中原鎮有26個行政村,村幹部存在兩個問題:一是不同程度地存在著“三多三少”現象,即跑田頭的多,跑碼頭的少;守攤子的多,創業型的少;管家型的多,服務型的少。二是領導方式招數不多,“硬辦法不能用,老辦法不管用,新辦法不會用”。要改變這一現狀,既要對現有村幹部隊伍的整體素質進行提高升級,又要廣開才路、廣納人才,把更多的農村優秀人才集聚到農村基層黨組織中,不斷最佳化村幹部隊伍的結構。

漢濱區中原鎮中心社區的梘溝蘇維埃政權舊址 漢濱區中原鎮中心社區的梘溝蘇維埃政權舊址

“創建‘明星支部’的核心標準只有一句話:‘不能帶頭富,不能當村幹部;只顧自己富,不配當村幹部;帶領大家富,才是好乾部。’”徐興平書記對記者說。

徐興平書記:打造“明星村幹部”重抓好四個環節——選配好支書;抓培養抓教育;抓激勵重約束;樹榜樣促民富。

一年來,中原鎮緊扣“發展、富民”主題,堅持德才兼備、民眾公認、注重實績的用人導向,精心打造一支謀帶頭富、帶民富的村幹部隊伍。

徐興平書記說,打造“明星村幹部”重抓好四個環節——選配好支書;抓培抓育;樹榜立樣;抓激勵重約束;抓創新促民富。

環節一:選配好村支書。

村民富不富,關鍵看幹部;村子強不強,要看“領頭羊。中原鎮按照科學發展、帶頭創業致富能力強、帶民創業致富能力強、得到民眾擁護這四條標準,以選拔20名村黨支部書記為重點,以培育100名村級後備幹部為基礎,不唯學歷、不唯資歷、不唯身份,從本地致富大戶、民營企業主以及外出創業能人、外地能人、離崗到農村領辦企業的機關幹部中,普遍採用公推公選、公推直選等方式,堅持公開、平等、競爭、擇優原則,選拔了30多名優秀人才進入村幹部隊伍。

環節二:抓培養抓教育。

為了提高村幹部隊伍的帶頭創業致富能力、帶民創業致富能力,中原鎮一是加大崗位和學歷培訓力度。對經濟薄弱村黨支部書記進行言傳身教培訓,並通過現場觀摩、基地培訓、外出參觀、電化教育等行之有效的形式,提高了村幹部隊伍的整體素質。

環節三:抓激勵重約束。

中原鎮以建立“三制”為重點,加強對村幹部管理。一是任期制。明確村黨組織書記任期3年,實行承諾上崗,明確村級集體收入、農民人均純收入、社會事業發展等方面的主要指標,並簽訂目標責任書。二是考核制。一般每季度考核一次,每半年向民眾公示一次,年終向民眾述職述廉,接受黨員民眾的評議,引導他們多創富民惠民的實績;對實績突出、民眾公認、特別優秀的“雙強”型村黨支部書記,明確享受副科級幹部的待遇;對不稱職的,採取自願辭職、引咎辭職、責令辭職等形式,疏通“出口”。三是獎勵制。針對多數村黨支部書記報酬低的實際,鎮黨委根據實績考核情況,在年終給予一次性經濟獎勵。

環節四:樹榜樣促民富。

抓典型樹立榜樣,營造“比學趕幫”的濃厚氛圍。一是典型引路。二是宣傳表彰。三是構建農村黨員隊伍管理新體系。採取個人自願與組織安排相結合的辦法,把黨員編排到專業黨支部和分類黨小組。同時,根據黨組織設定調整情況,重新劃分黨員責任區,組織開展以帶領民眾創業致富為主要內容的“親情聯動帶民富”活動,全鎮農村黨員幹部共結對幫扶貧困黨員、貧困民眾戶。

經過一年的努力,中原鎮原有26個行政村撤併為14個行政村,創建“明星支部”,選舉了帶頭創業致富能力強、帶民創業致富能力強的年輕人擔任村支部、村委會幹部。

徐興平書記:農民創業致富,關鍵靠基層黨組織帶領、黨員幹部帶頭、能人大戶帶動。

建基地興產業,富民強鎮 建基地興產業,富民強鎮

中原鎮創建“明星支部”選“明星幹部”,帶動了村級經濟發展和農民增收致富,改變了農村落後面貌。一是推動了產業興村。今年,安康市委常委、漢濱區區委書記陳勇調研、視察中原鎮時,對中原鎮產業給予了充分肯定,勉勵中原鎮建成“三縣的魅力鎮典範”。二是化解了村級債務,改善了農村生產生活條件。三是改善了黨群幹群關係,增強了農村基層黨組織的凝聚力。

建基地興產業,富民強鎮

中原鎮內森林密布,山清水秀,野生大鯢長期生存。近年來,在鎮黨委政府的號召下,部分民眾開展人工培育大鯢養殖,上圖為社會各界赴中原鎮東溝口村人工培育大鯢繁殖基地參觀考察。目前中原鎮東溝口村有88戶養殖大鯢,有大鯢種魚338條,年繁殖魚苗3600尾以上,年收入達150多萬元

中原鎮黨委書記徐興平在接受記者採訪時介紹,近年來,中原鎮不斷加大產業建設力度,走出了“糧穩、壯林、優牧、強勞、興魔芋、扶產業”鎮域經濟發展的路子。

○重設施農業保糧油自給。

中原鎮有耕地3.6萬畝,其中水田3390畝;鎮黨委政府按照保供增收惠民生、改革創新添活力的工作目標,著力構建集約化、專業化、組織化、社會化相結合的新型農業經營體系,穩定糧油年播種面積達3.4萬畝,糧食總量達7600噸,實現了糧油的自給有餘。

中原鎮600年的鐵堅杉樹 中原鎮600年的鐵堅杉樹

○建百里萬畝林果園長廊。

中原鎮注重林果園產業建設,按照規劃先行,抓點示範,區域布局,板塊推進的原則,組建了馬坪核桃產業專業合作社,建設了雙灣村至東溝口村公路沿線百里核桃長廊;同時注重荒坡栽植的板栗園。目前,中原鎮建設優質核桃園11550畝,全鎮已達到人均1.4畝林果園;力爭三年實現人均僅核桃一項增收1500元的目標。

○畜牧產業注重生態養殖。

近年,中原鎮黨委政府注重引導農民生態養殖,把生態養殖作為提升養殖業形象、保持持久發展的動力。

中原鎮所在的區域,位於美麗的秦嶺南麓,生態環境非常好,沒有受到污染。這裡素有生豬“吃著中藥材”長大的說法,使得中原牧業養殖的生豬,比那些普通養殖場裡的豬,在質量方面有很大的優勢。

中原牧業不僅在養殖硬體上注重生態養殖,還在餵養方面,堅持不在飼料中添加抗生素類添加劑,使豬能始終處於健康生理狀態下,確保其遵循自然生長規律快速生長發育,並大幅度提高了資源利用率,減少糞便排放量,達到明顯改善生態環境的目的。

目前,中原鎮以生豬生產為主的畜牧產業建設步伐不斷加大,麻廟、聯合、東溝口3個村養豬示範村建設已初具規模,現已建成年出欄500頭以上的大戶2戶,新建正大模式標準圈舍12000平方米,百頭以上的養殖大戶累計達到48戶,建立生豬人工受精站2個,培訓專業技術人員3人,年技術培訓400人次。全鎮建成並投入生產的山雞養殖場5個,成立馬坪野山雞養殖專業合作社一個,有力推進了全鎮的養殖業規範有序發展。

○打造魔芋產業顯“魔力”。

魔芋是中原鎮特有的傳統農產品,中原鎮黨委政府看到了以魔芋為支柱產業對調整農村產業結構的新希望,積極抓好特色產業(魔芋產業)發展。

中原鎮黨政辦主任談仁富向記者介紹:“你別看這一個小小的魔芋,經過深加工以後,搖身一變就成了高檔保健品。”

中原鎮扶貧搬遷目標: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 中原鎮扶貧搬遷目標: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

中原鎮黨委書記徐興平介紹:“魔芋一枝花,全靠種子來當家。能不能發魔芋財,最大訣竅在於種子。為了確保種植戶的效益,中原鎮組織成立了順清魔芋專業合作社,推出產、供、銷一條龍的服務,魔芋的種子、技術、收購全部由合作社提供,農戶只需要按照專合社提供的技術和要求來進行種植,有效的減少和規避了種植戶的成本和風險。”

套種之路 一塊田種出兩塊田效益。在中原鎮花廟、東溝口兩村魔芋示範基地里,他們採用樹下套種、糧芋間種、果芋套種,讓一塊田種出兩塊田效益。

目前,中原鎮以花廟、東溝口兩村魔芋示範基地為重點,堅持以大戶示範,連片規劃種植,採取公司+專業合作社+農戶的產業發展模式,已經發展魔芋5500畝,計畫三年發展魔芋種植面積達到10000畝,建立小型魔芋初加工場一個,實現人均增收2000元,形成基地規模效應,推動全鎮魔芋產業發展上水平。

○打造“娃娃魚”養殖基地。

中原鎮內森林密布,山大人稀,山清水秀,海拔較高,非常適合野生大鯢生存,由於長期受環境破壞的影響,野生大鯢(娃娃魚)資源臨近滅絕。

在鎮黨委政府的號召下,部分民眾從漢中等地陸續引種回來人工培育大鯢養殖,通過大力扶持,全鎮現有養殖戶90餘戶,總投資1200多萬元,註冊大鯢養殖公司一家,專門從事大鯢繁殖和人工飼養。

創“串珠式”生態扶貧搬遷 創“串珠式”生態扶貧搬遷

目前,中原鎮正在積極爭取項目扶持,通過爭取國家扶持來強力推進擴大娃娃魚水產養殖規模,為民增收、致富,加快自然資源優勢向經濟優勢轉換速度。

創“串珠式”生態扶貧搬遷

中原鎮黨委書記徐興平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說:“實施高山生態扶貧搬遷,是一個雙贏舉措。對高山地區民眾來說,通過搬遷可以改善生活環境,逐步實現脫貧致富。生態搬遷並非一搬了之,重點是實施配套政策,解決搬遷民眾的生產生活問題,讓其‘搬得出、穩得住’。”

徐興平書記介紹,中原鎮創“串珠式”生態扶貧搬遷,首先是滿足搬遷民眾生產生活條件的要求。對於直接搬入城鎮的民眾,重點解決住房和就業問題;對於另一部分就近搬入農村的民眾,主要解決住房和耕地問題,滿足生存的需要。其次,克服跨區域搬遷面臨的融入難問題,做好醫療、教育、養老保險等一系列配套服務,解決搬遷民眾後顧之憂,幫助其融入當地社會。

同時,通過置換來解決部分搬遷民眾的安置問題。徐興平書記說:我長期深入農戶走訪,發現隨著大量青壯年勞動力外出就業並在城市立足後,很多老人小孩都跟著進城,在城市裡紮根,他們在農村的住房、承包地都撂空閒置,造成了浪費。我們及時幫助其流轉,獲得了社會、經濟效應雙豐收。

目前,中原鎮14個村的總體規劃設計和集鎮4.5公頃的建設發展祥規,已經出台。中原鎮中心社區一期占地面積70畝,計畫安排316戶搬遷戶,650平方米社區綜合樓一棟,400平方米中心信用社一棟,2200平方米幼稚園一座,現已投資8000餘萬元,竣工後社區入住人口可達1500餘人。社區二期採取政府主導商業化運作模式修建小高層房屋9棟,目前已啟動高層建築3棟72戶。

中原鎮黨委書記徐興平介紹,為了確保農戶能夠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中原鎮黨委政府在社區附近公路沿線規劃設計“萬擔黃金業走廊”產業(即發展高山烤菸5000畝),今年已種植1500畝,讓搬遷戶的原有土地得到有償流轉,發展烤菸這個勞動力密集型產業,可以有效的把搬遷農民轉變為產業工人,讓他們不出門就能掙錢致富,解決農戶進社區的後顧之憂。

赴中原鎮採訪,似“跑馬觀花”,“花“讓人目不暇接;希望能有適當的機會,再赴中原鎮採訪,做到“下馬觀花”。( 經濟日報社-中國縣域經濟報記者 王開成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